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吐个槽,前段时间福建通报批评了一些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建设大广场、大草坪、大牌坊的事情,似乎有点幸灾乐祸。不久去汇报某历史文化名村概念规划,一个本来不大的村,管理也没跟上,文物旁边还在建设奇形怪状的建筑。汇报评审时候地方领导一直强调这个村定位要在5A级风景区,嘻,嘻,嘻,大广场就是这样来的。
(厦门小景速写)
传统村落工作中的各方的实际需求,我们真的懂么?与安徽某领导交流这个问题,鄙人以为:
各方包括了村镇领导,外来社会资金参与者,村民。
1村镇领导希望得到一个策划,把村内各种项目策划组织到位,再有一个保护发展参考模式,然后是规划落实,希望有专业技术指导,村里的各类细节资料也希望有一个技术人员帮忙完成,至少是指导。村镇还希望的是有了模式之后用来与外界投资人士企业谈,有管理人员来协助完成合同等内容。
2外来社会参与者的需求是村委会出面给他们一个基本保障,划定出村里一块地方让他们来经营,或者村委协调组建平台租院子,村民不来捣乱,至于拿到院子之后的功能和建设,外来的这些人有基本明确的目标。
3村民的要求通常很简单,就是经济利润,那么就需要有村领导的技术人员来指导,经营或者改造,或者收购村民自产的商品,或者经营饭馆客栈,村民能够纳入旅游的体系之中,从中参与有实际的收入。
(书案小景)
关于传统村落繁荣产业发展和民居保护、引入资本。
以一部分人牵头,建议可以是村委、规划师、参与村文创和民宿发展的人,以社区建设的方式来参与村内环境建设,鼓励村内自由发挥做各种导览标识系统。现在已经有一些个人企业进入村落,未来在每个村应该至少能有一个中微型企业介入,参与部分资源而不是村落全部核心资源的占有性开发,要发挥共同参与性开发的特色,还可以在租用的年限上有所优惠,前提是要每年组织两三次以上的公益文化活动,这样带动村民参与。
政府通过技术支持、资金扶持以及管理政策放宽,扶持村里的文创、农产、手工艺等产业发展,安徽组织的手工艺大赛不错,可以在这方面继续扩大,不仅仅局限在歙砚等高端产业,像竹编、美食等,都可以组织。地方政府要给来参与民宿、特色文创产业的个人足够的保障,至少是村委会搭建平台,保障租用的稳定性。未来在每个村可以有三两处主打本地传统文化的高端精品民宿,与文创、传统农副产品相结合,要有一定文化品位。
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困难和问题就是内容复杂,任务量大,村镇缺乏一个理性的发展计划,通常过分关注了物质环境,对村民和技术人员调动不够,无法形成可持续的发展,即管理滞后。
(晋城农家小院速写)
那么近期关于传统村落可以开展哪些工作呢?我以安徽为例,在未来3年内可以开展:
1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选取20-50个最具有代表性的村落,开展关于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选址格局、建筑以及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特色的系统研究工作。积极开展传统村落文化与保护工作的宣传。通过组织编写出版专辑、录制宣传片、开展各类文化艺术交流展演活动,扩大安徽省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影响。
2开展传统村落主要历史建筑的保护修整工作。优先开展一批需要紧迫性修缮的历史建筑的修缮加固工程,确保短期内不再出现严重破坏。
3开展传统民居建筑改造利用示范工程。实施规划师、建筑师下乡,按照村落保护管理情况筛选50-80个传统村落,每个村落开展2处传统民居建筑改造示范工作。扶植村民利用自家传统建筑进行改造经营,引导村民自主参与民宿、茶馆、手工作坊等多种内容形式的经营活动。
4吸收传统村落中的特色手法,开展乡村综合环境治理,重点对村内废弃地、河道环境整治,建设田园美丽乡村,保护生态环境。通过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推进乡村建立公共图书馆、文化中心等工作,引导建立村民自主参与村落治理。对村内传统的水口景观、广场空地、村民日常活动聚集地进行环境提升,修补传统的人文环境,配置建设活动设施。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个人观点。
作者李志新系中国建筑设计院城镇规划院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研究所规划师。
菊与酒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止心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