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Nature Cities 2月最新一期上线,多篇文章精彩速览丨城市数据派

Nature Cities 2月最新一期上线,多篇文章精彩速览丨城市数据派

最新子刊 Nature Cities  Volume 1 Issue 2, February 2024 内容上线,本期内容包括Editorial,Comment & Opinion,Books & Arts,Research Highlight,Reviews,Research,I and the City。

Nature Cities 2月最新一期上线,多篇文章精彩速览丨城市数据派

绿地使用与COVID-19疫情
COVID-19大流行重新定义了全球城市空间的使用。这项系统综述考察了在60个国家中城市绿地使用的变化,并发现了令人不安的差异,比如新加坡的这个公园。

EditorialNature Cities 2月最新一期上线,多篇文章精彩速览丨城市数据派


Nature Cities 2月最新一期上线,多篇文章精彩速览丨城市数据派


在城市中的自然到城市的本质
城市的定义有很多种,但大多数似乎都强调了密度的重要性。然而,无论是人的密度、建筑的密度、商品、服务还是物种的密度,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决定这一定义的关键。城市不仅仅由水泥和人类组成;它们包含了不同物种在近距离内相互关系的复杂性,这种接近性加剧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自然和城市之间如何相互影响?这些影响如何增进我们对城市本质的理解?本期内容通过来自世界各地的例子阐述了这些观点。

本月刊的三篇文章聚焦于城市中的自然。在书籍与艺术栏目中,Thomas Elmqvist 评论了一本可能具有影响力的新书,该书讨论了城市中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应对气候变化和绿地暴露等挑战的潜力,以及这些挑战如何需要考虑到自然因素的新颖解决方案。在思考城市绿地和COVID-19大流行的情况下,Fritz Kleinschroth 及其合作者在他们的文章向我们展示了人类和非人类之间重要的相互作用关系,这些关系可以破坏我们享受城市户外空间的乐趣,并深刻改变我们对公共空间安全的构想。最后,在Hawes等人的文章中,作者们以驯化自然的案例,特别是城市农业,来展示这些做法的巨大碳足迹,这些通过气候变化更广泛地影响了自然。

人类和非人类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关系质疑了我们对城市本质的理解。尽管考古证据表明人类已经建造城市数千年,但定义城市仍然是一个挑战。Santi等人的观点直面这一难题,重点讨论了如何划定城市边界,他们认为当前有影响力定义关注于物理足迹和人口,而没有考虑到人的流动,比如通勤者的流动。因此,变化的密度也可能是城市的一个关键特征,但以何种意义存在?在他的全球视野中,Juan Yunda告诉我们密度可以采取的不同形状,重点关注了波哥大的几乎“完美立方体”密度模式及其与空间分层政策和增长的关系。这座城市的一些增长是自发的,是几十年定居模式的结果,但越来越多的是市长和其他人物做出的决定影响着城市形态和政策。例如,James Anderson在他的问答中争辩说,城市需要政府创新,而慈善事业可以通过增加能力和促进想法共享来催化它。

城市集中了人群,也集中了对人的攻击。COVID-19的案例更明确地展示了这一点,不仅在于我们对绿地的使用,还在于我们组织劳动力和生产链的方式。大流行对城市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Sun Ying及其合作者在他们的文章中所展示的,在中国就是如此。那里对病毒的反应改变了劳动力的供需,使一些城市受益,但其他城市则不然,影响了人们寻找工作的地方。攻击也可能来自人类,以战争的形式出现,这是Korniyenko等人在他们的评论中分析的内容。作者们关注乌克兰战争引起的听力损伤,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问题,战乱城市必须应对。

人类和非人类在城市中的影响以及我们对城市挑战的反应也反映了规模问题。在他们的文章中,Mingzhen Lu及其合作者发现,不同类型的废物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加而有不同的规模效应,这表明与经济生产相关的废物,如废水,随着城市的增长而相对增加,而像人均温室气体排放这样的废物则下降,反映了规模经济(人均)。此外,Hawes等人的文章发现,小规模的城市农业可能不比大规模的工业化农业碳排放强度低,这种关系受到我们在城市种植什么以及如何种植的调节。

这些讨论涉及到一个更大的问题,即城市是对比和矛盾的场所;例如,不同地位的人聚集在一起,以可能使个人政治成为疑问的方式影响公共空间。这在Ortíz van Meerbeke的“我与城市”一文中得到了视觉上的说明,作者认为包括审美在内的一些矛盾可能仅仅是由于个人偏好:有可能同时热爱波哥大的街头艺术和涂鸦,同时也热爱它的原始墙壁。

