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期
城市交通规划年会
创刊廿年
TOP1
下载次数:559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共享汽车用户使用意向分析
王哲源 王玥 李星 乔俊杰
作为一种新型出行服务模式,共享汽车能够为居民出行带来更便利的选择,但是对用户使用意向考虑不足等问题也逐步显现。基于线上线下问卷调查,并结合计划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以及解构计划行为理论设计了14个潜变量及相应的观测变量。在此基础上,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用户使用意向模型,以分析成都市共享汽车用户的使用意向。结果表明,感知安全性、感知收费水平以及感知设施水平等因素对使用意向具有间接效用,而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共享汽车使用意向具有直接效用。此外,网点选址的合理性是影响用户使用意向的关键因素,据此对共享汽车网点的合理布局提出建议。
TOP2
下载次数:483
电动自行车对通勤人群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孙世超 段征宇
电动自行车广泛应用于居民通勤出行和日常活动中,但鲜有研究探讨其对通勤满意度和幸福感的影响机理。基于上海市通勤人群的问卷调查数据,建立路径分析模型,揭示不同通勤方式对通勤满意度和幸福感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步行和自行车、小汽车通勤人群表现出更高的幸福感,而公共汽电车对通勤满意度和幸福感有负面影响;电动自行车因其出行成本低、灵活性高和可实现“门到门”出行等特点,对通勤满意度和幸福感的提升作用最为显著。然而,在本地小汽车牌照政策限制下,通勤人群可能更倾向选择电动自行车,以提高通勤效率和满意度。鉴于电动自行车的低碳排放和在公共交通资源不足区域的接驳作用,需要将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与电动自行车发展规划相结合,促进绿色低碳出行。此外,针对电动自行车出行的交通安全问题需要强化法律责任、信息化执法,改善出行环境,实现有序发展和和谐管理,以推动城市治理的精细化。
TOP3
下载次数:357
城市交通20年发展回顾与思考——《城市交通》创刊廿年见证
孔令斌
《城市交通》从2003年创刊至今已历经20年,期间城市发展的理念、技术方法不断进步,形成了丰硕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从区域与城市交通设施快速增长、城市交通发展模式与建设纠偏、城市交通特征的巨大变化、机动化发展与交通需求管理、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理论和标准体系、城市交通体制与机构改革6个方面对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交通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在回顾基础设施、运行组织辉煌建设成就的同时,分析了城市交通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发展模式粗放、协同治理不畅、法规和经济政策有限、体制和机制改革不足等问题。在城市交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变革和转型发展理念将会重塑城市交通分析、布局、组织、运营和治理模式。
TOP4
下载次数:316
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综合交通规划适应性改革——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
崔文博 刘韵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制机制改革背景下,交通规划以怎样的形式和方法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当前适应新时代发展理念、实现“以人民为中心”价值观面临的亟待解决的议题。以交通与空间规划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为切入点,总结交通规划实施工作改革的必要性。从国土空间规划法规政策视角,探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综合交通体系构建、制度设计以及传导机制的融合性思考,以期强化政府管理与基层自治的良性互动关系。以北京市《朝阳区综合交通规划(2018年—2035年)》为例,在新技术手段和编制内容的创新规划范式基础上,提出综合交通规划策略、主要措施以及规划实施项目的编制思路,为未来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及综合实施方案提供战略引导和技术支撑保障。
TOP5
下载次数:95
城市边缘区域热门景区交通系统优化策略——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例
郝偲成 蒋源 李星 乔俊杰
热门景区的出行体验和效率是影响城市品牌和口碑塑造的关键要素。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为例,提出“以数据挖掘特征,以特征识别矛盾,以矛盾制定原则,以原则引导策略”的城市边缘区域热门景区交通系统优化流程与方法。选用手机信令、城市轨道交通刷卡、公共汽电车IC卡刷卡、浮动车GPS、游客票务等数据作为研究数据,融合分析游客出行需求。通过量化指标识别交通供需两端特征以及供需之间的矛盾,明确了集约有序、高效舒适、灵活组织的基地交通系统优化原则。制定了分门定位、智慧引导,以量定位、精准布局,摆渡主导、品质慢行,分时利用、区域共享,轨道直连、景区联动五大调整策略。在基地二期开园前,结合五大调整策略,提出面向实施的小切口、精准化的优化方案,切实提升游客到发出行效率和体验。

数据来源:腾云采编系统
采集时间:2024年4月3日
封面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排行榜”栏目更多内容

关注解锁更多精彩
2024036期
审校 | 耿雪
排版 | 张斯阳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交通):《城市交通》2023年陆期热文To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