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一封来自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的感谢信寄到了自然资源部。信中这样写道:“麻阳县是湖南省级贫困县,但近几年,麻阳尝到了山、水、土资源的甜头,感受到天赐自然资源的恩惠。之所以发生改变,源于自然资源部的科技引领和人才支持……”来信讲述了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地质力学研究所)科研团队在麻阳勘探发现高品质温泉,通过地质调查帮助兰里镇、高村镇和隆家堡乡成功获得中国地质学会“天然富硒土地”认证的喜人成果。
麻阳苗族自治县位于风景秀丽的湘西,拥有“世界长寿乡”“中国冰糖橙之都”“中国最美养生栖息地”等金字招牌。得益于近年来中国地质科学院专家团队的倾力相助,麻阳目前已勘查出3条地热温泉带、2条矿泉水带,钻获4个温泉井和多口高品质矿泉井,获得国家“天然富硒土地”认证近万亩。麻阳县正以优质自然资源为基础,积极招商引资,全力做大做强文旅康养产业。
崔建军,是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也是该所派驻麻阳县科研团队的带头人。而他与麻阳的结缘要追溯到10多年前。
据他介绍,雪峰山位于扬子克拉通的南缘,经历过多期构造叠加与改造。2008年~2012年,他参与的国家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在华南实施深部探测,发现雪峰山下可能存在隐伏的古老造山带。为了验证这一科学发现,中国地质调查局在2017年实施了新一轮探测,并在该专项首席科学家董树文的动议和推动下,依托“钦杭结合带及邻区深部地质调查”项目,在雪峰山地区的麻阳县境内开展钻探实验(设计深度2000米)。这个钻探实验由地质力学研究所的科研团队负责实施。
雪峰山科学钻先导孔选址于麻阳县隆家堡乡步云坪村,于2018年9月开钻,2019年3月终孔,终孔深度2403.91米,取心长2401.55米。“这里被认为是寻找页岩气的有利地区。我们对钻孔进行了取心、岩心录井、测井及现场测试等工作,建立了沅麻盆地典型的地层柱。尽管先导孔钻获页岩气发育的有利层段(牛蹄塘组炭质泥页岩),但资源赋存并不理想。不过,有个意外之喜——在地下2400米深度钻遇热水资源。含水层温度约78℃,井口出水温度为43℃。水质检测结果显示,隆家堡温泉的锂元素含量达0.54毫克/升,偏硅酸浓度60毫克/升~72毫克/升,远超理疗热矿泉水标准的25毫克/升,氟元素含量达4毫克/升以上,属于‘蓝宝石级高氟—偏硅酸热矿泉水’。”崔建军说。
“氟泉是极为珍贵的温泉。”崔建军进一步解释说,“因为氟在温泉中高浓度的存在,有着突出的养生医疗功能。氟泉除了能杀菌、消毒外,对关节炎、高血压、风湿病、偏瘫都有特殊治疗效果,而且还有滋阴养颜、安神解乏的作用,开发利用价值很高。”
隆家堡乡步云坪村坐落在山清水秀的大山里,已是当地知名的网红打卡地。春季,黄绿相间的油菜花海衬着一幢幢红顶白墙的村屋,分外养眼;秋季,千余亩稻田在阳光下一片金黄,风起,稻浪涌动,稻花飘香。
2019年的步云坪村,是隆家堡乡4个贫困村之一,麻阳县“湖南省深度贫困县”的帽子还未摘掉。优质矿泉的发现,对已经基本实现精准脱贫、谋划“脱贫摘帽”之后实施乡村振兴计划的麻阳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怀化市自然资源局和麻阳县人民政府认为,这一地质成果对麻阳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把开发地热温泉资源作为麻阳县脱贫之后实现全面小康的重大突破口,于是向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申请,希望保留这口温泉井。
地质调查工作当然要为国家和地方经济提供支撑,这是地质工作者的职责。2020年10月28日,地质力学研究所向麻阳苗族自治县移交了这一温泉井。
麻阳深部是不是赋存着更为丰富的地热温泉资源?麻阳还有哪些自然资源优势未被揭示?从一口温泉井,麻阳县委、县政府的领导班子看到了更远的“那道光”。
2021年8月27日,麻阳县委书记江涛带队专程来到北京,造访地质力学研究所,进一步对接自身需求。经友好协商,双方签订了合作意向书。之后,麻阳县成立了“麻阳苗族自治县地热普查指挥部”,将地热资源勘查开发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并安排了相关基础经费,邀请地质力学研究所科技团队进驻麻阳,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助力全县地热资源调查开发。
面对麻阳县的诚挚邀约,地质力学研究所很快便成立了由分管领导牵头的麻阳县地热地质研究协调推进小组,组织构造地质、岩石学、地热地质、水文地质、地球物理等专业的专家和业务骨干成立了地质力学研究所驻麻阳县地热资源研究中心,全力推进与麻阳县的战略合作,推动麻阳县地热资源、地质旅游资源、地质安全等领域的调查研究工作,为麻阳县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地质科学支撑。
因地结缘,以水为媒,麻阳县与地质力学研究所的“院所县合作”,从此跃升到了一个高度融合的发展阶段。

2022年7月,深地科学与探测技术实验室首席科学家董树文(左一)带队指导石羊哨温泉资源调查。
2021年10月14日,地质力学研究所与麻阳县签署了《麻阳县地热资源调查与评价》项目合作协议。
经过两年多的地表调查、地震频率谐振探测、AMT物探调查、野外钻探和综合研究,麻阳县的矿泉水资源特色逐渐清晰:分布广、品种多、品质好。目前,麻阳全县12个乡镇,发现了富锶矿泉水、富锂矿泉水、富偏硅酸矿泉水,以及复合型矿泉水。
2023年10月,位于麻阳石羊哨乡通达林村的地热勘探项目传出喜讯:成功钻出一口深度为1013米的高质量温泉井,井口出水温度达到40.2℃,水中富含偏硅酸,以及氟、锶、锂、钙、镁、铁等1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元素。更难能可贵的是,该温泉的氟元素含量达每升5.6毫克,偏硅酸含量达到每升35毫克、锶含量达到每升0.2毫克,可以认定为钙碱性氟泉,属温泉中的顶级(蓝宝石级)温泉,达到国家级理疗矿泉水标准,且每天可供热水1200立方米以上。
目前,麻阳已发现石羊哨、岩门镇、隆家堡—兰村3条地热温泉带,划分了锦和镇、尧市镇、吕家坪镇3个勘查区,以及郭公坪、板栗树、高村3个远景区,日供水量大于3000吨。以此为基础,麻阳县正在打造温泉水、矿泉水产业综合发展体系,潜力巨大。
