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广规要闻|@全球专家,来听来看自然灯塔城市的广州故事——院协助举办全球可持续城市平台亚洲城市学院首发论坛

2020-2023年,世界银行与广州合作开展“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降温”首个试点项目,我院作为核心技术团队,支撑世界银行与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完成的试点项目成果在世界银行官网全文发布后,获得广泛转载和全球关注。

2024年5月,广州正式受邀加入世界银行、联合国环境署等国际组织发起的“自然城市计划”,成为世界首批、中国首个加入该计划并荣获“灯塔城市”称号的城市。我院持续深度参与广州探索和打造多类型的自然灯塔项目示范,促进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转型。

在此合作基础上,世界银行全球可持续城市平台亚洲城市学院活动于5月12日至14日在广州首发举办。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全球平台和众多亚洲城市代表为何齐聚广州开展现场观摩研讨?让我们深度解码广州这座千年商都迈向生态韧性之城,成为全球自然灯塔城市的的生动实践!


全球可持续城市平台亚洲城市学院宣传海报

图源:亚洲城市学院



国际盛会落地

彰显广州规划品牌的绿色发展魅力



事件聚焦

5月12日至14日,由世界银行全球可持续城市平台、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联合举办,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协办,由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提供支持的“全球可持续城市平台亚洲城市学院”在广州首发。该活动是全球可持续发展平台的旗舰项目之一,邀请了上海、重庆、成都、宁波、宜昌,法国巴黎、哥伦比亚波哥大、菲律宾碧瑶、蒙古乌兰巴托等20多个国内外城市的政府部门、学术机构、金融机构和企业代表,以及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国的专家学者出席。

该活动是全球可持续发展平台的旗舰项目之一,邀请了世界银行、国内外城市、金融机构、学术机构以及权威媒体代表参加,将重点关注亚洲城市发展的独特需求,聚焦城市空间规划与发展战略促进城市韧性发展、就业机会创造,以及可持续城市融资等议题,通过主题演讲、案例分享、城市实践展示和互动交流等环节,为城市韧性、低碳和可持续发展谋划转型之策。广州在这次活动中展示了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对广州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分享在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中多方合作的投融资模式与实施路径,与会人员纷纷给广州市的国土空间规划和绿色发展实践点赞。

全球可持续城市平台(GPSC)由世界银行牵头,致力于为城市应对快速城市化及气候变化带来的复杂挑战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创新工具及协同合作空间。其区域城市学院作为核心常规项目,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旨在提升城市决策者与实践者能力,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广州角色

作为主办地,广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山水林田湖海”等各项自然资源要素禀赋,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持续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空间治理转型路径,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和良好示范。



一、生态空间


(一)保护依山达海的生态空间格局

广州位于南岭山系向珠江三角洲平原的过渡地区,坐拥“青山半入城,六脉皆通海”的优越自然山水格局,北部的山林植被、中部的平原水网及南部滨海红树林湿地共同构筑了广州市生态系统的基本骨架,森林、水域、农田等生态空间占全市面积的70%以上。

广州作为超大城市,面对快速城镇化与经济集聚发展趋势,始终坚持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规划引领生态空间格局保护与绿色发展。经国务院批复的《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划定“九片六核多廊”的生态空间结构,构建连山、通江、达海的网络型生态空间。


保育九大生态片区。针对山林、农田、海滨等不同生境特征制定针对性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功能维育措施。

提升六大生态节点。研究识别市域重要生态源地和生态空间网络关键节点,提升生物多样性,适度建设休闲游憩功能设施,打造自然与城市融合共生的生态空间。

建设三级生态廊道网络。构建约5000公里连通山水、贯穿城区、功能复合的“区域—组团—社区”三级生态廊道网络,筑牢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等国家生态屏障。


市域生态系统保护规划图

图源:《广州市国土空间规划总体规划(2021-2035年)》


(二)优化市域通风格局

广州构建城市通风廊道体系,引风入城,以自然的解决方案应对气候变化,强化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气候韧性。

统筹优化城市形态和功能布局,持续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避免连片蔓延,控制主要入风口建设增量,加强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和密度管控,避免屏风式建筑。沿流溪河、蕉门水道-南沙港快速-珠江前后航道等带状空间构建6条主要通风廊道和17条次级通风廊道,通过整合绿地、河流、道路等开放空间实现多层级气流引导,连通山林、河湖、湿地、海域等大型生态冷源地,促进城市通风散热。


市域通风廊道规划示意图

图源:《广州市国土空间规划总体规划(2021-2035年)》


(三)构建城园融合的全域公园体系

广州依托丰富的山水自然资源禀赋,从全域公园理念出发,构建以国家植物园体系为牵引的城园融合体系,整合生态绿地、口袋公园、绿道碧道等多种绿色开敞空间,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态产品,促进“两山”价值转化。

