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23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分会学术年会于12月16-17日在浙江省衢州市顺利举办,主题聚焦“从‘千万工程’到和美乡村”。
本文字数:6045字
阅读时间:20分钟
2023年12月16-17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分会(以下简称乡村分会) 学术年会在浙江省衢州市顺利举办。
年会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分会主办,衢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龙游县人民政府、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联合承办,浙江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科技委农房与村镇建设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专业委员会协办。
本次年会是在“千万工程”实施二十年的关键背景下,特邀来自全国各地120余名专家学者,以“从‘千万工程’到和美乡村”为主题,共同探讨和美乡村建设、农村社区治理、乡村运营管理等内容,探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乡村实践路径。

参会嘉宾合影


会议现场
开幕式
年会开幕式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乡村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张尚武教授主持,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秘书长曲长虹、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建设处处长吴毅峰、衢州市住建局局长毛爱民分别致辞。

从左至右:张尚武、曲长虹、吴毅峰、毛爱民
竞赛点评
年会邀请2023年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的评委代表分别进行点评。乡村分会委员、贵州师范大学但文红教授对乡村调研报告单元进行点评;乡村分会主任委员张尚武教授对村庄规划方案单元进行点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京生教授对乡村设计方案单元进行点评;乡村分会委员、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陈天教授对今年新创的美丽乡村影像单元进行点评。

从左至右:但文红、张尚武、李京生、陈天
主旨报告
年会主旨报告由乡村分会秘书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栾峰教授主持,特邀三位专家学者分享他们的创新实践探索。
栾 峰
乡村分会秘书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浙江“千万工程”的发展历程及关键推进工作
余建忠
乡村分会委员,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
报告介绍了浙江“千万工程”二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工作推进及经验成效,综合把握“千万工程”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关系,全面展现浙江从“千万工程”起步,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和美乡村持续提升的实践。报告系统梳理“千万工程”推进过程中注重顶层设计,加强协调统筹,强化要素保障,循序渐进提升品质等关键举措。报告结合当下城乡融合发展要求,展望乡村地区发展路径,提出发挥未来乡村、和美乡村的重要作用,推动乡村建设发展品质再升级,积极探索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实现路径。
乡村建设中多主体利益协调与规则设计
赵德余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系主任、教授
报告识别乡村建设行动的政策目标特点,从具有正义性程度高和可实施性高的道德和技术特性方面出发,基于赞同标准、平等主义、罗尔斯极大极小法则或标准等规则,科学定义优良的乡村建设内涵。明确设计优良的乡村建设政策的重点,需要充分考虑赞同原则,兼顾权利、效率、安全和公共品,同时需要区分政策目标的价值强度,政策目标价值的优先度,把握文化传统重要性,积极化解不同政策行动者利益的平衡和阻力,做好资源保障和技术可行性分析。
顺大势看趋势 加快推进乡村产业建设
齐 飞
学会常务理事、乡村分会副主任委员,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研究员
报告指出顺应农业强国、农业现代化等发展大势,充分认识到设施农业范围的拓展性、特征的先进性以及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综合把握现代设施农业发展规模巨大,产品应用场景丰富,设施不断提档升级等特征。聚焦设施农业存在技术成果供应不足、机械化率不足、规划设计技术方面有待深化等难题,综合运用好智能技术、绿色技术,加大研发与应用,加强稳产保供,农民市民兼顾、速度效益并重,拓展农业生产的可能性边界,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引领和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通过产业发展让乡村更有活力,更有底气。
平行会议一
和美乡村内涵与发展路径及动力
平行会议一由乡村分会委员、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余建忠主持,并邀请四位嘉宾分别作专题报告。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资深总规划师朱介鸣教授,乡村分会委员、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院长陈前虎教授,乡村分会委员、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蔡穗虹与报告嘉宾展开座谈交流。
余建忠
乡村分会委员、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中国·江村”乡村振兴与规划实践
范凌云
乡村分会委员,苏州科技大学科技产业处处长、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报告通过研究费孝通《江村经济》,梳理江村的概念由来、历史价值,回顾了江村的历史发展历程。以苏州长漾滩特色田园乡村统筹规划为例,以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新时代鱼米之乡的新样板”为目标,从产业、空间、设施、生态、文化五个维度去统筹片区规划,制定发展规划、详细规划和行动方案,形成多村关联互动的工作思路,并调研整理了各方的发展诉求。江村的乡村振兴规划实施后取得显著的成效,宣传成果并推广,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城乡村格局演变视角下乡村建设的逻辑调整与策略优化
赵 明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村镇规划设计研究所书记、总工程师
报告从我国城乡关系转型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出发,提出乡村建设应从建设内容、经营方式、组织模式与管理体系四个方面适应转变,并进一步提出因地制宜设计基础设施、聚焦重点镇村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完善养老服务、明确乡村建设重点、完善乡村建设机制等五大策略建议,并探讨村庄分化和多元需求背景下的科学应对方法,以协同提高乡村建设水平和建设效益,为乡村治理与运营的可持续化等方面探索提供借鉴思路。
“三无”村庄的逆袭之路
邱小亮
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
报告重点聚焦如何实现“没山、没水、没特色”的三无村庄的振兴路径,以河南省武陟县老崔庄村为例,探讨中部平原地区一般村庄实现乡村振兴的三条经验:在组织引领上,延请新乡贤,找好村庄振兴的“主心骨”和“带头人”;在规划编制上,以减量规划为主,盘活土地资源和闲置宅基地,实现资源变资产;在规划实施上,协调相关涉农部门,集中资金投入试点;开展规划宣讲,与村民达成“规矩”共识;对接国土空间规划,预留调整优化空间。
共同富裕的代村实践
吴锦瑜
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五所所长
本次实践通过对代村共富实践历程的深度刨析,从城乡关系、产业融合、区域统筹三个维度,发掘出代村“城乡融合、一二三产业、共同富裕”三大共富线索,指出城镇化水平与城乡差距的变化有直接关系,城乡关系和产业融合的发展轨迹是朝向“城乡共富”的递进式上升。同时结合城乡融合中乡村变为城市,城市空间的不断入侵,乡村风貌特色丢失的问题,提出土地要素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是乡村振兴的主要着力点的深层次思考。
座谈嘉宾交流
(按会场实际发言顺序)
朱介鸣指出在乡村设施的投入上需要政府投入来带动市场投入。乡村设施后期运维的成本投入不低于前期投入,而运维成本的高低则与乡村布局密切相关,乡村的集聚会使运营成本有所降低。此外,乡村振兴的进程需要乡贤,要充分发挥其在乡村人力的组织整合、农副产品及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带动作用。
陈前虎提出“针对当下城镇化新的背景下,如何重塑乡村建设的价值观,如何重构乡村建设的方法论,如何重建乡村建设体制机制”的思考。认为乡村建设要借势造势,借力使力。不同地区要根据当地人、地、产特色探寻不同的乡村建设路径。
蔡穗虹指出市场经济下的乡村振兴本身就是一个难点,光依靠政府力量进行帮扶不是长久之计,需加入市场运营模式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之下,民营经济如何解决下乡阻力、乡村如何达到一二三产联动仍是需要探索的路径。


