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树林保护,提出“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广东湛江金牛岛红树林一线,他强调,这片红树林是“国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近年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党中央工作部署,积极有序推进红树林营造修复及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探索工作。
广东湛江市是全国红树林分布最多的地级市,湛江以建设“红树林之城”为抓手,全面推动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及开发利用。2019年,湛江市将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2015年~2019年期间种植的380 公顷红树林产生碳汇,开发成我国首个符合核证碳标准(Verified Carbon Standard, VCS)和气候社区生物多样性标准(Climate, Community and Biodiversity, CCB)的红树林碳汇项目,并于2021年6月8日,签署首笔核证的5880吨碳减排量的转让协议,转让的碳减排量用于抵消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开展活动时产生的碳排放。项目收益用于红树林修复地块的管护以及社区参与等工作,以持续维护红树林生态修复的效果。这对于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红树林等蓝碳(海洋碳汇)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助推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自然资源及林业主管部门在加强现有红树林保护的同时,稳步推进退化红树林地的生态修复工作,在保护区内清退的养殖池塘和滩涂等区域实施红树林种植,逐步增加红树林面积。2019年,湛江市将2015年至2019年期间保护区范围内种植的380公顷红树林产生的碳汇按照核证碳标准和气候社区生物多样性标准进行开发。2021年3月,“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通过VCS开发和管理组织Verra的评审并成功注册。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购买该项目首笔核证的5880吨二氧化碳减排量,用于抵消该基金会开展活动时产生的碳排放。项目的收益被用于红树林修复地块的管护以及社区参与等工作,以持续维护红树林生态修复的效果,形成长效稳定的良性循环机制。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际候鸟重要迁徙通道,是留鸟的栖息、繁殖地,也是候鸟迁徙停留地和越冬地。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共营造380公顷红树林,有效恢复了因沿海开发活动导致的滨海湿地损失,为海洋生物以及鸟类提供了栖息觅食的场所,提高了区域红树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进一步提升了区域红树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二)发挥红树林碳汇优势,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红树林是典型的蓝碳生态系统,作为全国首个开发交易的红树林碳汇项目,项目经第三方核算,明确碳汇量,通过市场交易机制,有效盘活了自然资源资产,实现了红树林生态产品的价值,可进一步推动建立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对发挥蓝碳优势,推动蓝碳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三)创新社区共管多元模式,构建生态修复长效机制
项目通过将营造红树林产生碳汇价值化,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红树林生态修复,可进一步拓展生态修复资金来源,支撑生态修复工作开展。碳汇开发交易所获收益反哺于红树林修复管护和科普宣教等,打通了社会资本参与红树林生态修复的路径,形成的社区共管模式可促进逐步形成生态修复的长效机制,对于生态修复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推荐单位: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
来源:i自然App
实习编辑:赖文秀
新媒体编辑:杜潇诣



i自然全媒体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010-68047618
点赞,关注 !👇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丨红树林变“金树林”助推实现碳中和——广东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