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多项扩内需、促消费政策相继实施,强调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以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迫使市场寻找新的增长极。
在此背景下,各地“新烟火主义”市集通过“以‘人情容器’重构消费空间,用‘市井美学’激活社区消费”模式,实践形成了“扩内需先扩情感连接”的成功路径。或许,“新烟火主义”正在回答一个关键命题:
如何在冰冷的消费数据中,重建有温度的增长态势?

01 何谓“新烟火主义”市集?
“新烟火主义”市集强调在现代化大背景下为消费场景重新注入传统烟火气,保留邻里熟络、心理纽带的功能,同时融入文化和休闲元素,创造兼顾功能和美学的交流空间。其本质是用美学设计空间中“可控的混乱”对抗现代城市化的“绝对的秩序”,为都市居民提供一个低成本、高可达性的“精神家园”。具体来说有以下三大特征:
烟火气的保留
对抗快节奏生活的“人情容器”
以市井符号(菜场铺位、手写价签等)保留记忆载体,增强文化认同感,通过非交易性空间(共享餐桌、社区议事角等)重建社交归属、实现自我疗愈。
多元业态共生
一站式“城市生活黏合剂”
通常包括基础层(交易菜场)、延伸层(休闲餐饮、文创展览)、黏合层(社群社交)三大复合功能,形成一站式的城市生活空间。
现代美学赋能
设计后的“新烟火主义”
在设计手法上,通过光影叙事、空间分层、流线设计、艺术装置等手段,打造物理空间的文艺享受。

02 国内外市集实践
荷兰 Mrakthal Rotterdam
市集住宅合一的开放型综合体
国际化和市井烟火气的融合体
“另类”城市地标
荷兰鹿特丹的拱廊市场Mrakthal Rotterdam自2014年开业以来,吸引了800万游客,超高人气一直延续至今,成为鹿特丹的“必游之地”。
在功能设计上,打破传统住宅开发思路,利用美食市集的社交属性,为公寓住宅赋能。在公寓里可以感受到市集的烟火气,在市集里可以享受到高端艺术的熏陶,实现“1+1>2”的完美组合。




鹿特丹拱廊市场鸟瞰视角
图源:网络公开资料
在空间设计上,95000平方米的建筑中融合了美食、休闲、公寓和货运系统:顶层设有228间公寓,可欣赏Mas River、Laurenskerk或市场大厅的景色;市场大厅有96个食品摊位、20家商店和餐厅以及1个“美食世界”创新中心;公共空间提供齐全的生活配套功能,天花板上展示Arno Coenen和Iris Roskam创作的巨幅壁画“聚宝盆”,既国际化又具有市井街头气息,造就了Mrakthal Rotterdam最与众不同的气质,也使得其成为鹿特丹的文化地标之一,并带动了周边社区与商圈的发展。




鹿特丹拱廊市场内部视角
图源:网络公开资料
上海愚园路公共市集
菜场与美术馆混搭
有烟火气的艺术空间
家门口的好去处
愚园路公共市集作为愚园路历史风貌保护区和城市更新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以打造“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为目标,通过微更新的方式,将原本杂乱的弄堂空间改造为集生活服务与艺术体验于一体的复合空间。
在业态布置上,将1200平方米的空间分为两层,一楼引入智慧菜场、便民超市、食肆等生活服务业态,二楼是“粟上海”社区美术馆和文创集结地,实现了柴米油盐与诗和远方的“混搭”。
在运营维护上,打破行政管理边界,整合政府职能与资源,委托企业集中运营,充分调动商户参与社区风貌维护的积极性,实现从平面到立面的全方位管理,并建立业态调控与负面清单管理,确保整体品质的可持续发展。




上海愚园路公共市集
图源:网络公开资料
苏州双塔市集
城市更新的温暖实践
多功能复合空间
连接社区生活中心的纽带
苏州双塔市集更新改造是由姑苏区政府联合上海东方卫视《梦想改造家》栏目组操刀,一、二期分别于2019年、2024年开放,改造后日均客流量达1.2万人,成为苏州古城的热门打卡地,2022年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一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
在功能设计上,保留菜市场的实用功能基础外,新增修理铺、裁缝摊等生活配套,策展、茶馆等休闲社交空间,使菜市场从单一的经济形态,转变为一个时尚的社交场域、疗愈的解压空间。
在资金平衡上,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模式,由国资企业负责改造和运营,通过租金和物业管理费实现收支平衡,为市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在更新手法上,注重从表及里的改造,从动线设计、商铺点位、功能布局、风貌格局等方面精细打磨,实现了空间美学和市集业态的融合。




苏州双塔市集
图源:网络公开资料

03 对广州的启示
文化和精神共鸣
建设中应保留文化底蕴,深度挖掘历史和本地生活特色,保留居民记忆,并将本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语言结合,满足消费者对精神疗愈、文化认同的深层诉求,才能使消费者产生归属感,走进消费者内心。
美学和业态升级
在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外,还应引入休闲娱乐、文化创意、旅游体验等多元业态,强化空间的社交、体验属性,并赋予设计美学,打造兼具烟火气与品质感的第三生活空间。
公众参与更新焕新
引入多主体参与,采用微改造、公共空间织补等多途径改造,通过小尺度循序渐进式的更新提升空间品质,形成社区与商业的永续共生发展。
供稿|规划设计二所
技术审核|总工程师办公室
文图编辑|办公室
推荐阅读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品质城市】人间烟火焕新记:国内外“新烟火主义”市集样本及对广州的进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