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持续深化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改革

持续深化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改革 




编者按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自然资源部系统各司局、各单位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将调查研究作为发现问题、检视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坚持在调查研究中转变工作作风、推动解决问题、提高干事创业能力,形成了一批调研成果,不少成果已转化为政策文件。


为了继续抓好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持续推进调研成果转化、显化调研成效,《中国自然资源报》开设《大兴调查研究》专栏,陆续选刊一批优秀调研成果,加强调研成效总结和宣传解读,推动更多成果转化为有效政策供给,转化为谋划和推动工作的思路和方向,转化为务实的工作作风。




持续深化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改革
张建华



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度已经成为各地的自觉行动,群众和企业办事越来越方便

◆以不动产登记为起点向相关部门辐射,逐步实现多部门信息共享、跨部门业务联动

◆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深化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改革,在总结提升的基础上补短板、强基础



部党组在今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上要求“提升不动产登记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围绕“全国登记便利度到底怎么样,改革要怎么改”这一主题,自然资源部不动产登记中心调研组赴东中西部3个省份的6个地级市、10个县(市、区)开展了调研。总体来看,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度已成为各地的自觉行动,群众和企业办事越来越方便,不动产统一登记实现了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重大转变,新时期更好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还必须深化改革、不断创新、优化登记服务。

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改革成效显著

便民利民是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的初心,自然资源部始终将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改革作为工作重点,持续推动改革走向深入,群众和企业给出了积极正面的反馈。

申请资料精简了,群众跑腿减少了。各地严格落实申请材料法定原则,减少不必要材料,通过信息共享能够获取的信息,不需要申请人另行提交,群众办证需要提交的材料得到精简优化。义乌市“零材料”办证的比例达到95.6%,相比五年前提高了近90个百分点。各地不动产登记由“多门、多窗、多次”变为“一门、一窗、一次”,由“办好交易登记一件事”变为“办好交易登记和水电气过户一类事”,实现群众“最多跑一次”甚至“零跑腿”。

办理时间缩短了,时空限制突破了。各地基本实现一般登记和抵押登记5个工作日以内办结,查封登记、异议登记即时办结。很多地方群众当天交件,当天就能办理完毕。群众可以24小时随时申请办理不动产权证书,“跨境通办”实现突破,群众办事不再受地域的限制。浙江省多个城市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跨境通办”,为在境外的申请人办理不动产登记1000多笔。

服务意识增强了,营商环境优化了。各地普遍开展延伸服务、上门服务、延时服务、“绿色通道”服务等,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不动产登记服务的温度。各地将不动产登记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考量,提升服务水平,事前咨询、事中速办、事后回访,变“企业找我办事”为“我为企业主动服务”,登记服务软环境改善的同时,提升了促进发展的硬实力。

不断创新不动产登记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

各地以不动产登记为起点,向相关部门辐射,逐步实现与住建、市场监管、税务等多部门信息共享、跨部门业务联动,不断创新不动产登记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

拓展“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各地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脸识别、在线支付等技术,推出网页版、手机版、自助终端版网上不动产登记平台,构建多层次、多维度不动产登记网上办事大厅,实现全天“不打烊”。同时,推广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应用,其中长沙市已发放电子证照217.37万本,实现在全市房产交易登记、户籍管理、入学、企业开办等事项中使用。

推进流程优化,让登记更便捷。各地推进“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实现“一个大厅、一个窗口、一次办成”;延伸服务窗口,实现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推行“跨省通办”,满足异地办理服务需求。湘赣鄂三省联合发文,设立“跨省通办”专窗,通过异地申请、网上流转、属地办理、网上支付、电子证照应用、快递邮寄服务等方式,构建以全程网办为主、异地帮办为辅的“跨省通办”模式。

创新工作机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各地推进“交房、交地即办证”“带押过户”常态化,同时创新开展农村不动产登记。株洲市实行服务前移,落实产业项目“洽谈即服务、签约即供地、拿地即开工、开工即配套、竣工即交证、投产即培育”的“六即”改革,促进项目落地并顺利达产达效。玉溪市通过云南“一部手机办事通”实现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登记信息核验发证,18万余户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核验宅基地信息,并领到电子不动产权证书。

提升服务意识,创新惠民服务。不动产登记服务大厅普遍设置无障碍通道、无障碍设施,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对确有需要的人群提供上门服务。同时,各地推行不动产登记企业专窗“绿色通道”,普遍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办事企业无须在综合窗口排队等待可就近办理、即到即办。此外,不少窗口开展延时错时服务,玉溪市实行登记服务“早市”“夜市”模式,让企业和群众在非工作时间也能办事、办成事。

持续深化改革提升登记便利水平

调研发现,各地在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度方面仍存在信息化水平区域间差异较大,告知承诺制法律依据不足,小微企业费用减免政策需要进一步落实,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棘手,登记人员人手不足、队伍不稳定影响登记业务质效提升等问题。对此,建议持续深化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改革,要拉长长板,总结提升各地好的经验做法;补齐短板,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存在的难题;夯实底板,强化制度建设和人员保障,将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推向更高水平。

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提供数据支撑。指导地方申请财政资金支持,升级不动产登记系统软硬件设施,加快系统整合。加强全国性、跨区域、跨部门信息的归集共享,对于地方登记机构需要但又难以获取的数据,由部或省级登记机构通过“总对总”方式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升共享信息的质量和时效性、实用性。

加大告知承诺制探索力度,提升不动产继承登记业务办理能力。总结地方经验做法,推动不动产继承登记领域应用告知承诺制,鼓励地方开展不动产登记信用体系建设,与相关部门联动建立“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失信惩戒机制。此外,引导地方积极引入遗产管理人协助办理继承登记,提升办理复杂继承登记业务的能力和水平。

严格落实免收小微企业不动产登记费政策。明确减免不动产登记费的企业范围为工信部等四部委《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中适用的行业企业,按照企业书面承诺的方式实施减免。依托各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将企业在告知承诺中的失信行为纳入信用记录,实施相应失信惩戒措施。

加强队伍建设,稳定不动产登记队伍。根据业务量和工作需要,支持地方适当增加人员编制和编制外聘用人员;加大经费支持,鼓励地方推动编制外人员与在编人员“同工同酬”;积极推动建立不动产登记专业职称制度,建立单独的职称评聘体系;推广登记责任保险制度,解除登记人员后顾之忧。

制定专门文件,指导深入推进便利化改革。制定出台新时期进一步推进不动产登记便利化的指导性文件,加快出台“不动产登记规程”。在总结各地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针对难题提出有针对性的举措和创新性办法,提升不动产登记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作者系自然资源部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经作者同意,本调研报告有删减。)

文字编辑:方正飞

新媒体编辑:曲冰洁(见习)

持续深化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改革持续深化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改革

持续深化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改革

持续深化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改革

i自然全媒体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010-68047618

点赞,关注 !👇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持续深化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改革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