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期刊精粹 | 从“9·11”事件后曼哈顿天际线变化看纽约城市发展【抢先版】

期刊精粹 | 从“9·11”事件后曼哈顿天际线变化看纽约城市发展【抢先版】

【编者按】 为了更好地推广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将不定期地推送一些尚未见刊的稿件的精华观点,以飨读者。本文为本刊已录用文章《从“9·11”事件后曼哈顿天际线变化看纽约城市发展》的精华版,作品的发布已取得作者授权。欢迎读者指正、讨论。在此感谢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撰写精华版的作者,你们的努力让学术论文的阅读体验变得更好。

1  曼哈顿天际线的变化

“9·11”事件摧毁了曼哈顿世贸中心双子塔,此后,关于纽约的城市形态和城市功能的辩论从未停歇。报纸专栏作家、城市规划者和其他评论员一直在争论城市集中度和高层建筑的未来。关于摩天大楼的未来,很多人持消极意见,但无法否认的是,摩天大楼在纽约一直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摩天大楼组成的城市天际线是对城市形象的高度概括,反映了城市风貌和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见证了城市的演变。天际线的形成过程也可以反映城市空间和社会经济转型演变过程。”[1]
“9·11”事件后,曼哈顿通过世贸中心的重建、拆旧新建、未开发土地的利用等方式,建设了300多栋摩天大楼,形成了如今壮观的天际线(图1)。其中200m以上的建筑有56栋,占比18%;300m以上的建筑有14栋,占比5%(图2)。在纽约排名前十的最高建筑中,有9栋都是在2001年以后建设的(表1)。就最高的建筑而言,其高度平均每年增长13.9m。换句话说,自2001年以来建成的最高建筑,平均每两年半到三年就会增加10层楼。如今,摩天大楼不仅成为纽约的象征,而且成为现代化和资本主义的象征。
期刊精粹 | 从“9·11”事件后曼哈顿天际线变化看纽约城市发展【抢先版】
图1  曼哈顿天际线的变化
资料来源: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new-york-city-skyline-tallest-midtown-manhattan/

期刊精粹 | 从“9·11”事件后曼哈顿天际线变化看纽约城市发展【抢先版】

图2   纽约市百米以上高层建筑高度分布图(2001—2022年)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https://www.skyscrapercenter.com/city/new-york-city绘制

表1  纽约十大最高建筑

期刊精粹 | 从“9·11”事件后曼哈顿天际线变化看纽约城市发展【抢先版】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https://www.skyscrapercenter.com/city/new-york-city绘制
2  城市建设的发展
纽约建筑风格的演变,也是近现代建筑风格演变的缩影。虽然很难用某种风格或某种主义去概括近20年来纽约建筑的风格特征,但可以清晰地看到,以理性为基调、以前卫为导向的设计思想在建筑中占据了主流。
在公共空间方面,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将本就稀少的公共空间挤压得所剩无几,于是纽约开始通过增加社区面积、改造公园、街道治理等方式增加公共空间的面积,并提升其品质;在空间布局上,纽约政府力图加强CBD的区域布局和建设,并注重区域联动;在城市功能上,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促使城市功能趋向复合多元;在交通上,构建区域级的动态、韧性的交通网络。
3  产业结构的升级
随着科技革命和全球化发展,纽约的产业结构面临转型,制造业占比逐渐下降,第三产业迅速扩张,服务业、文创、科创产业成为新的增长引擎,纽约的产业从单一金融产业向多元产业经济转型。在空间分布上,制造业开始向郊区迁移,生产性服务业向中心区聚集。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业、艺术娱乐业和科技服务五类产业优势最大,在曼哈顿最集中。
4  城市生活的变化
近年来,纽约的人口不断突破新高,未来纽约市的人口将持续增长。如何容纳更多的人口,并疏散中心区的人口,使各区人口均衡依然是重中之重。在交通出行方面,纽约通过规划、政策等手段,引导居民改变出行方式,提高交通效率,改善道路拥堵情况;在生活品质上,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公共住房、增加生活服务设施和娱乐活动用地,努力提升市民生活满意度。
5  推动纽约持续发展的内因
一是与时俱进的规划编制,二是日益强化的城市韧性,三是不断扩展的区域协同。

推动曼哈顿天际线变化的原因,是宜人的城市建设、合理的产业结构、美好的城市生活,这是吸引人们在城市里生活、工作、享受的核心动力。只有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才能不断演进。面对不断出现的变化和问题,纽约不断进行着转型发展,以适应更复杂的环境,保持自身的竞争力,体现了城市发展的愿景与追求——更绿色更美好,更强大更公平。UP

参考文献
[1] 黄焕. 解读芝加哥的城市天际线[J]. 国外城市规划, 2006(4): 61-66.
作者:杨华(通信作者),博士,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yanghua@szu.edu.cn
高露露,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延伸阅读

纽约哈德逊广场城市更新的多元策略与启示

纽约区划用途管制的建筑占用执照制度引介

纽约滨水区域综合评估体系研究及借鉴意义

编辑、排版 | 顾春雪

期刊精粹 | 从“9·11”事件后曼哈顿天际线变化看纽约城市发展【抢先版】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期刊精粹 | 从“9·11”事件后曼哈顿天际线变化看纽约城市发展【抢先版】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际城市规划):期刊精粹 | 从“9·11”事件后曼哈顿天际线变化看纽约城市发展【抢先版】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