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基于典型人群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精细化治理——以北京“回天地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为例 | 上海城市规划

基于典型人群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精细化治理——以北京“回天地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为例 | 上海城市规划



数据构成了城市社区空间规划、社区基层治理的新环境,探索利用数据赋能社区治理的完善路径,对社区治理精细化发展至关重要。本文聚焦北京“回天地区”社区治理中的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工作,基于典型人群特征的公共服务设施需求分析,通过数字网络手段获取城市POI数据,并结合社区类型识别方法,对社区人群与公共服务设施即人与空间环境的关系进行适应性评价。研究发现“回天地区”针对职住分离人群和老年人群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呈现中心完善、东强西弱的空间结构,同时基于不同群体的空间分布描述,为优化社区服务圈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规划提供依据,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数据在社区微观层面的应用。

基于典型人群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精细化治理——以北京“回天地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为例 | 上海城市规划
基于典型人群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精细化治理——以北京“回天地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为例 | 上海城市规划
基于典型人群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精细化治理——以北京“回天地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为例 | 上海城市规划

研究思路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思路


第一,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回天地区”典型人群特征差异与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之间的需求进行相关性分析。


第二,通过识别社区类型,明晰各类典型人群在研究地区的大致分布情况,以使公共服务设施的适应性评价更为有效。


第三,利用数字技术感知“回天地区”的一刻钟社区服务圈,通过Python接入百度地图API接口,获取该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数据,建立模型对公共服务设施种类的齐全度及基于职住分离人群和老年人群需求特征的相关公共服务设施进行适应性评价,利用ArcGIS可视化并进行空间分析。


第四,尝试从数字化推动社区治理精细化的角度进一步讨论多源数据在社区治理中的应用场景,为推动社区治理精细化提出策略建议。


1.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的数据主要分为问卷调研数据、社区数据和地理信息数据3类。


问卷调研数据收集采用线下调研和线上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社区数据包括研究区范围内63个社区的基础信息数据,主要来源于房天下数据库中搜集的社区建成年限、住宅均价、绿化率、物业费等相关信息。


地理信息数据包含研究区内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POI数据、社区和路网数据模型。POI数据利用Python从百度地图的开放平台获取2022年3月的详细数据,每条POI数据包括经纬度坐标、名称、类别、详细地址等5类属性,基于百度地图社区路网可达性的步行15 min实际范围,将POI数据划分至每个社区。社区和路网数据从OpenStreetMap开源地图移动终端采集,并在ArcGIS10.2中做进一步处理分析。本文首先对研究区范围内的公共服务设施数据进行核密度分析,初步探析区域内公共服务设施在空间上的热点区域;然后使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社区服务圈内公共服务设施特征。同时,基于不同人群特征对设施需求的分析,采用单因子得分方法,对基于职住分离人群和老年人群的设施建设情况进行评价。

基于典型人群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精细化治理——以北京“回天地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为例 | 上海城市规划
基于典型人群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精细化治理——以北京“回天地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为例 | 上海城市规划

基于典型人群需求与公共服务设施类别的相关性分析


2.1  公共服务设施指标选取及问卷设计


2.1.1  公共服务设施指标选取


本文在选取公共服务设施指标时,主要考虑全面性和可操作性两个原则。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相关规范,并考虑北京市和“回天地区”人口的实际情况,选取11个大类指标和37个小类指标作为影响“回天地区”服务圈建设的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种类。


基于典型人群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精细化治理——以北京“回天地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为例 | 上海城市规划


2.1.2  问卷设计


问卷第一部分以性别、年龄和通勤时间3类基础特征作为人群特征选项。第二部分为公共服务设施需求的选择,得到具有居民主观偏好的有效问卷。在此基础上对调研问卷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得出不同人群特征与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之间的需求规律。


2.2  公共服务设施类别需求相关性分析


共收集到线下有效问卷241份,线上有效问卷145份,合计386份。本文将年龄与通勤时间作为职住分离人群和老年人群两类基础人群特征的信息变量即本次相关性分析的有序变量,对两类人群特征中的有序变量与本文选取的11类公共服务设施指标的需求偏好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从而得出不同类型人群对不同类型公共服务设施和各类设施下的具体设施项目的需求特征关系。


基于典型人群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精细化治理——以北京“回天地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为例 | 上海城市规划


(1)餐饮服务类、购物服务类、医疗保健服务类、科教文化服务类、交通设施服务类设施需求偏好程度与通勤时间特征呈正相关,即职住分离人群更注重和偏好以上5类设施。说明该类人群在较远目的地工作,但更偏好居住地周边的餐饮和购物类设施,反映了该类群体就近发生经济活动的强烈需求。对社区周边科教文化服务类设施及医疗保健服务类设施的偏好,则可能是出于赡养老人与子女教育的需求。


