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春节特辑 | 罗胖曰……



小编:

过年了,放假了,休息了。

今天,就不围绕“专业”说“专业”了,小编乘机秀一下“私货”,呵呵……


编辑部有位老兄平日素来喜欢“罗辑思维”,特别喜欢“罗胖曰”。

尽管这位老兄到现在也没弄清楚这个“罗胖”到底具有几重身份?是什么吸引了他?

可他就是喜欢!

这位老兄有文字收集癖,他把每天浏览的“罗胖曰”随记了手账,本来是给自己看的,今天被小编挖了出来,赶紧的赶紧的,给微友们分享下。


 

罗胖曰~

…………

思考是无法替代的。

经验是无法复制的。

原则是总有反面的。

分寸是靠人拿捏的。

知道一些语录,通常只有一个好处

当我们自己悟到它的时候,不用再费劲用语言总结一遍了。

转到朋友圈,去恭喜别人发财。

然后留下一个清醒的自己,知道世间从无捷径。

 



罗胖曰~

 

如何从A点到B点?在今天你有8种乘车方式:

1.买一辆车,自己开车去。(当今社会的默认方式)

2.雇一个公司载你到目的地。(出租车)

3.从公司租一辆车,自己开车过去。(Hertz

4.雇一个人开车送你到目的地。(优步)

5.从他人那里租辆车,自己开车过去。(RideRelay

6.雇一个公司,将你与同行的人按照固定线路送过去。(公共汽车)

7.雇一个人,将你与搭车的旅客送往目的地。(LyftLine

8.雇一个人,将你与搭车的旅客送往固定的目的地。(BlaBlaCar



 

罗胖曰~

 

我们正处在长达100年的去中心化进程的中点。个人品牌的崛起,组织的不断削弱,人类历史的发展就是个人越来越强大,组织越来越弱小。个人对于群体的依赖越来越小。强大到只依靠个体就可以存活。


而社会愈发去中心化,使用性就愈发重要。其中,最标志性的转变是货币。货币需要中央政府的强力保障。如果货币都可以去中心化,那么任何事物也都可以去中心化了。


6年前诞生的比特币,就是这样一种完全去中心化、分布式的货币,它无需任何一家中央银行来为其准确性、强制性与调节性负责。

当我用传统账户转给你1美元时,需要一家中央银行来核查这笔交易;至少,它必须确认我有1美元可以给你。

当我发给你1比特币时,我们的交易会被记录在一个公共账簿里(区块链),而这个账薄会分发给全世界所有的比特币持有者。


每个人都拥有所有货币的完整交易历史!在你我的新交易达成前,它必须被其他比特币持有者进行数学验证。使用比特币时,你对政府的信任便转而被对数学的信任所取代。


这是一种新型的所有制——民众公有。

没有一个人真正拥有它,因为每个人都拥有它。



 

罗胖曰~

 

云端越大,我们的设备就越小巧、越轻薄。

麦克卢汉说,车轮是腿的延伸,相机是眼睛的延伸。那么云端就是我们灵魂的延伸,是自我的延伸。

我生活的所有影像,我感兴趣的所有信息,我的所有记录,我与朋友的所有聊天,我的所有选择、所有想法以及所有愿望——这些都存在云端。


 



罗胖曰~

 

“以终为始”的思维方式之所以会害了创新,是因为这里面有一个非常滑稽的假设——“我知道我要什么结果”。

而创新恰恰是一种未知的化学反应,没人知道最终会是什么。

公司资源永远有限。举到了这事儿就会荒废那事儿。一个真正具有价值稀缺性的事情应该有能力吸引资源,而不是依赖输血。这也是我们公司评估一个新点子是不是“伪创新”的金线——这件事本身能不能创造资源增量——如果你做对了,全世界都会来帮助你。


创新的实现需要能力基本面。

所谓“基本面”,就是一家公司的底盘,像地主老财的粮仓一样,一点点积累。基本面需要的不是创新,而是持续优化,是靠一遍遍的重复跑出来的能力。公司应该追求一种大多数人根本不需要去判断这是不是创新的境界,把所有的事情都当做基本面去维护、去建设,这个公司的能力才会逐渐获得一种加速度。


创新,是这些能力的副产品,是长期枯寂攀登之后的登临远眺,是春种夏耘之后必然结出的果实。


所以,那些传说中关于创新的努力——

·设立特区是对的,全体转型是错的;

·野蛮生长是对的,目标先导是错的;

·随资源应变是对的,执着于假设是错的;

·创新必须有收入是对的,输血造数据是错的;

·创始人ALLIN是对的,举全公司之力是错的。

 



罗胖曰~

 

人们喜欢从文化、制度、社会心理的角度去解释一个现象。

但是,经济学总是会给出一个乏味的答案一切都是因为基于成本和收益的考量。

比如说,为什么那些24小时营业的超市的门上仍然有锁?

