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遴选了第二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编制、发布了《城市更新典型案例集(第二批)》,中国建设报为此特设专栏,邀请各个领域专家针对典型案例进行逐类解读,本文为“老旧街区改造类”内容,欢迎分享。
四川省成都市玉林东路
特色街区改造项目
玉林东路特色街区是成都市老城区内高端要素集聚、国际交流频繁、城市功能完善的特色片区之一,沿线共153家商铺,总营业面积9000余平方米,曾面临交通拥堵、基础设施老化、人居环境较差、年轻人大量流失、商业逐渐衰败、街区活力减弱等问题。2021年起,武侯区以“烟火玉林·优雅成都”为目标,坚持“党建引领、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居民参与”的思路,从空间、内涵、功能、机制着手,实施“惠民、幸福、动力、颜值”四大工程,统筹推进“由街区打造带动社区治理、片区发展”的城市更新模式,焕新沿线商铺产业,促进历史文化遗存、烟火市井生活、时尚潮流街区交相融合,打造公园社区幸福生活新场景,创造“回归老城、更新老城、活化老城”的成功典范。
点击图片 玉林东路改造前后街景对比
江苏省无锡市蓝系列园区
更新项目
蓝系列项目原址为无锡市轻工冶炼厂、针织厂、五金厂等诞生于上世纪不同年代的工业遗存,以及部分废弃的供销社、蚕种场等老旧单体建筑和民居。2019年起,引导社会企业参与投资、改造、运营,采取片区统筹的更新方式,对存量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注重差异化、互补型、联动式的功能布置和业态选择,打造综合型产业园、数字文化产业聚集区、生活休闲文化商业街等不同功能板块,先后衍生蓝系列标志性项目,“退二进三”实现企业孵化和业态增值,变“存量空间”为“增量价值”。


蓝系列文化创业园实景
贵州省贵阳市太平路街区
改造提升项目
太平路街区位于贵阳市老城核心区,涉及居民628户,曾面临设施老化、环境欠佳、交通拥堵、建筑陈旧、业态单一等多重挑战,已被遮盖多年的贯城河于2019年被国家列为黑臭水体,曾经的“一品泉”消失,成为城市文化缺憾。为增强城市文化认同感、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激活片区闲置资产商业价值,2023年启动了太平路街区改造提升工程,采取“EPC+F+O”模式(F为融资,O为运营),充分利用老墙、老街、老巷等蕴含云岩文化的独特资源,打造专属旅游体验,以河为带,串联周边历史文化遗迹、商业街区,整体塑造贵阳特色城市文化空间。

太平路街区改造后实景
点击图片 改造前后鸟瞰对比
山东省威海市火炬八街
更新改造项目
火炬八街原本是威海市一条普通的城市支路,沿街38栋建筑,建于20世纪90年代,周边环境杂乱、临街私搭乱建、建筑外立面陈旧、配套设施不足、商业业态匮乏,严重影响区域风貌。2022年,威海市以开展省级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双试点”为契机,选取火炬八街更新项目先行先试,依托周边山、海、岛、礁、林等独特的自然景观条件,在保持原有特色和魅力的基础上,通过生态环境改造、景观设施提升、休闲空间打造、服务设施完善、管网配套以及智慧旅游建设等措施,整体提升街区品质。改造后的火炬八街风貌焕新、业态升级、人流量持续上涨,带动周边景区走红网络,助推旅游“井喷式”增长。

火炬八街更新后实景

引进新业态
江苏省苏州市十全街片区
综合更新提升项目
十全街是保持“两街夹一河”形制的特色古街,两公里沿线苏州园林、百年名校、外事宾馆、新潮商铺、传统民居众多,具有综合多元、开放包容和自我生长的特征,近年来,出现步行空间狭窄、公共空间缺乏、水街特色不显、部分资产低效闲置、古城街道活力不足等问题。2024年起,面对苏州提振经济、激发活力的现实需要,十全街以共生式可持续城市更新为理念,通过步行改善、文化赋能的空间改造,践行共同缔造、长效治理的工作路径,打造以人为本的古城保护更新街区。改造后的十全街焕然一新,行人络绎不绝,经济活力提升,文化影响增强,已成为苏州CityWalk热门目的地和网红打卡地。

十全街更新后实景

闲置物业自主更新后的“乐村”
41个!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第二批)
成都玉林东路—— 多业权背景下的街区更新,浓缩“最成都”生活方式
共生式城市更新探索:以苏州十全街片区综合更新实践为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规划中国):城市更新典型案例解读 | 范嗣斌:“可持续城市更新”成为解析老旧街区改造的示范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