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国家标准《自然资源登记单元代码编制规则》(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编制自然资源登记单元代码是为了在全国范围内赋予自然资源登记单元唯一代码。为了保证自然资源登记单元代码编制的有序开展,实现赋予自然资源登记单元唯一代码的目标,对自然资源登记单元代码的编制确立规则已经成为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以及保护、开发、利用等管理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标准规定了自然资源登记单元的代码结构和代码编制规则等,适用于自然资源登记单元的编码、标识、信息处理和数据交换等。标准对自然资源登记单元的编码作出了明确规定,主要内容如下:
1.代码结构
按照每个自然资源登记单元应具有唯一编码的要求,依据GB/T7027规定的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自然资源登记单元编码采用三层15位层次码结构(见表1 和图1)。
第一层次为登记单元所在行政区划代码,码长6位,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中规定的数字代码。其中,国务院确定的自然资源,行政区划代码应采用所在地县级行政区划6位数字代码;对于跨行政区的,行政区划代码可采用共同的上一级行政区划数字代码,不足6位的;跨省级行政区的,行政区划代码可采用“860000”表示。
第二层次为自然资源特征码,由首次登记机构级别代码和自然资源类型代码依次组成,码长3位。首次登记机构级别代码,码长1位,码值为“1~4”,自然资源类型代码,码长2位,码值为“00~99”。
第三层次为登记单元顺序号,码长6位,码值为“000001~999999”,在自然资源特征码后按顺序编号。
2.表示方法
第一段表示登记单元所在行政区划代码,第二段表示自然资源特征码,由首次登记机构级别代码(见表1)和自然资源类型代码(见表2)依次组成,第三段表示登记单元顺序号。
登记单元编码在表示时,段与段之间可用全角字符“空格”进行分隔,“空格”不占用登记单元编码的位数。自然资源登记单元代码在数据库中存储时,不应包含任何形式的“空格”(见图2)。
表 1 自然资源登记单元代码层次表
图 1 自然资源登记单元代码结构图
表 2 首次登记机构级别代码表
图 2 自然资源登记单元代码分段示意图(跨市)
来源:自然资源部,复制链接至浏览器,可查看标准全文。
http://www.nrsis.org.cn/seekPublicAdvice/pagePublishAdviceStdList/10001897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地科技):国标《自然资源登记单元代码编制规则》征求意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