这本杂志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探讨城市的本质。事实上,城市地区充满了各种自然特征和形态,除了人造的之外。城市的本质可以在公园、屋顶和大气中显现;也可以在下水道、微生物、老鼠和鸽子中找到;还可以反映在社会群体如何在城市空间中组织和重新配置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支持一系列“类型”的自然。此外,不同人类社会和全球地区的城市生活独立演变表明,由于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城市在这种意义上也是自然的。我们欢迎探索城市多样性本质的投稿,并希望读者、作者和审稿人能够从他们自己的视角和地理出发接受这一邀请。



Comment & Opinion

Nature Cities 2月最新一期上线,多篇文章精彩速览丨城市数据派

Nature Cities 2月最新一期上线,多篇文章精彩速览丨城市数据派

波哥大 — 紧密相连但不混杂
波哥大,哥伦比亚的首都,在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中排名靠前。城市规划学者Juan G. Yunda 解释了这座城市的居住分层历史和流动性创新是如何平衡排他性和融合性的。

2015年的一项研究比较了五大洲24个大都市区的密度,发现最密集的城市是波哥大,平均每平方公里有25000人——超过了墨西哥城或开罗,并且紧随拉各斯和德里之后。波哥大的人口密度是亚特兰大的二十倍,大约是巴黎的三倍。然而,人口密度并不能完全代表城市形态,因为通过在小占地面积的高楼中或在大占地面积的小楼中安置人们,都可以实现更高的密度。考虑到这个问题,研究人员使用楼层面积比率来衡量建筑形式,这个比率同时测量楼层空间占用和住宅份额。他们用盒子来代表不同城市的各种城市形式——例如,一个又高又瘦的盒子代表香港的高层住宅,而一个非常低且宽的盒子代表金沙萨拥挤的非正式定居点。以每公顷196人的密度,波哥大最适合用一个立方体来表示。这意味着安第斯大都市实现了几乎完美的紧凑度,或者用城市规划师的话来说,是一种温和的密度。

了解波哥大的人会立刻注意到,其建筑形式与巴塞罗那、巴黎或维也纳中心区域典型的温和密度例子大相径庭。波哥大没有传统的“美丽”街区,而是拥有从西班牙殖民时期的网格到有机的非正式定居点,从封闭的独户住宅小区到高层住宅楼等不同的建筑类型——所有这些不同的城市结构都通过为低强度使用设计的密集街道网络紧密交织在一起。因此,波哥大在全球交通拥堵城市和城市流动性最具创新性的城市中均名列前茅。例如,随着波哥大面临密度增加和绿地有限的问题,Ciclovía成为了一项每周的传统活动,允许居民在周末将拥挤的街道从汽车手中夺回,用于休闲和骑行。TransMilenio是世界上客流量最大的快速公交系统,是为了迅速和经济地解决城市中的交通混乱而采取的紧急干预措施,它扩大并改善了传统的公交系统。2019年开放的公共空中缆车TransMiCable,应对了将人们从位于陡峭山丘上的过度拥挤的非正式定居点运送出来的挑战。不经意间,波哥大的流动性解决方案成为了全球北部和南部城市的典范。

这些都没有解释波哥大是如何在不比波尔多大多少的土地面积上容纳整个大芝加哥都市区的人口的。鲜为人知的答案是1979年批准的一项分区法典,当地人称之为“Acuerdo 7”。在Acuerdo 7之前,波哥大有一项类似于大多数美国城市的法律,为单户住宅、零售和工业划分了单独的区域。规划者决定通过引入城市增长边界来限制城市扩张,同时通过允许全市建造更高的建筑物——即提高建筑密度。这使得拆除两层独立式和连排房屋,在原地建造五到六层高的公寓楼成为可能。许多人想知道当地规划者是如何引入这样一项改革的,因为它可能会遭到社区的强烈反对,因为公寓楼可能会导致单户住宅价值的下降。我相信没有人抱怨,因为该市引入了另一项创新的城市政策,无意中消除了提高建筑密度的挑战,所谓的分层。

分层是一种将富裕地区的公用事业账单补贴分配给非正式定居点的手段。规划者发现,在没有合适的税收数据库的情况下,一个社区的城市和住宅特征是家庭收入的一个很好的代理。这座城市被划分为六个不同的层次,或者说区域,它们在“红线划分”中相互接壤,令人惊讶的是,这几乎没有引起社区的抗议,并成为日常对话中社会阶层的简称。对于较贫困的层次人口,该系统保证了较低的住房相关成本,如公用事业账单和税收;对于较高层次的人口,它保证了财产价值的排他性和保护。四十年后,尽管受到当代学者和政治家的批评,该系统仍然存在。这座城市能够在垂直方向上增长,并在保持社会群体之间薄薄分离的同时,加强稀缺城市化土地的利用。此外,与其他拉丁美洲城市相比,波哥大几乎没有蔓延或高档化现象,因为高收入家庭在城市中的房屋向公寓过渡时几乎没有焦虑。