答案是如果为这种门单独开模生产,不划算。

所以,道德、制度、文化,只是改变了人们的计算公式。

计算本身,并没有变。



 

罗胖曰~

 

人类的创新图景实际上由三部分组成

1.无意识地创新,得到意外的副产品。

2.这个副产品在他人的利用下,得到更多的副产品。

3.副产品被广泛利用,踏上不归路,再也退不回去了。



 

罗胖曰~

 

做商业就是整合资源。

互联网时代,可以跨组织边界整合资源。

跨越组织边界,靠的是提升认知维度。

提升认知维度,就必须刷新自己的操作系统。

刷新自己的操作系统,唯一的方法,就是和对的人在一起。


 

罗胖曰~

 

在很多原始部落里,至今还盛行“礼品经济”。

同样是在物资上互通有无,但是他们不用金钱购买,而是“互相送礼”。

当然,长期的习俗也大致规定了彼此送礼的种类的数量。

这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协作规律

小群体,熟人社会,靠礼物,靠意义。

大群体,陌生社会,靠交易,靠价格。



 

罗胖曰~

 

新媒体的很多新特质,都被“社交币”这个词说清楚了。

未来的媒体内容,应该和货币一样,具备以下特征

1. 安静地等待被使用。而不是聒噪地骚扰使用者。

2. 价值在流转中实现。没有读者的文字和埋在土里的银子一样,都毫无价值。

3. 本身就是一种商品。生产付费内容,是未来的创业风口。



 

罗胖曰~

 

没出息的人不是那些笨人,而是沉浸在自己的正确中无法自拔的人。

 


罗胖曰~

 

商业,使得人类社会的暴力总量越来越少。

因为商业活动迫使人们培养出换位思考的客体思维,进而强化了感同身受的移情能力。

这个结论算是美国版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吧。


轻视商业,鄙视商人,是前现代社会的共性。

原因在于:

一是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价值产生于交换、财富来自于市场的道理;

二是商业天然带来人的抟结,培植起基于契约和社区的自治,C2C之间的联系增强了,B2C式的统治必然会被削弱,这是旧社会的统治者所忌惮和厌恶的。


我们天天谈环保,谈现代农业每年每亩土地会喷洒 2斤农药 10斤化肥,造成水体污染,农民焚烧秸秆造成空气污染……这些说法都是对的。

但是如果找不到一个商业上行得通的办法,这些说法就始终只是个说法。



 

罗胖曰~

 

帮助的客观结果不是道德升华,而是彼此依存。

如果不愿意形成彼此依存的关系,则短期的帮助更为良性。

反之,长期提供的帮助,客观上一定带有“驯化”的结果。

所以,帮助他人的强度,不能取决于善意,而要取决于未来你想形成的关系。



 

罗胖曰~

 

要想做出非凡的事情就必须先把自己放在一个非凡的环境里,让环境去逼迫自己。



 

罗胖曰~

 

中国文化中有一个独特的词——“势”。

所谓的“造势”,不是指宣传,而是指在对象周边制造一种情境。

在这个情境下,他不得不做出你希望的行动。

本质上,所有的说服,都不是辩论的胜利。

实际上,所有的说服,都是因为对方所处情境的变化。



 

罗胖曰~

 

关于慢生活,无所事事并不是慢生活,是消极的活着。

你想慢,但签过的合同、定死的时间不会慢,维续生活的种种消费不会慢,唯一能和你一起慢下来甚至彻底停顿荒废的,是你好不容易掌握的某种重要技能。


我不愿意做一个“文人”,要用余生去学做一个“商人”。

一个好商人至少应该学会:

1.不抱怨。商人都是在给定的环境里做事。他们的苦和累都纯属自找。

2.不评论。社会上的其他人,都是用来协作的,不是用来谩骂和刷存在感的。

3.不傲慢。任何处境下,都会有更高明的处理方法。做不到只是因为自己的心量、能力不够而已。


一个好商人的生活,不见得有多富裕,

但是理性、建设性、负责任,是他价值观的基石。

 



罗胖曰~

 

混乱只是你尚未理解的秩序。




文 / 新土地规划人 编辑整理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