按照“生态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四级体系优化全域公园空间布局,全市规划布局公园2000余个,完善16处近郊型森林公园,整合约160公里城市翠环、约4000公里绿道、约2000公里碧道,串联形成慢行体系,为市民提供高品质、普惠的绿色福祉。


云溪植物园

图源:网络公开资料


云萝植物园

图源:网络公开资料



二、生态修复


(一)山水林田湖海一体化修复

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下,广州系统部署水系和湿地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绿色矿山建设、海岸线修复等山水林田湖海一体化修复工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海珠湿地坚持“原生态、微改造、少干预”原则持续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建设形成约1100公顷的“广州绿心”,是我国超大城市中心城区规模最大、保持最完整的城央湿地公园。


海珠湿地大地景观

图源:网络公开资料


持续推进番禺、南沙海岸带与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提升工作,开展虎门大桥北侧海岸线整治,通过岸坡生境改造、红树林修复、外来入侵种处理及鸟类栖息地优化等工程措施,整治修复岸线900米,整治修复面积40000平方米,将海岸带废弃地打造成为滨海生态公园。


南沙滨海生态公园

图源:网络公开资料


(二)维育万物友好的生物多样性基底

优良的自然资源本底造就了丰富的生态多样性资源,广州位于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也是全球9大鸟类迁飞通道之一“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的重要节点。

广州建立健全岭南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整合优化5个自然保护区、70个自然公园,推动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基于生物“栖息-迁徙”生态过程研究,识别并重点保护15处水鸟栖息地和“一横两纵”水鸟廊道,通过对闸坝进行改造增设16处鱼道,提供鱼类洄游的途径,恢复鱼类洄游生态。

持续保护提升南沙红树林湿地,新增营造红树林43.3公顷,修复161.14公顷,定期开展增殖放流行动,保护出海口候鸟生境,每年吸引近十万只候鸟栖息越冬,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脸琵鹭的观测数据从2016年的18只上升至2024年初的91只,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卓有成效。


南沙湿地

图源:网络公开资料



三、韧性城市建设


(一)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2021年,广州被列入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深入开展,全市已形成阅江路碧道、海珠湿地、灵山岛尖、中新知识城等具有示范意义的各类建设项目或片区50余个。

此外,广州推动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纳入详细规划编制与审批流程,从前端引导海绵设施落地。将公共调蓄设施用地规模、地块建设调蓄设施用地规模、雨水、防洪排涝设施用地规模三项海绵城市指标纳入控规导则地块指标体系,支撑推进全市海绵城市建设成系统、成片区达标。


各类示范项目或片区

图源:网络公开资料


(二)南沙应对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南沙位于广州市最南端,是广州未来发展核,也是广州唯一的出海通道。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海平面上升,对南沙未来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为应对气候变化,南沙提出基于自然解决方案打造生态韧性海岸带,实施了两项保护措施:重点保护现状303公顷红树林湿地,并持续开展红树林修复;重点保护与修复南沙湿地公园、蕉门等水系空间,形成海浪与城市间的缓冲地带,加强南沙海岸带的生态安全韧性。

此外,南沙还提出对海岸线整治修复,创新建设外江生态堤。利用生态景观拓宽海堤的宽度作为缓冲,代替增高堤坝,不仅有效提高综合体的防洪(潮)能力,还提升了滨海景观质量。


南沙外江生态堤

图源:网络公开资料



四、广州荣登

“城市自然计划”灯塔城市


2024年5月,广州正式受邀加入“自然城市计划”,并获得全球首批“灯塔城市”称号。

“自然城市计划”由世界银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宜可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C40城市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面向全球城市共同发起,于2023年12月在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上正式启动,旨在支持城市及地方推动实施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促进自然解决方案在城市中的创新应用,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实现。

“灯塔城市”是该计划所授予的在绿色发展实践中具备全球引领能力的城市,依据城市在自然积极发展(natural positive development)领域的已有创新实践、贡献与未来规划行动进行遴选,目前,中国广州、法国巴黎、美国西雅图、南非开普敦、巴西圣保罗等知名生态城市首批入选。


“自然城市计划”首届专家研讨会参会全体代表合影

图源:“自然城市计划”研讨会拍摄



结 语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城市化进程加速交织的背景下,本次全球可持续城市平台亚洲城市学院活动在广州成功举办,既是国际社会对广州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充分肯定,也是广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

广州将继续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持续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空间治理转型路径,提升城市气候适应和安全韧性能力,以更开放姿态搭建国际合作桥梁,为全球城市应对气候挑战提供“广州经验”。



供稿|低碳生态规划研究中心

技术审核|总工程师办公室

文图编辑|办公室



推荐阅读


资源调査监测④|南沙 “生态藏宝图” 重磅亮相!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成果揭秘


绿美广州|面向生态治理效能的白云区级生态廊道规划实践


广规要闻|城市更新标杆!“院”力加持海珠湿地跻身全国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广规要闻|@全球专家,来听来看自然灯塔城市的广州故事——院协助举办全球可持续城市平台亚洲城市学院首发论坛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