与地热资源调查工作齐头并进的还有富硒土地的调查与评价。麻阳地处北纬28度的沅麻盆地,紫色沙壤土富含钾、磷、硒等多种微量元素。调查结果显示,麻阳县有500平方千米的富硒土地,人均超过2亩。其中,在兰里镇—高村镇划定绿色富硒土地近3969亩、无公害富硒土地853亩;在隆家堡乡和高村镇划定绿色富硒土地4067亩、无公害富硒土地30亩。这两处富硒土地资源已于2022年8月12日、2023年9月27日成功入选中国地质学会第二批、第三批“天然富硒土地”名单。
此外,地质力学研究所科研团队还在麻阳县郭公坪乡开展了基于构造研究的岩溶发育区地下水资源调查,布设地球物理探测实验,绘制了调查区地下水资源分布图;在郭公坪乡水厂附近精准布设钻探井位,协助县水利局钻出2口高质量水井,日供水量500立方米以上,基本解决了郭公坪镇1万多名居民的饮水难题。
美丽的麻阳,群山环抱,锦江穿流,是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长寿之乡,2022年12月又被列入“世界长寿乡”。麻阳30多万人口中,现有百岁以上老人46位,其中年龄最大的113岁。
“长寿乡”的长寿秘诀也能在自然资源领域的调查研究中找到答案:麻阳多数地区的海拔在200米~600米,少数山脊海拔1000米~1405米,这里的森林植被覆盖率80%~90%,形成了天然的“氧化池”,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高达3万个/立方厘米~5万个/立方厘米;由于土地富硒,这里盛产的冰糖橙和茶叶等作物也对人体健康有益。
随着麻阳的优质自然资源不断被发现,开发商纷纷前来投资:隆家堡乡和石羊哨乡的温泉产业已经吸引商业投资8亿元,矿泉水招商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同时,富硒土地的开发利用让果农增收明显。据岩门镇新坪村生态富硒产业园的老板雷定水介绍,自从麻阳土地富硒得到国家认证,麻阳的水果销售价格一路走高,2023年与2022年相比,他们果园的冰糖橙价格翻了一番,没等果子成熟,就被全部预订。
如今,麻阳已把发展富硒农产品和特色食品加工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更多关于富硒土地开发和利用的规划也在制定中,一张围绕山、水、土等自然资源整体开发的蓝图正在形成。
2023年11月2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增谦、自然资源部深地科学与探测技术实验室首席科学家董树文等20多位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院士专家会聚麻阳,参加麻阳苗族自治县自然资源支撑经济发展暨自然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咨询会,围绕科技赋能当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地质专家们把科学探索的论文写在麻阳苗乡大地、田间地头,写在百姓的心坎里,为麻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更加坚定了麻阳走绿色发展之路的信心和决心。希望各位专家继续支持和帮助麻阳把‘蓝宝石’温泉、富锶矿泉水和富硒土地等自然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发展胜势。”麻阳县委书记江涛充满激情地表示。
与会院士专家现场了解当地优质的水土资源和特色农产品后,以科学为视角,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并表示今后将持续在地热温泉、矿泉水、富硒土地、空气质量、特色农业产业规划发展等方面提供科技支撑,强化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加快推动麻阳水土等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帮助麻阳把水、土、地热等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发展动能。
“为了更好地助力麻阳高质量发展,我们还将在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深化科学研究。比如,进一步厘清地热温泉资源分布与断层带的关系,就地热资源勘查开发相关基础地质问题进行攻关,为麻阳县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提出科学的咨询报告和建议,进一步推动全县产业转型升级。”崔建军表示。
2023年11月26日上午,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自然资源院所县合作研究基地在麻阳揭牌,同时,举行了自然资源部深地科学与探测技术首席科学家麻阳工作室、麻阳苗族自治县自然资源院所县合作研究博士工作站、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麻阳地热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的授牌仪式。
“基于科研平台,我们会有持续的项目支持,在麻阳进行更多的科研合作。科学要解决什么问题?科学家如何真正为解决地方需求、人民需求服务?麻阳对科学家的热情,鼓舞了我们,也教育了我们。我们会继续走下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董树文说。
下一步,该县将以打造立足麻阳、面向湖南、辐射全国的自然资源研究基地为目标,全力建设和服务好研究基地、工作室、博士工作站和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各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也纷纷表示:将在地热温泉、矿泉水、富硒土地、空气质量、特色农业产业规划发展等方面提供科技支撑,助力麻阳跑出建设“全国知名长寿康养旅游胜地”的加速度,打造自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国家级样板。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010-68047618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科技进山”富苗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