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城市眼|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镇化发展现状看未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十二五”至“十四五”期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位逐渐提升至全国第一梯度,是全国重要城镇群。城镇群名称由成渝经济区、成渝城市群跃升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定位由西部地区重要经济中心、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的国家城市群跃升为全国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高地,地位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并列。


城市眼|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镇化发展现状看未来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位跃迁分析图

图源:自绘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跃升为全国重要的城镇群背景下,围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目标,结合我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据库的建设工作,我们分析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镇化现状、趋势及我们的一些思考,与大家探讨。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城镇化现状


(1)现状城镇等级结构

根据四川省、重庆市统计年鉴数据,按照城镇人口规模统计,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镇体系为:超大城市1个(成都市),特大城市1个(重庆市),大城市6个(绵阳市、南充市、达州市、万州区、宜宾市和泸州市),其余均为小城市。


城市眼|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镇化发展现状看未来

成渝双城经济圈城镇体系结构

图源:自绘


在城镇规模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各城市人口呈现断崖式特征。成都市主城区和重庆市中心城区两家独大,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核心城市人口首位度超过60%。2021年,成都市中心城区城镇人口达到1264.78万人,重庆市中心城区城镇人口达到967.58万人。而相比成都和重庆两个核心城市而言,绵阳市、南充市、达州市、万州区、宜宾市和泸州市6个大城市人口则呈断崖式下降特征,城镇人口规模在200万人上下。

在空间分布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各等级城镇存在空间不均衡性,且存在圈层特征。在中心区域,成都和重庆是双城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在核心城市外围,由于成都和重庆市对周边区域人口具有较强的吸纳能力,导致其周边均分布为小城市。在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建设过程中,随着高铁、高速等基础设施等建设,进一步增强了成都市和重庆市对双城之间城市的吸引力,导致成都和重庆之间城市难以崛起,均分布为小城市。在双城经济圈外围盆周区域,则孕育了绵阳市、南充市、达州市、万州区、宜宾市和泸州市等大城市。在双城经济圈最外围山区,人口密度低,城市规模较小。


(2)现状城镇化率情况

市域尺度[1]2021年成都市和重庆市的城镇化率分别为79%和70%。经过与全国主要城市对比可知,成都市和重庆市的城镇化率水平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处于中下水平,说明目前成都市和重庆市仍然呈现“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征,即大城市周边仍然分布着广泛的乡村。

成都市和重庆市双核突出,与成渝双城经济圈其他城市发展差异较大。重庆和成都两大中心城市城镇化率均超过70%,已经进入城镇化后期阶段,汇聚了成渝双城经济圈60%的城镇人口。其他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相对较弱,人口规模较小,城市发展水平不高,城镇化率均在50%左右,其中有22%的市州城镇化率低于50%,还处于城镇化起步阶段。


城市眼|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镇化发展现状看未来

市级尺度2021年城镇化率空间分布图

图源:自绘


城市眼|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镇化发展现状看未来

2021年全国主要城市城镇化率分析图

图源:自绘


区县级尺度城镇化率呈现圈层特征。今后一段时间,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建设仍然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镇化建设的重点。

圈层特征表现为:成都、重庆及主要地级市所在区县城镇化率高于70%,处于稳定发展阶段;成都、重庆及主要地级市周边区县城镇化率为50%至70%之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减速期;其余区县城镇化率以30%至50%为主,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减速期。

总体来看,成都、重庆以及地级市所在区县城镇化水平趋于稳定发展阶段,而其余区县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应顺应城镇化发展阶段,注重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来带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镇化发展。


城市眼|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镇化发展现状看未来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区县2021年城镇化率分布图

图源:自绘


(3)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

为反映城镇化的质量情况,从人口、经济、社会服务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开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区县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人口方面,选取了常住人口、城镇人口、城镇化率等指标;经济方面,选取国民生产总值、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人均GDP指标;社会服务方面,选取了小学专任教师数量、小学学校数量、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数量、普通中学学校数量指标。

评价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1年分区(县)新型城镇化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空间分布整体呈现“核心—边缘”结构,以“成都市和重庆市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周边地区递减。成都市和重庆市,以及绵阳市、遂宁市、内江市、宜宾市部分区(县)新型城镇化水平较高,而其余区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更应注重人口、经济、社会的多样化协调发展。


