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库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贵阳生态宜居专篇


导读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重大部署,加快建立“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制度,2019年7月18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和现状评估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按照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操作导向开展体检评估工作。近期,全国各城市体检评估报告陆续上交,我局从中选出一批工作扎实、创新突出、特色明显的报告予以刊载,供各地交流参考。

城市体检评估是当前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工作,也是未来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成效评估的重要手段。贵阳市“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绿带环绕、森林围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是一座山地型、组团式“公园城市”,生态环境优良,享有“森林之城、避暑之都”的美名,是全球十大避暑名城、中国十佳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绿色发展与生态建设优秀城市。贵阳市在开展工作中更加注重生态宜居的评估,充分运用“传统数据+手机信令、POI、公交刷卡、街景影像、人口迁徙”等多源数据,从环境宜人性、生活便利性、出行便捷性、城市吸引力等方面量化分析生态宜居发展成效,找准问题与短板,为贵阳市国土空间规划发挥生态本底优势、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与质量方面提供有力支撑。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贵阳生态宜居专篇

图1 贵阳市城市风貌

环境宜人性



生态环境与资源本底方面。贵阳市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森林资源,在推进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始终将打造生态宜居城市作为核心目标。森林覆盖率从2014年的45.0%提升至2018年的52.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生态基底与生态格局稳固,但部分历史遗留破损山体亟需修复。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贵阳生态宜居专篇

图2 贵阳市森林资源景观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贵阳生态宜居专篇

图3 中心城区生态格局分析


绿色生产与生态保护方面。深入践行绿色生产方式,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新经济、绿色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显著提升,生态环境与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位居前列,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整体较高。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贵阳生态宜居专篇

图4 全国主要城市生态环境指数对比

数据来源:《2018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报告》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贵阳生态宜居专篇

图5 2019年各市空气质量指数对比

数据来源:中国空气质量在线监测分析平台

生活便利性



公共服务设施方面。通过对管理部门数据与开放多源数据综合分析,精准识别教育、医疗、体育、养老、文化休闲等方面的成就与短板。评估发现,老城区与观山湖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较为完善,但外围组团与城乡结合区域配置有所欠缺、布局不够均衡。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贵阳生态宜居专篇

图6 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强度


公园绿地建设方面。持续推进“千园之城”建设,初步形成“综合公园—区级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平方米,但公园绿地体系布局与系统性实施建设还需持续推进。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贵阳生态宜居专篇

图7 公园绿地、广场步行5分钟覆盖范围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贵阳生态宜居专篇

图8 基于街景影像大数据深度学习的公园绿地规划支撑

出行便捷性



路网体系方面。随着近年来中环路、人民大道、花冠路等城市干道的建成,中心城区“环形+放射”的路网结构基本形成,交通状况极大改善,但仍存在组团间快速联系通道不足,部分区域路网密度较低、支路建设不够等问题,导致部分路段高峰时段交通拥堵。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贵阳生态宜居专篇

图9  晚高峰中心城区道路拥堵情况分析


公共交通方面。贵阳市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72.7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评估发现,近年来建成区公交服务水平较好,外围城乡结合区域公交服务覆盖能力较弱,还应大力推进“常规公交+轨道交通”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立体化、智能化公共交通体系。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贵阳生态宜居专篇

图10  中心城区公交线路与公交站点密度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贵阳生态宜居专篇

图11  基于公交刷卡数据的中心城区公交出行活力分布


通勤出行方面。通过手机信令数据,计算“45分钟通勤时间内居民占比、工作日平均通勤时间、轨道站点800米范围人口和岗位覆盖率、长距离通勤人员占比”等指标,深度刻画人口通勤行为及职住空间分布特征,评估发现可基本实现职住平衡,但部分区域交通组织与城市功能布局需进一步优化。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贵阳生态宜居专篇

图12 中心城区人口分布与通勤分析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贵阳生态宜居专篇

图13 中心城区长距离通勤强度分布

城市吸引力



对外联通方面。采用迁徙大数据分析发现,贵阳市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对外吸引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已初步建成“航空+高铁+高速公路”的对外交通网络体系,西部交通枢纽优势进一步凸显,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战略节点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但在国际交往方面(如国际航线)与周边城市有一定差距。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贵阳生态宜居专篇

图14 基于位置大数据的2015年与2018年迁入人口对比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贵阳生态宜居专篇

图15 贵阳市与周边6大省会城市对外通达指标对比


旅游吸引方面。近年来,随着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贵阳市凭借优越的交通区位和生态资源条件,避暑旅游持续升温,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呈井喷式增长。评估发现,旅游季节性明显,游客主要来源地为珠三角和成渝地区,旅游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贵阳生态宜居专篇

图16 贵阳市省外旅游人口来源地识别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贵阳生态宜居专篇

图17 中心城区旅游人口活动强度分布


集聚能力方面。通过手机信令数据,分析识别人口流入流出数量,探索人流联系强度对于区域协同发展的支撑作用。通过分析发现,贵阳市在都市圈层面集聚能力较强、协同发展水平偏低。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贵阳生态宜居专篇

图18 中心城区人口流动分析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贵阳生态宜居专篇

图19 全国都市圈发展水平对比

数据来源:《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18》


地域特色方面。通过对贵阳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文本数据空间化处理,结合手机信令数据分析,发现贵阳市历史文化风貌保护状况良好,但地域特色文化品牌建设有待加强。下一步,将山水生态本底与历史文化风貌融入城市功能系统,进一步彰显贵阳生态宜居城市特有的山水景观符号和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吸引力。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贵阳生态宜居专篇

图20 文昌阁历史文化空间到访吸引分析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贵阳生态宜居专篇

图21 基于三维平台支撑的文化类战略景观视廊评估

工作展望



城市体检评估将是一项长期工作,不管是服务本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还是今后一年一度的实施评估,都有大量的工作需要继续完善。下一步,将探索创新评估方法和数据的持续迭代升级,不断拓展评估指标体系内涵与维度,更加夯实贵阳市宜居城市体检评估工作。

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贵阳生态宜居专篇

本文由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供稿,特此感谢!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贵阳生态宜居专篇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