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广规空间学术季|2024规划/市政专业技术交流会(下)


近日,我院举行“广规空间学术季”,在为期两天、涵盖六大主题板块的密集技术交流中,18名项目负责人轮番登台,分享项目经验与思考,探讨不同城市的发展之道。14名业内权威专家与院领导、院资深专家一起组成阵容强大的评委团,进行了精彩点评。

本次“广规空间学术季”专题报道将分3篇发布,本期围绕安全韧性提升、人居环境提升两个主题,精彩内容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广规空间学术季|2024规划/市政专业技术交流会(下)



开场致辞


广规空间学术季|2024规划/市政专业技术交流会(下)

陈志敏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副总经理


陈志敏副总经理为市政景观专业技术交流会作开场致辞。

他表示,安全是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的重要前提,本次交流围绕两个主题,一是聚焦安全韧性提升,将分享我们在水安全空间管控、竖向实施规划、市政设施城市设计等三个方面的实践。二是聚焦人居环境提升,推动人居环境持续提升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分享在华南国家植物园、低空经济发展、无障碍环境建设等三个方面的探索。希望各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对我们的工作点评把脉、交流探讨,指导我们更好地提升技术水平。




主题一:安全韧性提升


主持人


广规空间学术季|2024规划/市政专业技术交流会(下)

陆原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

原主任


主题汇报


广规空间学术季|2024规划/市政专业技术交流会(下)

汇报人:郭树河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市政规划设计一所

题目:《水务管理与城市规划协同发展新思路——南沙区涉水用地与水安全边界条件适应性研究》


南沙区位于珠江出海口,属于典型的农田水利本底条件,地势平坦且低洼。伴随城市化进程,防洪体系逐步完善,内涝风险却愈发严重。南沙区竖向高程存在自然短板,叠加外江同频率潮位上升及短历时强降雨致灾等其它因素,排涝系统极度依赖一定规模的河湖蓄水空间。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在兼顾降雨长短历时条件下,衔接国空“三区三线”,以水位涨幅为评估指标,研究各独立排涝片的适宜蓄涝水面率;以城镇开发边界为底,以河涌有效服务范围为嵌入点评估河网的均衡性,通过河湖规模及均衡度研究,保障水安全底线安全。(2)在实现底线安全的基础上,通过蓝绿融合、洼地利用等策略实现水安全韧性提升。(3)在保障安全的前提条件下,创新河湖管控模式,实现水务管理与城市规划的协同发展,促进水城融合。


广规空间学术季|2024规划/市政专业技术交流会(下)

汇报人:林怡婧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市政规划研究所

题目:《中微观竖向实施规划探索》


2022年6月《广州市竖向规划编制工作指引》印发实施,提出建立“竖向总体规划-竖向详细规划-竖向实施性规划”三级竖向专项规划体系,本次研究聚焦在中微观实施层面,其中竖向详细规划为中观层面,侧重于重要控制节点研究;竖向实施性规划为微观层面,侧重于指引下阶段工程设计。

在新时代背景趋势下,中微观竖向实施规划相比于传统竖向规划更加注重安全韧性守住底线和生态优先塑造风貌,切合新趋势提出一系列竖向规划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在汇总多要素考量、统筹全过程成本的基础上,提出师法自然因地制宜、山水营城塑造地形等理念,旨在实现因地制宜塑造、精准传导实施、系统协调利益和整体经济最优。


广规空间学术季|2024规划/市政专业技术交流会(下)

汇报人:詹玮璇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市政规划设计二所

题目:《以人为本,打造高品质市政设施新风貌——广州市市政公用设施城市设计导则》


报告通过政策分析、广州市市政设施当前建设品质问题剖析,响应党的二十大“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及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聚焦市政设施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针对市政设施安全、邻避、美观、共享四大方面问题,从设计通则、分区分项导则、重点片区细则三个层面进行导控指引,涵盖北部、中部、南部三大风貌分区,现代轴线、珠江景观、历史文化、公共门户四大重点设计片区,给排水、电力等九大专业;制定导则指引表,深入贯穿市政设施规划、报建、建设全流程,分区分专业明确设计要点,为行业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提供支撑,指导广州市新建、改造市政设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