从左至右:朱介鸣、陈前虎、蔡穗虹

与会嘉宾合影
平行会议二
农村社区标准化治理与特色发展
平行会议二由学会理事、乡村分会委员、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远景主持,并邀请四位嘉宾分别作专题报告。乡村分会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刘健教授,乡村分会委员、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罗震东教授,乡村分会委员、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徐煜辉教授与报告嘉宾展开座谈交流。
张远景
学会理事、乡村分会委员
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
美丽乡村 三美共创
俞 坚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报告介绍了浙江在“千万工程”的乡村系统设计场景中,通过美艺共融、美育共建以及美境共生的互动和转化,推动三美要素的内涵共创与三美关联的联动共创相结合的实践经验。具体包括通过美境共生中的风景转化、美艺共融中的民艺活化,以及美育共创中的重塑日常,形成了立足乡土特色的资源联动;通过美境共生中的孪生连接、美艺共融中的三产互动,以及美育共创中的多元共创,强调出创新赋能的拓展联动。实现了用艺术实现乡野蝶变,让文化赋魂乡村振兴的三美共创新图景。
县域村镇建设管理体系的思考
高宜程
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规划设计三所(村镇规划研究中心)所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报告回顾了1949年以后村镇建设的发展过程,指出现今存在的政策管理体系缺位、照搬城市规划表达方式、村镇建设目标需求脱节、缺乏技术与管理队伍,以及村镇建设主体不明确等五大问题。报告认为基于我国现行管理体制和规划技术管理体制,应通过村镇技术和管理队伍建设,多方筹措村镇规划建设资金,建立县域村镇规划建设政策体系、县域村庄规划建设技术体系(技术导则)以及县域多层次村镇规划体系,从而构建起完整的县域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体系。
面向产业振兴的农村社区“反碎片化”治理路径——基于湖北山区连片发展实践的调查
乔 杰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湖北省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研究与实训基地办公室主任
报告通过对中部欠发达山区环境特质和乡村产业发展特征的分析指出,山区仍是我们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短板。在城市化过程中,山区发展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革和经济结构重组,改变了乡村治理的空间基础,逐渐形成了跨越空间距离的网络结构。乡村连片发展尊重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有利于发挥产业势能,基于不同村庄资源禀赋优势,形成产业势能和错位发展格局。推进“连片发展”将为山区就地城镇化发展和碎片化治理提供重大改革动力。
“浙江气质、整体大美” ——走进当代浙派民居建设
朱振通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遗产分院副院长
报告认为,当代浙派民居经历了从重视“形式元素”提取到注重“精神气质”内涵表达、从重视“单体形态”特征到注重“院落组团”生长肌理、从注重“单纯居住”功能到尝试“多元联合”经营共享、从注重“江南水乡”意象到构建“多彩纷呈”大美意境四个转变。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众智广汇、多方聚力,顶层指引、强力推广,以及培育工匠、保障施工四大经验做法,最终形成浙派民居“浙江气质、整体大美”的建设成效。
座谈嘉宾交流
(按会场实际发言顺序)
刘健指出,农村社区治理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和标准化前景,但一定要有必要的法理和制度的支撑,明确乡村治理的边界,才能实现乡村自治和政府管理的平衡。
罗震东指出,浙江的浙派民居就是标准化与特色化的完美结合,碎片化与反碎片化各有利弊。
徐煜辉指出,城市为了生产的效率造成了统一化、批量化后果。乡村本身所具有的前现代的东西如何去突破这样一个现代性的后果,最后形成一种真正后现代的生态的空间构成,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从左至右:刘健、徐煜辉、罗震东