(2)购物服务类、体育休闲服务类、医疗保健服务类、科教文化服务类、金融保险服务类设施需求偏好程度与年龄特征呈正相关,即老年人群更注重和偏好以上5类设施。由于老年人可能具有家庭日常采买的刚性活动,其对于购物服务类设施表现出较高的需求。出于在社区附近便捷地享受医疗体系或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的需要,他们对社区附近医疗保健服务类设施和体育休闲服务类设施的需求较高。此外,对于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和智能手机操作的不熟悉使得老年群体倾向于前往实体网点办理金融保险类业务,对于科教文化服务类设施的需求则可能是出于照看、接送孙辈的需要。


基于典型人群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精细化治理——以北京“回天地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为例 | 上海城市规划
基于典型人群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精细化治理——以北京“回天地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为例 | 上海城市规划

“回天地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评价


3.1  “回天地区”社区类型识别


“回天地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该区域内社区的建设时序不同,基于房天下数据库相关数据,以及相关学者关于城市社区类型的研究,本文将社区划分为3种典型类型,分别为:传统型社区、中等型社区、高品质型社区。


基于典型人群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精细化治理——以北京“回天地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为例 | 上海城市规划

“回天地区”社区类型识别


基于典型人群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精细化治理——以北京“回天地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为例 | 上海城市规划

回天地区社区类型识别图

来源:笔者根据国家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天地图自绘。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回天地区”19—44岁青年人群比例超过全市90%的街道,说明该地区具有庞大的劳动人口,而大部分年轻的劳动者会选择住宅均价和物业费相对较低的传统型社区居住以降低生活成本,因此区域内存在严重的职住分离问题。而老年人更注重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相对分布在高收入商品房社区中。中等收入社区则聚居了部分高薪人才和老龄人群,居住者年龄相对平衡。


3.2  对“服务圈”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分析POI数据的空间分布核密度图可知,回龙观和天通苑的公共服务设施具有非常聚集的空间分布特征,回龙观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在靠近主要道路的节点呈集聚态势,天通苑地区单中心结构明显,区域中心的公共服务水平最高。


基于典型人群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精细化治理——以北京“回天地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为例 | 上海城市规划

回天地区公共服务设施核密度图

笔:者根据国家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天地图自绘


通过对原始POI数据矩阵进行因子分析,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餐饮服务、购物服务、体育休闲服务、风景名胜类设施在第1个公因子上具有较大载荷;住宿服务、生活服务、医疗保健服务、政府机构及社会团体、科教文化服务、金融保险服务类设施在第2个公因子上具有较大载荷;交通设施服务类则在第3个公因子上具有较大载荷。因此,本文分别对3种公因子进行命名,根据各类设施特点与服务类型,归纳总结得出娱乐休闲类、生活服务类及公共交通类3个公因子。


进一步采用回归最小二乘法得出旋转后因子得分矩阵,根据各社区的综合得分得到“回天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种类的综合评价结果。从综合得分情况来看,“回天地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的建设是不均衡的,尤其是回龙观区域分异严重,排名靠前的社区主要分布在天通苑地区。


基于典型人群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精细化治理——以北京“回天地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为例 | 上海城市规划

回天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种类齐全度评价结果图

来源:笔者根据国家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天地图自绘。


使用K-means聚类分析,进一步探究各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的娱乐休闲类、生活服务类、公共交通类3大类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具体情况。通过手肘法确定k值为3,将“回天地区”63个社区划分为3类,并根据聚类结果判断各类社区特征。


基于典型人群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精细化治理——以北京“回天地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为例 | 上海城市规划

基于典型人群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精细化治理——以北京“回天地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为例 | 上海城市规划

回天地区公共服务设施聚类分析结果图

来源:笔者根据国家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天地图自绘


第1类社区有34个,以回龙观地区的外围社区为主。该类社区表现为生活服务设施欠佳,主要体现在公园设施和医疗保健服务设施数量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区域内居民的需要。但该类社区的公共交通设施水平较第2类社区更有优势,主要原因是邻近高速道路和地铁站点。


第2类社区有23个,以回龙观中心社区为主。该类社区生活服务类设施建设较为完备,拥有较多的幼儿园及中小学校、博物馆等文化类设施和各种事务所、办事机构等事务性设施,但同时也带来对外交通通达性相对较低的问题。


第3类社区有6个,均为天通苑地区的社区。该类社区在娱乐休闲和公共交通2类设施方面明显优于其他类型社区,天通苑地区的社区相对建设较晚,本身的建成环境和周边配套设施更加完善,拥有更多的餐饮、购物、影院等消费场所,同时天通苑社区周边倚靠多条城市交通干道,公共交通设施较为发达。


3.3  基于典型人群需求特征的公共服务设施评价


3.3.1  基于职住分离人群需求特征的设施适应性评价


“回天地区”存在严重的职住分离问题。本文选取通勤时间在60 min及以上的人群为职住分离人群,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这类人群更加偏好餐饮服务类、购物服务类、医疗保健服务类、科教文化服务类、交通设施类设施5类公共服务设施。以职住分离人群的利益需要为出发点精准感知和评价社区服务圈,利用单因子得分的方法,基于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中上述5个评价指标的细化数据,根据得分分布划分“回天地区”社区回应职住分离人群需求的服务圈设施建设情况。