专家点评


广规空间学术季|2024规划/市政专业技术交流会(下)

綦伟锋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市政规划研究所副所长


中微观竖向规划的切入角度具有趣味性,注重在竖向规划过程中的形态塑造。报告结合城市用地要求、现实情况、古人智慧,梳理出一套形态的组合,为未来竖向设计的形态选择提供了科学指引。


广规空间学术季|2024规划/市政专业技术交流会(下)

刘春峥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市政规划设计二所所长


目前,市政设施缺乏系统性的导则,市政公用设施城市设计导则对其进行了系统性统筹。分片区进行设计指引避免了导则编制千篇一律的现象。但是导则是否能落到实处还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引导,后续需要加强对导则的宣传,宣扬广州经验,扩大广州影响。


广规空间学术季|2024规划/市政专业技术交流会(下)

熊秋文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市政专业总工


在城水协同发展中,亲水不需要通过取消建筑退缩来实现;中微观竖向与道路纵断面结合,提高了竖向设计方面的精准性;市政设施导则指引提出得十分合时宜,精细化、人文化成为未来的追求,“一设施、一策”有利于提升城市的品质化建设。


广规空间学术季|2024规划/市政专业技术交流会(下)

刘京华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原二级巡视员


城市水系管控要结合竖向分区分类、分时间提供建设指引。市政设施建设应当在总结广州市现有标准和案例的基础上再进行建设,因地制宜确定市政设施建设标准。


广规空间学术季|2024规划/市政专业技术交流会(下)

黄红

广州市水务协会

秘书长


三个研究既有前瞻性又具备可行性。为适应广州高质量发展,城市建设有很多前期工作要做。南沙作为广州未来发展的重点,探索排水体制与城市韧性的融合对规划建设具有启发价值,同时城市水系布局在尊重自然本底,根据城市用地类型变化调整将成为一个新的命题,引发了新的思考。


广规空间学术季|2024规划/市政专业技术交流会(下)

陆原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

原主任


三个研究充分体现了南沙这一重点地区的规划探索和思考。为打造更加符合时代技术发展、城市功能需求的规划。在水的研究方面,一是规划目标定位要清晰,二是评估体系要明确,三是功能符合性要分清,四是看待事务要全面。




主题二:人居环境提升


主持人


广规空间学术季|2024规划/市政专业技术交流会(下)

贺崇明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原一级调研员


主题汇报


广规空间学术季|2024规划/市政专业技术交流会(下)

汇报人:宋程鹏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人居环境景观院

题目:《华南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体系规划》


2021年10月12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领导人峰会宣布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一、中国植物故事: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本载体,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发展历程,植物助力大国主场外交、促进社会变革、影响社会进程。

二、世界植物经验:世界一流国家植物园总体上都是国家体系+城市体系的双体系模式,以及植物基础研究+科普展示深度融合模式,促进绿地系统能级提升,带动全域振兴。

三、广州植物方案:1个聚焦:建设“城园融合的植物园城市”,推动从“植物园”到“植物园城市”;2个网络:国家一张网、城市一张网。以国家植物园在城市中的多点布局为特征,建设基于城园融合的植物园网络;3个圈层:聚焦本园,联动环园,拓展城园。本园注重迁地保护科学功能、环园联动周边15平方公里高质量发展带,城园构建“1+3+N”城园融合体系。


广规空间学术季|2024规划/市政专业技术交流会(下)

汇报人:程朋飞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交通规划设计所 

题目:《广州发展低空经济打造云上都市对策建议》


当前低空经济进入无人机(含eVTOL)等智能航空器为主导的万亿级新赛道,广州低空智能制造产业基础良好,拥有亿航、小鹏、极飞等全球龙头企业,同时大湾区潜在低空客货流量较大,广州具备高质量发展低空经济的先机。

