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12月17日,清政府新式海军——北洋水师正式成立,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
*本文刊载于《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23.04期
英国纽卡斯尔圣约翰墓园的北洋水师水兵墓,是清末洋务运动在海外购买军舰建立北洋水师的重要历史见证。这类留存于国外体现中国历史文化的见证类遗产数量稀少,历史、文化、社会价值珍贵。本文称之为:中华海外遗产( cultural heritage of Chinese overseas)。2016年,英国纽卡斯尔圣约翰墓园北洋水师水兵墓被发现残损严重,引发了中国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负责保护实施,在海外华人华侨组织的协助下,于2019年6月启动北洋水师水兵墓碑保护工作,由中国文物保护专家与英国当地专家、管理部门在现场共同协商、讨论保护事宜,以确定符合中英两国保护理念、原则与程序。2019年11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发起该保护项目的全球基金募集,这也是基金会发起的首个海外文物修缮项目,历时3年项目工程顺利竣工。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与完工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与参与,对我国文化遗产的类型填补、价值认知、保护工程伦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目前,修缮完工的英国纽卡斯尔圣约翰墓园内的北洋水师水兵墓,已经成为一处英国华人华侨、留学生和旅游参观者的一处重要爱国主义纪念场所。
清末时期北洋水师在从英国纽卡斯尔阿姆斯特朗造船厂订购了多艘军舰,并派遣官兵前往纽卡斯尔接收军舰(图1)。在接收“超勇”“扬威”和“致远”“靖远”2批4艘巡洋舰并在英国培训过程中, 部分水手因水土不服,病死他乡。埋葬于英国纽卡斯尔市圣约翰墓地,共有5座北洋水师水兵墓,分别是逝世于光绪七年(1881年)的袁培福、顾世忠,及逝世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的陈受富、陈成魁和连金源。1911年,著名海军将领程璧光率领清朝军舰“海圻”号舰参加乔治五世加冕英国国王的典礼,并前往圣约翰墓地重修了墓碑。这5座墓碑是中国清末近代化过程中,初创中国海军的见证,也是清末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见证,同时见证了19世纪末英国及欧洲工业革命成就与全球化贸易史实。
图1 中国船员前往纽卡斯尔接收军舰照片(来源:文献[1])
2015年6月,中央电视台播放纪录片《甲午》,片中展示了在英国学习建筑的留学生张黎源在纽卡斯尔的泰恩-威尔档案馆查阅到的北洋水师在纽卡斯尔购买军舰的档案[1],纪录片中还提到了在纽卡斯尔有北洋水师水兵墓。另一位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博士生小牟,因为看到了该纪录片,于2016年5月7日前往纽卡斯尔的圣约翰墓地祭拜,发现3座墓碑倒塌损坏,并将该事件通过澎湃新闻发布[2](图2)。
该事件通过网络发布后,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并通过英国使领馆将墓碑破坏的事情报告给了国家文物局。
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①(以下简称“基金会”)承担该项保护工作。基金会与英国北部华人企业家协会(NBCEA)(以下简称“协会”)取得联系,由该协会协助基金会办理该项目在英国实施的相关事宜。基金会委派古建筑专家张荣作为技术代表,于2016年9月25日前往英国纽卡斯尔对墓碑保存现状进行评估并确定保护策略。2016年11月30日,在国家文物局和基金会的支持下,首个海外公募项目——英国北洋水师水兵墓修缮项目在京启动[3]。该项目面向海内外发起公开募捐,筹集资金用于整修英国纽卡斯尔北洋水师水兵墓碑及墓地。项目旨在修复已倒塌的3座水兵墓碑、维修保养另外2座水兵墓碑避免发生类似损坏,以示炎黄子孙血脉相承,以给予为国献身的将士应有尊严。
根据纽卡斯尔市泰恩-威尔档案馆保存的圣约翰墓园资料,现有的5座墓地其中的3座(编号34、39、438)由名叫Fong Yah Jang的人花费15英镑购买,购买时间为1887年6月30日,档案记录墓地所属权属于中国政府(Chinese Government ),另外2块墓地的购买记录没有在档案中查到,料想应该是在1881年由中国政府出资买下的(图3)。这份档案资料证明了:100多年前,中国政府找专人出资为5位烈士购买了圣约翰墓地,这5块镌刻着中文的墓碑与墓地为中国的一块海外飞地。
图3 圣约翰墓地档案(来源:英国北部华人企业家协会于纽卡斯尔市泰恩-威尔档案馆查询提供)