基于典型人群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精细化治理——以北京“回天地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为例 | 上海城市规划

回天地区基于职住分离人群需求特征的设施适应性评价
来源:笔者根据国家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天地图自绘。


3.3.2  基于老年人群需求特征的设施适应性评价


老年人群对于社区周边环境有特殊需求。选取60岁以上的人群为老年人群,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这类人群更加偏好购物服务类、体育休闲服务类、医疗保健服务类、科教文化服务类、金融保险服务类5类公共服务设施,评价同样采用单因子得分方法,基于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中上述5个评价指标的细化数据,根据得分分布划分“回天地区”社区回应老年人群需求特征的服务圈建设情况。


基于典型人群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精细化治理——以北京“回天地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为例 | 上海城市规划

回天地区基于老年人群需求特征的设施适应性评价

来源:笔者根据国家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天地图自绘。


3.3.3  评价结果分析


总体来看,“回天地区”关于2类典型人群需求的设施建设完善程度同样呈现中心完善、东强西弱的空间结构,且注重典型人群需求特征的适应性建设水平高的社区,其公共服务设施整体完善程度也较高。


在职住分离人群的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基于社区类型识别,在回龙观地区中心及过渡地带广泛分布了职住分离人群,而中心建设要明显优于中心—外围的过渡区建设,说明过渡区建设明显有待加强,在大型商超、餐饮等消费型设施建设方面仍存在服务供给与居民需求不匹配的情况。这间接导致地区缺乏经济活力,内生动力不足。


在老年人群的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天通苑地区较为完善,回龙观地区亟须提高。基于社区类型识别,在回龙观地区外围广泛分布了老年人群,而老年人设施建设明显呈现由中心至外围递减的趋势,“回天地区”多为职住分离人群,所以在老年人生活刚性需求的场所上关注度偏低,在社区服务圈内的公园和体育运动等公共活动设施空间普遍匮乏,既有社区的室外环境设施的适老化改造发展滞缓,老年人的步行空间亟待提升。


3.4  对“服务圈”进行优化的策略建议


3.4.1  针对职住分离和老年人群服务设施的差异化安排


通过对职住分离人群需求特征的设施适应性评价结果分析,应在回龙观地区尤其是东西两侧即外围区域增加商业、交通、科教文化和医疗类的设施布局,并增加相关就业岗位,切实改善职住分离与通勤不便的情况,使人才回流服务于区域自身,并且在区域内部可进行足够的消费活动,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进而提高内部经济活力,同时增强居民生活幸福感。


通过对老年人需求特征的设施适应性评价的结果分析,由于其运动能力不足,活动范围较小,应在服务圈的内圈增加更多的便民商店、综合市场、体育休闲、社区医院等老年人偏好的服务设施,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群的生活必要需求,同时优化人行步道,提高道路通达性和便捷性,提升老年人室外空间活动的体验感。此外,要在重点场所建设无障碍通道,加大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的保护,提高社区空间功能品质。“回天地区”存在严重的职住分离和老龄化现象,要通过数字技术等方法深度感知不同群体在生活圈内的多元化需求及现有建设情况,保证社区公共设施的精准供给和质量提升。


3.4.2  提升体育休闲设施质量


通过对“回天地区”进行问卷调查及基于POI数据的服务圈评价,发现居民对体育休闲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关注度最高。根据因子得分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许多社区的体育休闲设施处于总体中下等水平,说明区域内该类公共服务设施较为匮乏,要加快建设更多的体育休闲场所,同时将部分现有的适宜场馆对公众开放,提高软硬件设施水平和服务体验,以满足居民在运动和健身方面的内在深层需要。


基于典型人群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精细化治理——以北京“回天地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为例 | 上海城市规划
基于典型人群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精细化治理——以北京“回天地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为例 | 上海城市规划

结语


本文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但是社区作为一个有机的生命单元,其内部空间结构是复杂多样的,需要结合典型人群行为特征及各年龄段人口空间分布等进一步研究服务圈的形成机理及其规划布局。未来可以借助各类多源数据,分析基于个体的社区空间行为模式,为社区治理规划提供更多依据,高质量推动社区智能化、精细化发展。


基于典型人群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精细化治理——以北京“回天地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为例 | 上海城市规划

    文章来源    

上海城市规划杂志

作者 | 刘跃 吴康 


    编辑排版    

中规建业城市规划设计院  信息中心


 CONTACT US 

合作/投稿/转载请联系

xjxtd@126.com

基于典型人群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精细化治理——以北京“回天地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为例 | 上海城市规划
基于典型人群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精细化治理——以北京“回天地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为例 | 上海城市规划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新土地规划人):基于典型人群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精细化治理——以北京“回天地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为例 | 上海城市规划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