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背景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与遗产保护传承专项
2►
省级层面保护传承规划的意义
2.1
实现空间全覆盖,补全文化短板
现有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规划体系难以覆盖完整的国土空间,而省级层面的系统规划可以弥补空间上的不足。
2.2
基于要素全囊括,建立网络化保护框架
区域历史文化保护内容不应是已公布点状资源要素的合集,而应当通过“网络状”空间特征的识别,从历史文化资源角度,探索建立涵盖网络节点(城镇村、文物等)、网络连接线(古驿道、文化线路等)和网络基底(山水田园景观等)的整体保护框架和区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一体化战略。
2.3
发挥协调作用,实现系统性整体性保护
应当在整体梳理历史文化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分层次有传导地系统构建文化遗产空间体系。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省级层面保护传承的规划是协调区域系统性保护的重要工作。
3►
省级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规划内容
省级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是一个较新的工作领域,省级规划的深度既要保证面上的覆盖,又要抓住本省特色与重点;既要有明确的指导作用,也不必过于具体,避免在缺乏对具体空间充分研究的情况下,提出不成熟的管控要求。
3.1
定价值
文化资源价值与特色是保护传承的出发点,归纳省域历史发展核心价值有助于立足本省特色,指导文化资源挖掘和保护传承体系建立。
3.2
定类型
3.3
定格局
3.4
定主题
基于本省历史文化价值特色,确定展示阐释主题。围绕主题组织文化展示点位,加强文化故事的系统阐释。
3.5
定标准
为市县工作确定标准,指导“做什么”和“怎么做”,在资源挖掘、确定保护传承重点、监管考核等方面提出要求。
4►
基于河南省的实践
4.1
研究提炼历史文化价值
结合布罗代尔的历史时段理论,通过对历史时间线和分时段分因素作用机制的全面梳理,对河南省历史文化价值形成较为全面的提炼。强化河南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拓展对黄河文化的研究,重视对河南近现代文化的挖掘。
河南省历史文化价值
4.2
挖掘识别历史文化资源
建议增补的资源:汝州古城
建议增补的资源:济源531工程厂区
4.3
构建保护传承空间格局
历史时空格局示意
保护传承空间格局示意
4.4
建立文化展示阐释系统
遗产阐释强调对于遗产文化内涵、主题的挖掘和传播,以提供公众对于遗产的理解和认识。河南省通过主题阐释的方法,与价值总结相对应,搭建5个主题、18个分主题的阐释框架,利于同一主题下资源点的合作交流,文化IP的共同创建。
河南历史文化传承主题阐释框架
4.5
做好规划意图协调传导
省级规划需要将规划意图对下位进行协调传导。首先是资源名录与历史文化保护线的传导,其次是保护传承策略的传导,三是保护传承指标体系的传导。
资源名录与历史文化保护线传导示意
作者介绍
胡力骏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城乡遗产保护工作室主任规划师
陈欢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城乡遗产保护工作室主创规划师
本研究受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暨长三角城市群智能规划协同创新中心科研课题资助
(课题编号:KY-2022-YB-A07)
编辑 | 宣传办
审核 | 胡力骏、肖达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同济规划TJUPDI):科研创新|省级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规划探索——以河南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