城市眼|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镇化发展现状看未来

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型城镇化水平分析图

图源:自绘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城镇化发展趋势


(1)从时间维度看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

总体层面近16年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镇化率稳步发展,城镇化发展阶段由中期快速发展阶段加速期进入减速期,逐步趋于稳步发展阶段。2005年至2021年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镇化率由36.8%增长至62.7%,增长26%。同期全国城镇化率由42.9%增长到64.7%,可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镇化率略低于全国水平,但城镇化率增速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针对成都市、重庆市两个核心城市,近16年间城镇化率同步增长,且重庆市与成都市城镇化率水平差距逐渐减少,两地近五年均保持3%左右的增长。


城市眼|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镇化发展现状看未来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镇化率变化趋势图

图源:自绘


区县层面。各区县城镇化率呈增长趋势,重庆、成都核心城市周边区县增长速度放缓,而外围区县城镇化率增长速度较快。2011年至2021年间,各区县城镇化率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仅都江堰市等个别区县存在微弱降低。在空间上,各区县城镇化率增长速度存在明显圈层结构特征,具体表现为成都、重庆以及主要地级市所在区县城镇化率已趋于稳定状态,年均增长速度最低约为0.5%以下。成都、重庆以及主要地级市周边区县城镇化率呈减速增长期,年均增长速度为0.5%至1.0%间。而外围区县城镇化率增长速度较快,年均增长速度最高达到2.5%。


城市眼|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镇化发展现状看未来

2011至2021年区县城镇化率年均增速图

图源:自绘


(2)城镇化潜力分析

从各区县人口分布情况、农村剩余劳动力等视角分析成渝地区未来就地城镇化的动力情况。

从人口密度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区县人口密度存在明显的圈层结构特征,中部区域是未来城镇化的潜力区域。中部的成都、重庆人口密度最高,但城镇人口规模刚达到1000万上下,城镇化率增长速度放缓但仍然有进一步提升潜力。成都、重庆主城区外围四川盆地区域,人口密度次之,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人口集中分布区域,同时目前绵阳市、南充市、达州市、万州区、宜宾市和泸州市等主要城市城镇人口规模均为200万人左右,城镇化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盆周山体区域人口密度最低,人口规模总量较少,形成大城市的潜力相对较小。


城市眼|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镇化发展现状看未来

2021年各区县人口密度图

图源:自绘


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来看,成都、重庆、主要地级市及其周边区县以外的区域是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重点区域。通过农业人口规模来初步研判农村剩余劳动力情况。从剩余劳动力空间分布来看,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的区县主要分布于城市边缘区,总体呈组团式分布。农业剩余劳动力主要分布于成都、资阳、眉山、内江等城市边缘区;达州市、万州、开州等边缘区;自贡市、宜宾市等边缘区域。结合上述分析,该区域目前城镇化率水平处于中期快速发展阶段的加速期,城镇化率增速快,同时在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推动下,在就地城镇化层面具有较大潜力。


城市眼|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镇化发展现状看未来

2021年各区县农业人口数量分布图

图源:自绘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城镇化未来思考


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镇化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我们提出以下思考。

一是进一步优化城镇体系。针对当前成都、重庆独大,尚未形成大中小城市层级明晰、区域协调的城镇体系的问题,建议未来以全球视野增强重庆、成都核心城区辐射作用,培育万达开地区、宜宾-泸州等区域性城镇组群,带动中心城市和小城镇人口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

二是建议培育成都至重庆走廊中的重要支点性城市。针对成都、重庆中心城区周边以及走廊区域均为小城市的现状特征,建议结合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等情况,适度培育重要支点城市,承担核心城市疏解职能。

三是建议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建设,引导人口、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顺应边缘性区县城镇化率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率增速快的趋势,进一步强化县域单元,完善农村人口进城等人口进城政策,引导人口和产业向县城、中心镇集中发展,做强县域经济。



 相关注释:

[1] 将重庆市作为地级市尺度来统计


 数据来源:

• 行政区划数据来源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全国基础地理数据库。

• 人口等数据来源于四川省、重庆市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



供稿|西南分院

技术审核|总工程师办公室

文字编辑|办公室



推荐阅读


城市眼|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镇化发展现状看未来

“共享庭院”助力乡村出圈——成都汪家村拾里庭院的乡村实践经验


城市眼|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镇化发展现状看未来

重庆城市发展动力机制浅析


城市眼|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镇化发展现状看未来

西南分院:“立体山水城市”场景营城设计探索



城市眼|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镇化发展现状看未来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城市眼|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镇化发展现状看未来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