与会嘉宾合影
平行会议三
乡村价值发现、激活与乡村运营
平行论坛三由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规划系常务副系主任王纪武教授主持,并邀请四位嘉宾围绕主题分别作专题报告。乡村分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旅游中心总规划师宁志中,学会理事、乡村分会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冷红教授,乡村分会委员、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副总经理闾海与报告嘉宾展开座谈交流。
王纪武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规划系常务副系主任、教授
以善治为目标的乡村运营实践
段德罡
乡村分会副主任委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乡村善治是通过系统、有组织的治理和运营,利用政府的适度放权和村民的意愿、智慧和愿景等形成发展的内聚力,实现村庄他治和自治融合,维系乡村和谐状态。通过回顾在杨陵乡、延川县、抱龙村的乡村治理和运营经验,报告指出实现乡村善治需要“校地村企社”等多元主体建立相互支撑关系,形成相互补益链条;需要针对村庄本体特征,整合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需要培育村民自主能力,提升村庄品牌价值,进行长周期的运营和治理。
乡村共创实验:高校赋能乡村振兴的校地创新网络建构初探
陈 晨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副系主任、副教授
校地共建为培育乡土人才、破解乡村发展建设瓶颈提供新思路和新抓手。同济大学在全国各地乡村开展校地合作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建设乡村振兴学院、乡村振兴博士工作站、乡村振兴共创基地,推动高校介入乡村振兴的工作内涵在党建引领、社会实践、教学创新、科学研究、规划建设方面从广度到深度延伸,旨在开创共建、共谋、共治、共享的乡村共创新格局。
山西省汾西县下团柏村价值挖掘与活力重塑
温俊卿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
山西省汾西县下团柏村的保护利用规划通过设计介入,兼顾环境提升、历史保护、文旅发展等诉求,建立规划整体框架。规划实施成功塑造了乡村文化聚集地和乡村经济引爆点,为现状环境基础较差、资源条件禀赋普通的同类型乡村提供实现保护利用、整治提升和活力重塑的经验借鉴。
从“千万工程”到共同富裕浙江乡村运营的逻辑与路径
杨 飞
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研究员
报告以共同富裕的需求视角审视乡村运营导向,总结性提出浙江乡村运营的“二四六八”实施路径:围绕运营前置、成绩前置,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核心场景中以实效益最大化的现资产变现;回答好希望谁来、人为啥来、来了干啥、走了带啥四个问题;厘清地产模式、消费场景、乡村乐园、教育研学、度假康养、整村运营六个模式;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执行八大保障性举措。
座谈嘉宾交流
(按会场实际发言顺序)
冷红指出乡村价值的挖掘和实现需要更深入思考和研究。我国各地乡村基础条件差异大,乡村价值呈现多元化,专家挖掘的价值与是村民认同的价值存在差异,值得进一步剖析和研究。收缩类乡村在国土安全和资源安全方面的价值也值得思考,应该从更大范围和体系上审视这类乡村的价值。
闾海赞同在乡村规划中运营前置的思维。乡村规划应该先做好策划,明确乡村能干什么,要干什么,以项目指导乡村规划的方向。欠发达地区应集中资源实现乡村运营效益最大化,发达地区应发挥区域要素高效聚集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宁志中指出关于乡村价值有3个方面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一是是否完成了特性价值的发现:共性价值在市场上不具备稀缺性,而特性价值可以创造市场机遇。二是是否完成了价值的显化:价值需要显化成市场要素,才能进入市场进行交换和经营。三是如何实现价值:需要进一步摸索乡村运营的长效机制,恰如其分地实现乡村价值。



从左至右:冷红、闾海、宁志中

与会嘉宾合影
学术调研
会后,出席本次年会的专家学者实地调研了龙游县团石村、龙游瀫时光、龙游县溪口镇等浙江省未来乡村社区示范点。



供稿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分会(撰稿: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中国科协2022年度科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秘书处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2022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于南京溧水顺利举办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聚焦“全面小康与乡村振兴”,2020年度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委会年会在贵阳召开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城市规划):会议 | 2023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分会年会在浙江衢州顺利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