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1日起,我国正式进入汛期。甘肃、重庆采取“人防+技防”等防控措施,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月28日,2024年甘肃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视频会议在兰州召开,通报去年全省地灾防治工作情况,部署今年地灾防治重点工作任务。
会议要求,各地各相关单位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未雨绸缪、提前防范,时刻做好抢大险、救大灾的思想准备、工作筹备和力量储备,以极端负责的精神,抓紧抓实抓细全年地灾防治各项工作,全力以赴打好汛期地灾防治主动仗,尽最大努力减少地质灾害损失,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会议强调,各地各成员单位要强化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提前落实各项防灾减灾措施,高效处置各类突发地灾事件,着力防范化解地灾风险挑战。2024年,全省地灾防治工作要聚焦重点地区、重点时段、重点人群,落实“人防+技防”各项措施,加强调查排查,强化监测预警,开展综合治理,加强科技创新,强化责任落实;未雨绸缪、全力抓好汛期地灾防范工作。提前做好预案编制,全面开展培训演练,坚决做到紧急避险,严格落实各项制度。
据悉,2023年,甘肃省累计排查巡查隐患点2.6万处,及时处置险情228处(次);开展全省33个乡镇1∶1万精细调查,调查面积4917.15平方千米;完成9个市州、62个县区16万平方千米地灾隐患综合遥感识别,调查工作科技水平和覆盖面明显提升;完成1200处普适型监测预警设备和10处重大地灾隐患点专业监测点建设;全年成功预报3起,避免人员伤亡76人。
近日,在重庆市高新区含谷镇关山坡地质灾害隐患点,一场模拟受连续强降雨造成山体滑坡的应急演练正有序进行。连日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聚焦地灾防治各项工作,从技术、工作、人力等方面进行全面部署,加快提升汛期地灾应急处置能力。
在技术准备方面,重庆局围绕汛期实战能力,全面梳理监测预警设备在线数据情况,加快推进危岩地灾风险管控应用和小流域应用场景建设。强化监测预警,对全市6.6万余台普适型监测预警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汛前自动化监测仪器、设备正常在线运行。提速危岩地灾风险管控应用建设,大力推进应用功能完善和覆盖面拓展,初步完成风险预警研判、发布、会商、撤离上报等闭环管控功能开发并上线运行。提速小流域地灾风险预警场景建设,对居住人员密集等重点小流域开展应用场景建设,建立直达基层防灾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初步实现了不同降雨量条件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地灾风险预警。
在工作准备方面,重庆局加强与基层联动,拧紧全市防范地灾风险“一股绳”。组织开展汛前风险隐患排查,对已有地灾隐患点全覆盖排查到位。加强业务工作培训,全面提升基层地灾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和应急演练,目前各区县已开展应急演练1246场次,组织培训409次。
在人力准备方面,重庆局聚焦地质灾害“人防”工作体系,强化各层级和专业技术队伍支撑。选派驻守地质工程师,汛期全天候提供专业技术支撑。深化“四重”网格工作体系和地防员制度落实,全市14339处隐患点已落实“四重”网格员14860名。对存在地灾高易发区、极高风险区的村社和企业安排村社(企业)地灾防范人员8142名,全面加强对工程建设领域地灾风险巡查排查力度。
下一步,重庆局将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核实,加快InSAR综合遥感识别和解译,积极发动“四重”网格员开展全覆盖、无死角巡查排查。对识别和排查出的风险隐患采取“一点一策”落实管控措施。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010-68047618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汛期来临,甘肃、重庆这样做好地灾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