20世纪90年代,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变成独立事项,编制并推出《登录建筑和保护区规划法》(Planning (Listed buildings and conservation areas) Act)[4]。独立后,在《规划政策指南16:考古与规划》(1990版)(PPG16:Archaeology and Planning)[5]和《规划政策指南15:规划与历史环境》(1994 版)(PPG15:Planning and the Historic Environment)[6]中均有强条涉及对古迹、登录建筑和保护区的保护控制,特别是《规划政策指南16:考古与规划》 (1990版)还对规划或考古遗址周边地区的保护制定了指导要求。2010年,颁布《规划政策声明5:历史环境规划操作指南》(PPS5:Planning for the Historic Environment:PRACTICE GUIDE)[7]是甄选《规划政策指南16:考古与规划》和《规划政策指南15:规划与历史环境》中的部分政策,并取代《规划政策指南15:规划与历史环境》成为英国国家层级对历史环境保护的核心法规。
在英国主要由文化、媒体和体育部负责全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其工作对象分为3大类别:在册古迹、登录建筑和保护区。文化、媒体和体育部大臣拥有对建筑物是否纳入登录建筑或保护区的决定权,但须接受英格兰历史建筑与古迹委员会(Historic England)②的咨询监督,主要依据是该建筑物是否符合相应建筑、历史或特殊价值的要求和标准,并规定根据其价值的重要程度,将登录建筑分为1级和2级。
圣约翰墓园为英国遗产体系登录的2级注册园林和公园(图4),是一座公共墓园,于1857年开放使用;1899年,由于墓园饱和便向西进行扩展,范围延续至今。墓地和周边公园区域根据英国《历史建筑与纪念物法案》(The Historic Buildings and Ancient Monuments Act 1953)[8]被列入“注册公园和园林”(registered parks and gardens)。2015年,圣约翰墓园因年久失修被列入英格兰东北部地区风险遗产名录(Historic England-Heritage at Risk Register 2015,North East)[9]。
在英国,保护修缮工作程序大致为以下3步:第一,参照法规《保护历史墓园和墓地纪念物》(Caring for Historic Graveyard and Cemetery Monuments)[10]和《历史环境可持续管理的保护原则、政策和指导》(Conservation principles policies and guidance for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the Historic Environment)[11]对文物现状及周边环境进行详尽地描述、评估;第二,将修缮申请同时提交给所有人(纽卡斯尔市政府)和专业机构(Historic England),并等待“修缮许可”;第三,在专业机构的指导下完成修缮方案制订。
由于2级登录遗产数量庞大,一般无法获得专业机构(Historic England)的资助,但由于英国拥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监督管理体制,对遗产保护工程具有税务(增值税、收入税、遗产税)优惠或减免。从而对遗产保护、修缮工作在社会层面予以鼓励和支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文物受到国家保护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要求文物的所有者有义务对文物进行保护,如果所有者没有能力,当地政府可以给予帮助④。
圣约翰墓园的北洋水师水兵墓无疑是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的近现代重要史迹,符合文物的定义;但是,由于水兵墓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无法给予适当的文物保护单位身份,无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要求墓园的管理方对其进行保护,也无法由中国政府直接提供帮助保护。
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表述常常都有突破国界,将文化遗产作为全人类的见证来看待。如《威尼斯宪章》提出:“世世代代的历史古迹,饱含着过去岁月的信息留存至今,成为人们古老的活的见证。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类价值的统一性,并把古代遗迹看作共同的遗产,认识到为后代保护这些古迹的共同责任。将它们真实地、完整地传下去是我们的职责。”[13]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也有类似的表述:“本准则适用对象统称为文物古迹。它是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或遗留的具有价值的不可移动的实物遗存,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其中的附属文物;文化景观、文化线路、遗产运河等类型的遗产也属于文物古迹的范畴。”[14]
作为中国政府飞地上埋葬的中国北洋水师水兵墓,无疑是中国人民在历史上创造并遗留下来具有价值的实物遗存,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英国纽卡斯尔圣约翰墓园的北洋水师水兵墓是具有近现代洋务运动见证价值的文化遗产,本文将其称为“中华海外文化遗产”。
