有这么一群社区设计师,
他们出谋划策,
整治社区环境、改造公共活动空间、
设置景观小品……
通过一件件小设计,
推进精细化、品质化的街头巷尾
只为给小朋友们
打造一条“美丽上学路”
近日,就是他们接受小朋友“检阅”的重要日子
快来看看小朋友们给他们打几分吧!
近日,在黄埔区社区设计师“美丽上学路”系列活动经历了三年的实践摸索后,以“大手拉小手”为主题重返大沙街怡园小学。活动由广州开发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办,黄埔区社区设计师、黄埔分院党支部、大沙街道、怡园小学等联合承办。
最初,“美丽上学路”只存在于设计师和孩子们心中的抽象意识。2022年7月,黄埔社区设计师向86中初中部、怡园小学、怡瑞小学发放针对家长和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调查问卷,并同步来到怡园小学(北校区)招募“小小城市观察员”,请小朋友们以童真的眼光,为设计师描绘“1米视角”下的“美丽上学路”新图景。小朋友们的需求简单而真实,“我想要一些小花小草”“我想要有一个能玩耍的地方”“路上很多车,很危险”……为此,设计师们做好了准备,要让上学路上的公共空间为孩子们做出改变。
面对“小小城市观察员”出的考题,黄埔区社区设计师给出了答案——通过摸查社区现状用地资源,将河涌边、街道旁、校园门前的闲置绿地、空地、边角地等社区低效空间进行活化改造,力图串联乌涌、少年宫门前广场、怡园小学等多个重要节点,策划形成一张“美丽上学路”蓝图。
近日,在区规划局、住建局、水务局和大沙街道的协同支持下,怡园小学旁口袋公园顺利落成、乌涌口袋公园同步建设实施中,标志着社区共建在“总体策划—田野调查—推进选址—方案设计—实施落地”模式下实现了在地全流程贯通,以儿童友好促社区振兴,以公众活动促社区共治。
■
怡园小学东侧口袋公园
设计过程中,社区设计师始终牢记融入儿童“一米视角”下的心愿:
一是呈现多元功能的场所和设施满足多年龄段儿童需求,包括林荫下见缝插针植入半圆形稚趣游乐场、家长等候区广场和多功能活动场,相应配置深受儿童喜爱的秋千、可供休憩的现代化景观亭等设施;
二是通过场所串联打通闲置绿地“脉络”,增设入口连接周边公交站、第三少年宫、怡园小学、泰景花园等重要节点,保障步行友好、便捷通行。
■
乌涌西岸都市花园
基于前期乌涌边实地走访,黄埔社区设计师提供现状分析、设计方案、实施过程等技术指导工作,为改善乌涌边缺乏人性化设施、硬景陈旧的现状问题,引入康体健身、户外剧场、亲子乐活,植物花园等多元主题空间,纵向延伸连接各重要道路,将灰色空间盘活形成规划的上学路蓝图的重要节点。
缤纷初夏,一场考试终于要在今日交出答卷。为验证这条在儿童参与设计下建成的美丽上学路,是否真正契合孩子们安全、活动和审美的需求,黄埔区社区设计师以“实地调研+设计普及课堂”的形式开展本次活动。
第一站,31名怡园小学二年级学生化身“小考官”,在黄埔区社区设计师的带领下,通过对上学路沿途重要节点的细心观察和思考,回忆场地改造前后的变化。小考官们一路上“指点江山”,向设计师们一一介绍他们放学后的“游乐园”:大树下座椅、月亮秋千、健身设施等等,以最直接的方式给予设计师们反馈和鼓舞——口袋公园的选址和设计是有意义的。
第二站,在一场设计师与孩子们共同参与的“美丽上学路”交流会上,小考官们给设计师们打出了最后的评分:“变美了!”“有了游乐设施玩,荡秋千时还认识了新朋友!”“下雨过后,亭子旁边凹下去的草丛就变成一个小湖。”“公园里有不少凳子,玩累了还可以休息。”“我也想要成为一名社区设计师来设计我的家”……最终,孩子们一致把多功能活动场推选为“最美节点”,并向设计师们提出了对游乐设施、花草树木、步行道路等元素再优化的精彩建议。
至此,“美丽上学路”在孩子们心中不仅仅是畅想的蓝图,从单向设计到双向反馈,更成为一条能真正参与设计、落地实现的“时空隧道”,由他们亲自验收。
“美丽上学路”活动2021年走入第一站——黄埔军校小学,到2022年、2023年持续在怡园小学开展,不仅成为黄埔区社区设计师介入社区建设的契机,更是“开放黄埔·传承创新”区域品牌的生动实践。“美丽上学路”实现了从“工程化”改造到社区治理的综合提升,也明确了社区设计和社区营造的努力方向——首先是打通社区活力动脉,善于挖掘社区现状闲置资源,通过闲置绿地、空地、边角地的改造,以“小角落”见“大力量”;其次,是秉承儿童友好城市理念带动社区共建。通过融入儿童“一米视角”的参与式设计,培养儿童的社区主人翁意识,同时通过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带动各方参与社区共治。
未来,黄埔分院将继续与区规自局、教育局及街道积极合作,开展社区调查、设计沙龙、设计竞赛等多元形式的公众参与活动,提高居民在城市建设中的参与意识,助力打造“宜业”更 “宜居”的黄埔社区生活共同体。
供稿|黄埔分院
编辑|办公室
推荐阅读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听说,黄埔区有一群社区设计师正在接受小朋友“检阅”|社区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