今天,波哥大绝不是一个完美的城市。它的拥堵和不平等问题反映了全球南方大多数城市的状况,但像Ciclovía、TransMilenio和TransMiCable这样的创新,将不同社会层次的居民聚集在一起,如果没有分层制度实现的密度和接近性,是不可能实现的。我得出了一个有争议的教训:在城市规划师强加的城市美学和社会正义的规范概念之上,人们希望生活在他们认为与自己相似的人中间,并保护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受“他人”的影响。在全球变暖和社会不满的当下,波哥大的温和密度和跨阶层社会互动的空间是全球社会可以汲取灵感的例子。波哥大表明,尽管我们有所不同,但仍然有可能在密切相处的同时遏制城市蔓延。


Nature Cities 2月最新一期上线,多篇文章精彩速览丨城市数据派

为适应乌克兰战争引发的耳鸣和听力损失而规划

乌克兰的战争产生了许多不可磨灭的影响,包括士兵和平民的听力损失和耳鸣。城市规划干预将是应对乌克兰城市大规模战后听力障碍的关键。


Nature Cities 2月最新一期上线,多篇文章精彩速览丨城市数据派

与詹姆斯·安德森讨论城市慈善与创新

在2023年11月下旬的一次采访中,彭博慈善基金会的政府创新主管詹姆斯·安德森讨论了慈善事业在解决城市研究和问题中的作用。


Books & Arts

Nature Cities 2月最新一期上线,多篇文章精彩速览丨城市数据派

Nature Cities 2月最新一期上线,多篇文章精彩速览丨城市数据派

自然如何帮助解决城市和市民面临的挑战


Research Highlights

Nature Cities 2月最新一期上线,多篇文章精彩速览丨城市数据派

Nature Cities 2月最新一期上线,多篇文章精彩速览丨城市数据派

上海城市法规中的权力动态

在设计和执行公共财产法规时,谁的利益占上风?在上海,既有蓬勃发展的住房开发,也有强大的业主运动,看起来地方当局和房地产开发商似乎占据了居民之上的优势。

Reviews

Nature Cities 2月最新一期上线,多篇文章精彩速览丨城市数据派

Nature Cities 2月最新一期上线,多篇文章精彩速览丨城市数据派

定义一个城市 — 使用手机数据划分城市区域

什么是城市?研究人员使用不同的标准和数据集来定义它——从人口密度到交通流量。我们认为,有一套数据集可以作为代表时间和空间连接性的代理,这些连接性构成了城市的本质:来自全球超过70亿手机用户的地理定位数据。手机数据是人们在特定区域的存在和他们在不同区域之间移动的代理。结合计算方法,这些数据可以支持城市的划分,这种划分是动态的,能够响应多种统计和行政要求,并针对不同的研究需求进行定制,从而加速城市科学中的正在进行的工作。


Research

Nature Cities 2月最新一期上线,多篇文章精彩速览丨城市数据派

Nature Cities 2月最新一期上线,多篇文章精彩速览丨城市数据派

全球城市系统中垃圾生产的规模

人类活动产生的废物是社会和全球生态系统面临的最基本挑战之一。随着社会的结构性转变,几乎所有国家都从农村农业社会转向城市和技术型社会,废物产生的速度正在迅速增加。然而,这些社会变迁与废物产生之间的联系尚未被描述。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应用了规模理论来建立对城市系统中废物的新理解,并确定了全球不同城市系统中三种形式废物(废水、市政固体废物和温室气体)产生的普适性规模法则。我们发现,废水产生随城市规模的增大呈超线性增长,市政固体废物线性增长,而温室气体排放则呈次线性增长。在特定情况下,废物的产生可以用城市规模与金融和自然资源的结合来理解。例如,废水的产生可以用大城市增加的经济活动来解释,而偏离规模关系的情况,即相对效率,取决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当地降雨量。这些规模关系的时空演变揭示了规模经济的丧失和废物产生的普遍增加,其中次线性规模关系变得线性化。我们的发现表明了控制不同城市和全球城市系统废物产生的一般机制。我们的方法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框架,以揭示这些潜在机制,这可能是减少废物和追求更可持续未来的关键。