从国际文件和《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的精神来看,这类跨越国境的文化遗产,更属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遗产见证,更应该加强各国之间合作,共同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从工程伦理的角度而言⑤,这些具有重要价值的中华海外遗产理应受到保护与尊重。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圣约翰墓园北洋水师水兵墓的保护非常必要且紧迫。保护工作需要同时符合英国现行的法律制度和中国相关的保护要求,但鉴于目前阶段对该类文化遗产的保护责任在法律上存在空白,我国文物管理部门缺乏直接的管理依据。所以以非政府间的文化遗产保护合作,将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式。同时,该项目的保护原则与程序,应该符合中国、英国乃至国际上的保护要求与理念。2022年7月,国家文物局发布了《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意见》,提出:“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文物保护利用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机制和模式,盘活文物建筑资源,促进保护管理,推动文物建筑保护利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融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以专项基金募集的方式筹资,由英国华人华侨组织协助组织实施的圣约翰墓园北洋水师水兵墓保护项目,其资金渠道与保护组织模式就是创新机制和模式的一项重要实践。
5座北洋水师水兵墓位于圣约翰墓园中部偏东侧,坐东朝西,面对墓园中轴道路。位于墓园的J场地(非教徒墓地)从南向北依次是:陈成魁墓(438号)、连金源墓(34号)、袁培福墓(35号)、顾世忠墓(36号)、陈受富墓(39号),其中34号、35号、36号墓并排面对同一墓池,39号、438号墓分列东西两侧。5座墓形制统一,由墓碑和墓池组成。墓碑分为基础、基座和碑身3个部分,碑身正面为镌刻碑文的黑色花岗岩,背面为灰色砂岩。墓池位于墓碑的正前方,39号、438号墓池由3条砂岩石与墓碑共同围合成,34号、35号、36号墓共用一个墓池。
39号墓与438号墓情况相似。墓碑由于基础沉陷,整体向北侧倾斜,有倾倒威胁。镶嵌花岗岩与石灰岩本体间的灰浆局部脱落。部分墓池条石被植物泥土遮盖,不可见。
36号墓碑被后侧的英国墓碑砸倒倾覆,清理后发现:墓碑砂岩碑体碎裂严重,部分缺失,已无法拼接为完整墓碑;镌刻铭文的镶嵌花岗岩碎裂为4块,断裂部位为碑身的上1/3处。35号墓碑倾覆,墓碑砂岩碑体丢失,仅留存镶嵌花岗岩并裂为2块,断裂部位为碑体左下角。34号墓碑同样倾覆,墓碑碑体砂岩与花岗岩依然镶嵌连接完好,镶嵌处灰浆略有脱落,砂岩碑身底部与墓碑断裂,其余砂岩碑体基本保持完整,花岗岩碑面保存完整,无风化。
3座墓碑碑座留有碑身断口,碑座基本完好。碑座基础北侧略有沉陷,碑座基础砂岩条石完好。墓池基本无存,仅西侧墓池边缘砂岩露出地表,其余被积土和植被遮盖,无法探查缺失状态(图5、图6)。
(c)从左至右依次为:顾世忠墓(36号)、袁培福墓(35号)、连金源墓(34号)
勘察结论:39号、438号墓碑保存较完好,但由于基础沉陷,需要进行基础加固,并且需要清理被积土覆盖的墓池。34号、35号、36号墓碑完全倒塌,需要在稳固基础后,对碑体进行加固、重装,补配缺失构件,并恢复墓池。
34号、35号、36号墓碑共用一个基座,基座上刻有一段话⑥,说明在这5座墓建好后,中国军官和船员留下了一笔投资,想用投资收益供日后墓碑的维护使用,足见当时考虑的周全,这也提醒我们需要考虑未来对这些墓碑的长期维护工作。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代表、协会代表、保护实施机构与纽卡斯尔市政府保护与环境处、殡葬管理处人员就该工程修缮原则与要求在现场开会研讨。基金会技术代表根据现场勘察及讨论结论,撰写中英文对照的《圣约翰墓园北洋水师水兵石碑修缮勘察纪要》(The Imperial Chinese Navy Sailors’ Gravestone Conservation Survey Summary in St. John’s Cemetery,以下简称《纪要》)⑦,提出了本次保护工程所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一、圣约翰墓园北洋水师水兵墓是中国近代史中以北洋水师强国强兵为代表的洋务运动的重要历史遗物,也是英国工业革命后军工发达、全球贸易的重要历史物证,价值重大。
二、圣约翰墓园北洋水师水兵墓残损严重,并存在继续损毁的威胁隐患,应立即实施抢救性保护。
三、圣约翰墓园北洋水师水兵墓的修缮应符合英国当地遗产保护的程序与原则,并符合《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15)中‘不改变原状’‘最低限度干预’与‘使用恰当的保护技术’原则。
四、修缮工程应保证质量,确保文物安全,并应考虑工程完成后的维护工作。
五、修缮工程内容包括对所有墓碑的基础加固,对倾倒破碎的34、35、36号墓碑的补配、修补、归安,对39、438号墓碑的扶正、修补灰缝,修复所有的墓池。建议在工程完成后建立墓碑维护机制,并设立一块记事碑,记载本次修缮工程事宜。”
该《纪要》还提出了针对各个墓碑保护的具体工程内容建议,以及英国保护程序与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的具体保护要求。