围绕广州建设云上都市作为发展设想,提出“建体系、搭网络、育产业、强落地”四点发展思考。首先在体系建设方面,推动设施分级分类,同时面向空中交通趋势要求,加密无人机相关设施布局;其次网络搭建方面,推动数字化低空智联网建设,实现设施网、通讯网、数字网及监管网四网融合;第三培育产业方面,打造低空产业生态圈,丰富低空飞行应用场景;第四加强落地方面,积极申请国家试点政策,建立军地民协同管理机制。


广规空间学术季|2024规划/市政专业技术交流会(下)

汇报人:王泽夏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未来城市实验室

题目:《广州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规划(2021-2035年)》


为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广东省无障碍环境建设“ 十四五” 实施方案》等上位规划,不断满足广大市民特别是残疾人、老年人、伤病患者、孕妇和儿童等社会成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次规划在道路交通、公共空间、居家环境、数字服务四个方面提出发展建议,是展现广州老城市新活力、落实主体责任的重要担当。

通过全流程数字赋能、推进城市各类无障碍要素智慧化升级,建设理念、制度、器物、信息多维并进的无障碍环境,在全市层面形成了一套无障碍环境数字底座、两大无障碍信息平台、三项顶层制度设计,目标是打造广州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营建无障碍标杆城市和全国示范性全龄友好型城市。


专家点评


广规空间学术季|2024规划/市政专业技术交流会(下)

刘为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人居环境景观院副院长


华南植物园城园融合项目兼具生态、景观、经济和社会价值,把植物园体系和城市规划功能相结合,让植物园走进我们每一个人身边成为项目的美好愿景。


广规空间学术季|2024规划/市政专业技术交流会(下)

张晓明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交通规划设计所所长


广州在无人机低空经济发展方面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在技术上,低空经济发展存在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在规划方面,无人机设施用地的规划缺乏,这些都成为了限制无人机低空经济发展的因素。


广规空间学术季|2024规划/市政专业技术交流会(下)

李红宝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市政专业总工


三个研究都充分体现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在数字时代背景下,不仅要对新问题进行探究,还要针对旧问题提出新思路。积极思考,加强总结提炼,不断提升市政规划工作成效。


广规空间学术季|2024规划/市政专业技术交流会(下)

王发国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研究员


项目研究结合发展前沿做了大量的工作,关注人居环境提升和环境美化,在打造“绿美广东”上提出了新思路。但是在人居环境打造上要充分结合广东实际,突出广东与其它城市的区别、突出对重要景观打造。


广规空间学术季|2024规划/市政专业技术交流会(下)

徐亚国

广州市公安局交通指挥中心

教授级高工


三个研究围绕人居环境都有前瞻性和长远性的布局和研究。项目关注热点,提出应该以广州现有产业基础为出发点,提高对新型产业的重视程度。在推动法规、标准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带动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


广规空间学术季|2024规划/市政专业技术交流会(下)

贺崇明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原一级调研员


丰富性、前瞻性、战略性是三个研究报告的特点,但同时也要更加注重形式和内容的表达。项目研究应更重视对名片的打造,突出项目的系统化、品牌化建设。




会议总结


广规空间学术季|2024规划/市政专业技术交流会(下)

杨玉奎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副总市政师


杨玉奎副总市政师对市政专业6位同事带来的分享及6名专家的莅临指导表示感谢。他认为,会议上半场针对安全韧性提升这一“时尚”课题开展了研究,作为全国范围内的研究热点,契合了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下半场针对人居环境这一个传统但永恒的课题开展了研究,城市工作者应该将满足人民对美好人居环境的需求作为我们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积极探索切合时代的人居环境改造技术。


广规空间学术季|2024规划/市政专业技术交流会(下)



供稿|市政规划设计一所、总工程师办公室

文字编辑|办公室



推荐阅读


广规空间学术季|2024规划/市政专业技术交流会(下)

广规空间学术季|2024规划/市政专业技术交流会(上)


广规空间学术季|2024规划/市政专业技术交流会(下)

广规空间学术季|2024规划/市政专业技术交流会(中)


广规空间学术季|2024规划/市政专业技术交流会(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广规空间学术季|2024规划/市政专业技术交流会(下)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