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从2008年5月25日第一次踏访汾水村,至今快10年整了,10年间,汾水村就像一块磁铁般吸引着我,记不清又往还了多少次,移动硬盘里有太多的汾水的图片难于取舍。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但感觉还是那一句话能打动人:初心难忘!10年了,尽管太多的物是人非、甚至人非物也非了,我还是选择多数发布这10年前的图像。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10年前的这栋老宅门前坐满了聊天的村民,如今再难看到这样的场景了。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十年前潘氏祠堂还能目睹到它曾经的教书育人的功能,墙壁上还悬挂着九年义务教育教学挂图,有多少潘氏学子的目光曾凝视过这1958–1976年和1978–1992年经济建设成就图标?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新丰街镇汾水村,距南城县城24公里。汾水村四面环山,形似“五马攒槽”。环山之水聚成两条小溪,穿过村中,汇于屋后,曲折西流盱江。石基头为全村中心,向四面辐射,立东南西北四关,皆有大路与外相通。(上图:1958年乡贤潘震亚捐建的农贸俱乐部。)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汾水村肇基于南宋初年,至今880多年,村民多姓潘,为南城县两大望族之一。潘氏因金兵南侵,由中原迁徙而来,明清两代为其鼎盛时期,俗称“千烟之村”。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明代中叶,汾水村组织商团出外经商,获利极厚,回乡建造十八幢高大雄伟的青砖灰瓦房,为汾水村后来的建筑格局奠定了基础。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余庆居。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这是一栋有官厅风格的传统民居。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厅堂大而居室小,厅大便于家人活动。厅堂明亮而居室幽暗,房间小宜于寒冬保暖,你瞧这幅对联差不多就等于房门的宽度,这是汾水传统民居的特点。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从这裸露的房屋框架可以看出汾水传统民居层高与用料大气。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门前小巷里的旗杆石,显示了这家主人身份的尊贵与荣耀。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潘氏子孙多名人,如入选《中国人名大辞典》的明代临川、金溪县事潘仲春;清代“鸿博榜眼”潘安礼,和近代“赤色律师”潘震亚等。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汾水古宅由一栋栋高大的青砖灰瓦房,造型各异的门楣,素底黑字的石匾雕刻,各种图案的墙壁、窗棂和柱石的古建筑组建而成。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汾水村的祠堂庙宇众多。“潘氏家庙”即潘氏大祠堂,建于明代嘉靖四十二年(1588),正门为大三开间,均有彩色金刚画像。厅堂左右墙壁立四块木匾,分别雕刻“忠、孝、廉、节”四字,木匾之上层层迭迭悬挂108块横匾,内容多为表彰科举、隐士、庆寿、贞节之类。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潘氏社仓”石刻摆放在祠堂北面的一座围墙下,“潘氏社仓”石刻为红石,长约1.5米,宽约0.6米,潘氏社仓四字为行楷字体,字迹端庄大方,遒劲有力。右侧有知南城县事范涞立一行小字,左侧是碑刻时间:明万历六年戊寅仲秋。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建于明万历至崇祯年间的建筑有萧公殿、金龙殿、上殿福神祠、三官殿、尚书殿、同振堂、濠上书房、文昌阁等各公房祠堂。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雍正九年(1731)的祠堂田亩段号碑刻。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明代住宅有十余幢,“明经拔俊”大屋是一幢一进两层建筑,为古代汾水村的最高学府。大门开在右侧,门楣硕大,门额石匾刻有“明经拔俊”四字,并刻“建昌府儒学贡士潘如立,万历元年夏四月上浣吉日”等字样。大门左侧,正门与厢房之间有一小巷通往隔壁书院,书院另有大门,面对小巷,门额刻有“培英山房”四字。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观天尚”为两进两层大屋,门楣上方用青砖和雕花砖砌成牌楼式。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观天尚大门对面为一堵照壁,长16米,高9米,下部用条石砌成高约1.5米须弥座,照壁用青砖和水磨方砖砌成“四柱三面式”,流畅古朴,素淡雅致。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十年前拍摄的图片,孩子们都该上中学了。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清代住宅约有二十余幢,“奎光世映”大屋建于清初,是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幢民宅建筑。座西朝东,临街,通进深40米,面阔16米,四面砖墙高广。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因汾水多石山,采石方便,故就地取材。明清两代建筑,大量使用条石,每堵墙壁基础之上,无一例外先用条石砌0.60米,或1米高的基石,其上再砌迭砖。大门及神龛也无一不是用巨大条石砌成,纵横交错的巷道也以红色条石铺设,从而形成汾水民居的一大特色。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汾水建筑中精美的柱础石雕。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汾水建筑中的木雕工艺高超,有浮雕、镂空雕等。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汾水最美的庭院建筑,分别拍于2008年5月与2015月7月,8年了,终于尝到了这户人家香甜略带青涩的葡萄。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2008年5月,老宅里几位村民聚集在小屋里收看电视节目,其乐融融。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2015年7月,汾水村民在水稻田地里双抢。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2015年7月,村民在晾晒衣服与食物。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2008年5月,老宅里的这个小女孩在学剪纸。

汾水村:  东山清趣千烟绕

        东山清趣为汾水的别称,这书法十分了得!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抚州古村那些事儿

通过「BeePress|微信公众号文章采集」WordPress 插件生成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