2016年11月,英国设计施工方按照《纪要》要求,完成了北洋水师墓的勘察修缮设计方案(图7),并随后获得基金会和英国有关方面的批准。
图7 修缮方案图纸示意(来源:《 中国北洋水师水兵墓修复项目设计方案》,沃德尔·阿姆斯特朗有限公司(Wardell Armstrong LLP(Company No. OC307138))
项目于2017年6月开始施工,2018年年底工程基本完成,基金会委托北京建工国际公共事务部对该项目进行了验收,项目满足中英双方文化遗产保护原则,符合设计要求,予以竣工验收。
2019年6月14日,举行了英国纽卡斯尔圣约翰墓园北洋水师水兵墓竣工典礼。典礼上,中国驻英国公使马辉表示:“这是一次中国政府、企业、民间机构以及海内外炎黄子孙通力合作,中英密切合作保护中国海外文物的成功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铭记这段悲壮、辛酸的历史,就是为了勿忘国耻,励精图治,实现民族复兴,以便为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作出更大贡献。”[15]
2021年6月17日,中国第3艘航空母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正式下水后,大量海外华人华侨前往英国纽卡斯尔圣约翰墓园祭拜修缮后的北洋水师水兵墓。在墓池内摆满了鲜花、福建舰与其他中国航母、军舰照片和一面五星红旗(图8)[16]。该墓园及5座修缮完成的北洋水师水兵墓已经成为海外华人及前往英国的中国游客表达对祖国发展强大和国防事业成就的一处重要的纪念地。
图8 修缮完工后公众祭奠北洋水师水兵墓(来源:文献[16])
英国纽卡斯尔圣约翰墓园北洋水师水兵墓作为中国近代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指引下,以富国强军为目标,寻求改革、创建海军、抵抗侵略的重要实物见证。尤其该遗产位居海外,还同时见证了19世纪末英国及欧洲工业革命成就与全球化贸易的史实,具有突出的历史价值。
2015版《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与2000版在价值评估方面做了很大调整,除了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增加了“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14]⑧。“社会价值是指文物古迹在知识的记录和传播、文化精神的传承、社会凝聚力的产生等方面所具有的社会效益和价值。”[17]由于北洋水师水兵墓保护项目得到了广泛的公众关注,公众将对祖国强盛的殷切期望寄托于该项中华海外文化遗产,明显增加了该遗产记忆、情感、教育的相关社会价值。该价值极大地补充和丰富了北洋水师水兵墓的遗产内涵,让该项遗产从之前单一的历史见证价值扩展到具有爱国教育的社会价值。在北洋水师水兵墓的保护修缮工作过程中,广泛的社会参与对其社会价值内涵的丰富,无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英国纽卡斯尔圣约翰墓园北洋水师水兵墓保护修缮项目,起源于在英国的中国留学生个人对该遗产的关注,并通过网络将墓碑的残破向公众发布,引起了海内外全社会广泛的关注。项目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通过社会募集的方式筹措资金并组织实施,在英国的华人华侨通过英国北部华人企业家协会(NBCEA)热心参与该项保护工作。最终完成了该项的保护。项目从发起、资金来源与项目操作都非官方政府,完全由个人、协会和基金会组织操作,不同于以往中国国内以政府为主导的文物保护方式,具有重要的社会参与的探索性与示范性。
英国纽卡斯尔圣约翰墓园北洋水师水兵墓为一项位于外国的特殊中华海外文化遗产,保护责任主体在法律层面存在界定空白,也没有相应的专项资金,按照传统文物保护程序难以直接开展保护实施。但从水兵墓的重要价值及墓地所有权属上,从保护工程的伦理角度,我国又具有保护的义务。负责实施的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在保护模式与资金渠道上进行了创新,圆满地解决了以上问题,并符合中英双方以及国际通行的保护原则与理念,取得了很好的保护效果。时任基金会理事长励小捷评价:“中国海外文化遗产不多,这次水兵墓保护和修复有着特殊意义,对于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探索海外文化遗产保护和推动中英文物保护技术理念交流合作都有着重要意义。”[15]
该项目从始至终都有很强的社会参与属性,受到海内外广泛的社会关注。在项目工程竣工完成后2年,仍然有大量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及前往英国的游客关注该项遗产,并将该遗产与我国日益强盛的国力与海军联系起来,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情感内涵,丰富了遗产的社会价值。
①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创立于1990年,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由国家文物局主管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全国公募性公益基金组织。