Nature Cities 2月最新一期上线,多篇文章精彩速览丨城市数据派

COVID-19大流行期间全球城市绿地使用的系统评价差异

COVID-19大流行打乱了城市韧性,并对城市绿地(UGS)的使用提出了挑战。先前的研究对于在封锁期间和之后UGS使用是增加还是减少缺乏共识,以及这与政策、经济条件和UGS类型如何相关。在一项系统评价中,我们筛选了5种语言的3000多篇文章,确定了177篇关于60个国家UGS使用变化的文章。所研究的城市显示出UGS使用的变化趋势不同。通常,在COVID-19政策更严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低的地方,包括在少数研究的全球南方地区,大多数情况下出现了使用减少。所有关于私人花园的研究以及60%关于森林和其他自然区域的研究显示使用增加,而77%对公共公园进行的研究指出使用减少。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UGS使用的全球差异加剧,表明需要增强绿色基础设施以促进健康城市,并将其扩展到公共公园之外。



Nature Cities 2月最新一期上线,多篇文章精彩速览丨城市数据派

大规模在线求职行为揭示COVID-19期间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COVID-19大流行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显著改变了各地区劳动力供需结构。我们使用中国大规模在线求职查询和职位发布作为指标,评估并理解地区劳动力市场的动态演变。我们的分析反映了地区集聚格局的变化以及劳动力市场中工作供需的潜在不匹配。具体来说,我们观察到,劳动力流动的意图从疫情条件中迅速恢复,趋势显示中心角色分别从小城市转向大城市,从北方地区转向南方地区。在疫情之后,与白领工人的需求相比,蓝领工人的需求大幅减少。特别是,我们的分析揭示了大都市的中心地位降低,以及劳动力市场地区供需不匹配程度的减小。这意味着,在大流行期间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和压力下,工人们表现出相对理性的职业选择,这与地区需求相符。总体而言,我们的方法为应对极端事件期间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变化提供了及时信息。此外,我们的发现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提供适当政策,以支持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Nature Cities 2月最新一期上线,多篇文章精彩速览丨城市数据派

比较城市农业和传统农业的碳足迹
城市农业(UA)是一个广泛提出的策略,旨在使城市和城市食品系统更加可持续。直到现在,我们还缺乏对UA相对于传统农业环境性能的全面评估,而且早期研究的结果也各不相同。这是第一项大规模研究,解决了这一不确定性问题,涵盖了城市和UA类型,在欧洲和美国的73个UA地点运用公民科学方法,将UA产品与传统农场的食品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来自UA的食物的碳足迹是传统农业的六倍(每份420克二氧化碳当量对比70克二氧化碳当量)。然而,一些UA作物(例如,番茄)和地点(例如,25%的个人管理花园)的表现优于传统农业。这些例外表明,UA实践者可以通过种植通常在温室中种植或空运的作物、长期维护UA地点以及利用循环性(废物作为输入)来减少他们的气候影响。


I and the City

Nature Cities 2月最新一期上线,多篇文章精彩速览丨城市数据派

Nature Cities 2月最新一期上线,多篇文章精彩速览丨城市数据派

如何爱上涂鸦——向波哥大学习
我对街头艺术和涂鸦的了解,大部分来自我在哥伦比亚波哥大街头的漫步。和大多数人一样,起初我并没有注意到我的家乡到处都是壁画、作品,还有匆忙完成的模版画、标签和抛掷画。但就像一幅整体图像,一旦你将目光转向街道,你就会开始看到它们,然后就再也无法回头。这些由匿名艺术家创作的奇特字母和图像引起了我的迷恋,促使我开始思考嵌入在我们公共空间中的紧张关系和矛盾,并最终撰写了我的硕士论文,探讨波哥大的街头艺术和涂鸦文化。

自从完成我的硕士学位以来,我一直在捍卫街头艺术和涂鸦的审美重要性和文化相关性,并挑战它仅仅是一种叛逆和破坏行为的观念。在我看来,涂鸦是一种为那些已经知道如何解读这种复杂书法的人所准备的书写形式,而街头艺术则基于平面设计,因此围绕图像展开。

以上图片来自:https://www.nature.com/natcities/volumes/1/issues/2

最近有朋友问我们:为什么没有及时看到推文?因为微信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点“赞”在看,没有把我们“星标”,都有可能出现这种状况。
“星标”,不迷路!看完文章顺手点点“赞”在看,就可以准时与我们见面了~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数据派):Nature Cities 2月最新一期上线,多篇文章精彩速览丨城市数据派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