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按语
当下城镇化转型的新时期,城乡规划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受宏观经济环境和运行周期影响,规划业务规模缩减、类型变化;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面改革,要求转换新的规划内容和知识体系;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带来规划技术的迭代更新;国内外环境形势的转换,促使规划机构从“走进来”转向“走出去”。曾经被大多数人追捧的规划师职业,近些年却遭到了大量“口诛笔伐”,互联网充斥着针对规划师职业的不满。许多人因此产生疑问:规划师是否还能作为一个终身职业?其职业发展方向应该如何定位?
我们必须意识到,行业转型与变革面临阵痛,同时也促进规划新知识、新技术、新业务、新模式、新体系的不断建构。深入探讨规划师职业未来与发展方向非常迫切,为此,本刊编辑部特邀10位专家进行“规划师职业发展:挑战与未来” 学术笔谈。
袁昕(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
2023年4月,倪虹部长出席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以“如何学习借鉴汽车产业,为人民群众建好房子”为题提出要像造汽车一样造好房子。我先张开想象的翅膀说一个没有根据的预言吧。革命不来自行业的传统领先者,更不会出自行业的垄断者。就如同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绕开传统车企的发动机总成、底盘调教等技术优势实现突破一样,中国房地产可能最终不是开发商真的造出了像汽车一样的好房子,而是造汽车的进入房地产市场顺手造出了好房子,还把家居智能化一起做了,房屋保险和定期检测等4S 的物业服务也跟上了。或许这只是个时间问题,车企之所以现在还没下手,一是还忙于更大的全球汽车市场的开拓争夺,二是车企也不担心房地产企业,因为他们还停留在传统的建造技术而没有转入高端的柔性制造。
我们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15 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面对这些新变化和新发展要求,规划行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房地产行业的失速跌落值得我们警醒和深思。
1. 价值挑战
规划行业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以后城镇规模快速扩张对规划业务的需求增长,同时,规划也通过自身的工作为城乡发展创造了价值。但是这个价值通常被与土地挂钩,以至于很多领导还惯用“亩”这个征地时的农业单位来计算城市建设的规模,规划设计的取费标准长久以来也是以用地面积为基准进行核算的,直接明了又简单粗暴。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规划工作的主要内容转换为国土空间发展格局的持续优化和以存量空间城市更新为主的城市功能结构优化与空间品质提升。规划创造的价值也不再仅是对土地财政的支持,而是通过空间再生产优化生产力布局、协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通过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助力实现人民群众的美好幸福生活,支撑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并为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城乡建设赋能,工作深度和综合性、复杂性进一步提高。此刻我们亟须重新建构空间规划与发展的关系,规划的价值需要被重新认识,同时这也能够让规划行业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更广泛的领域延伸服务。
2. 技术挑战
一方面,从自然资源的山水林田湖草沙到城乡发展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规划学科涵盖的知识体系越来越庞杂;另一方面,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崛起也让知识的获取越来越简单,驾驭新的技术工具、推动行业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成为新趋势。科技战的争夺必将进一步激发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创新发展,加速我国智慧城市、智慧国土等领域的建设步伐。推动空间规划从二维的土地利用进入三维的精细化空间治理,从传统工程技术思维转向互联网思维,从而创造更丰富的规划应用场景,是规划行业转型必须跨越的技术门槛,如果不能积极探索并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技术进步,或许在未来的市场中也就没有今天的我们什么事了。
3. 市场挑战
近年来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在破与立之间的艰难探索,让我们明白建立完善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还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优秀的规划实践是建立编制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等的重要基础,优秀的规划队伍是让规划创造更大社会价值的关键。规划市场的良性发展需要供需双方的共同努力,规范市场,目的是让市场中的规划队伍通过竞争越来越优秀,让规划的成果越来越有价值。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是更优质而非更廉价的规划成果,需要优质优价的市场规则,而封闭垄断和低价者得的恶性竞争环境将导致优秀的规划人员离开规划行业,降低规划技术水平和科学性,最终损害规划事业和公共利益。
4. 应对挑战
面对价值挑战,规划机构应该以空间为核心向两端努力延展价值链,一端通过规划的高度和远见突出规划的战略价值,一端通过规划的综合与协同推动城乡发展的落地实施。面对技术挑战,转变思维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探索新技术应用,积极投入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的浪潮中。面对市场挑战,供需双方必须共同努力,培育有创新力的专业队伍,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面对市场挑战,规划不是简单的内容和形式变化,自我革命必须从规划的底层逻辑开始。变革的时代,从上到下,目光都要看得更远一点。
本文为《城市规划学刊》原创文章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

识别二维码 访问本刊官网
URBAN PLANNING FORUM Since 1957
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
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RCCSE),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PD)收录期刊
官网链接:https://upforum.tongji.edu.cn/main.htm
投稿链接:http://cxgh.cbpt.cnki.net
Email: upforum@vip.126.com
电话:021-65983507
传真:021-65975019
微信号:upforum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学刊upforum):【学术笔谈】袁昕 | 面对挑战,要有从底层逻辑开始变革的紧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