② “ Historic England”原名“English Heritage”,全称“The Historic Buildings and Monuments Commission for England”((英格兰历史建筑和古迹委员会),是根据1983年英国颁布的《国家遗产法》设立,由英国文化、媒体和运动部(DCMS)主管的英国政府非执行部门的公共机构。它的任务是保护和列出历史建筑、古迹,为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建议,保护英国的历史环境。其主要职能有以下2点:①在切实可行的范围内确保位于英格兰的古代遗迹的保护;②提升公众对英格兰古代遗迹及其保护的兴趣并丰富他们的认识。2015年4月1日English Heritage更名为Historic England。
③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1982年11月19通过,自1982年11月19日起施行。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决定,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其中:“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
④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修正)》:“第二十一条 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使用人负责修缮、保养;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所有人负责修缮、保养。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有损毁危险,所有人不具备修缮能力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帮助;所有人具备修缮能力而拒不依法履行修缮义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给予抢救修缮,所需费用由所有人负担。”
⑤ “ 工程实践越来越密切地关系到各种伦理问题。这些伦理问题涉及对工程行为正当性的思考和价值判读,往往需要在价值冲突中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参见:李正风,丛杭青,王前.工程伦理[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1.
⑥ 原文为:“The tombstones on these three and the two neighboring graves were erected by the officers & crew of Chinese Cruisers CHIN YUEN and CHING YUEN to provide for these Graves & the monument be behind kept in ORDER A SUM has been invested in the name of Mr. Thos Halliday who will apply the annual interest to that purpose.”译为:“此3座墓碑及相邻的2座墓地是由北洋水师致远号和靖远号的军官和船员竖立起来的,此外这些军官和船员还以Thos Halliday先生的名义投资一笔款项,并由Thos Halliday先生将该投资的年收益作为这些士兵的墓碑和墓葬的修缮维护费用,以确保水师士兵的墓葬得到长久的照看。”(笔者译)
⑦ 《纪要》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China Foundation for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和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有限公司(Beijing Guowenyan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Center Co., Ltd.)撰写,2016-10-07。
⑧ 原文为:“社会价值包含了记忆、情感、教育等内容,文化价值包含了文化多样性、文化传统的延续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等相关内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扩大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22ZDA085)
清源文化遗产
我们是一群工作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第一线的青年,跟您分享实践思考、学术成果、思想碰撞,以及深入遗产地带来的好吃好玩。
*有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话题或疑问,直接微信回复公众号。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源文化遗产):【历史今日——北洋水师正式成立】英国纽卡斯尔北洋水师水兵墓保护与社会参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