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5%,特大及超大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加,城市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快速发展中的城市也面临着各类危机的潜在影响,包括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大规模的风险或大型活动、异常事件等小规模的影响。而良好地应对各类不确定性是城市健康发展和运行的重要需求。交通系统作为支撑城市社会经济生活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需要具备应对各类不确定性的强大能力,不断地增强系统韧性。
近年来随着各类异常事件对城市影响的日渐明显,学术界与产业界都开始关注有关城市交通系统的韧性问题,并开始了一系列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亦设置了综合交通网络韧性相关的主题项目。虽然有关城市交通系统韧性的研究起步时间不长,理论体系尚未完善,实践应用案例有限,但是相关研究成果已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为此,《城市交通》杂志拟推出“城市交通系统韧性”专题。诚挚邀请各界专家学者从基础设施、社会、经济、组织等多个角度撰写城市交通系统韧性研究学术论文,分享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实践,助力适应中国城市发展的交通系统韧性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如下领域:
// 识别、评估和衡量公路、铁路、航空和公共交通系统韧性的技术、模型和方法;
// 韧性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运输服务的脆弱性和稳健性等相关理论与概念;
// 客运和货运交通系统韧性发展的经验教训、工具和案例研究;
// 存量规划及人口收缩背景下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供给过剩风险研究;
// 其他有关交通系统韧性的理论、技术与政策问题。
本刊将对投稿进行优先审稿、优先编辑和优先数字出版。
来稿请投至《城市交通》采编平台:
请在文件名中注明“城市交通系统韧性”专题。
截稿时间:
2024年6月30日
本期专题由清华大学李瑞敏教授负责统筹协调和组织专家审稿。
专
题
组稿专家
吕大刚 | 哈尔滨工业大学 教授
李瑞敏 | 清华大学 教授
张 洁 | 同济大学 教授
杨 成 | 西南交通大学 副教授
慈玉生 | 哈尔滨工业大学 副教授
陈先龙 |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副总工程师
魏 贺 |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规划所 主任工程师

封面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UTC动态”栏目更多内容
关注解锁更多精彩
2024057期
审校 | 张宇
排版 | 耿雪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交通):45天!《城市交通》“城市交通系统韧性”专题截稿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