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1期】
乡村的价值看不见、摸不着,隐藏在云水间,乡村生活充满个性与温度,在点点滴滴中传递着人性与记忆中的激情,这些点滴依附于伦理、乡约、村落、土地、宗祠、民俗与集市。总之,个性与温度让乡村发展有了无限的生命力。
◎乡村生活中的土地

◎土生万物
传统文化中,金木水火土,土为中,也就是说,万物以土为中心,一切社会活动要以土为基础,体现农业特性。农耕文明,乡土中国,农耕文明的基本资源是土地,拥有土地就拥有一切,可见土地是多么的重要。
◎围墙的功能与空间作用

围墙是乡村生活空间分割的一种方法。乡村社会中,空间分割有三种:一是现实中乡村,以人为中心;二是以天地为中心;三是以伦理、道德为边界。
如今家家围墙砌得很高,围墙可防止偷窃,但影响邻里关系,邻里感情在渐渐变淡。围墙的最初的功能是保护城池、划分边界、防御入侵。在乡村与天地相融,与万物共生。
◎庙宇与祠堂建筑特点
此类建筑都保留屋顶、屋脊、屋角、屋檐等样式。顶为歇山顶、硬山顶、庑殿顶等,不能做平顶,室内偏阴,只有朝南开门开窗,室内室外特征基本相同。

◎传统建筑基本形式的演变

我们把建筑统称“土木工程”。几千年的中国,不论官府还是民间建筑都以土木为主要建材。从土木到砖瓦演化过程,就是农耕文明走向成熟的过程。土,地上生长万物,开花结果。肚,地面隆起棚子。木,搭建棚房的材料。巢,人向鸟类学习建搭巢居。拱,利用木料属性构建有艺术性的房子。房,先仿生鸟巢的样子,后演变成房子。
◎传统村落的布局与选址

每个村都有中心区域,传统村庄的中心区域基本都会有村委会、戏台、祠堂、学校、庙塔、墓地。一般东南角或流水上游为村头、戏台,西北角为墓地。
村落建筑是与太阳升起与落下平行而建的,这也与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一致。

古人选择居住的地方,以凭风临水依农田为佳,以足够养活本族人为前提,从适宜生活、远离战乱为首选之地。
村落选址以自然山峰为基础,顺势而为,阴阳调理。山是不动的,但风是动的。田地是静止的,但水是能调的,庙宇与祠堂是可以根据地形调阴阳的。
◎传统村落的营造思想
村庄的规划设计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让村庄融入大自然,尊重村庄传统的营造思想,充分考虑当地的山形水势和风俗文化,积极利用村庄的自然地形地貌和历史文化资源,塑造富有乡土特色的村庄风貌环境。

◎农宅属性
乡村建筑宅、民居以家族为核心,庙宇、祠堂、桥廊等都是为家服务。农村建房盖屋的土地叫宅基地,所建的房子称农宅。
乡村农宅不仅仅用于居住,还用作生产用房(承载养殖、种植、护理、抚养老人等功能),还有一些公共空间,如屋前、晒场、道路、两家之间的漏水处、河塘、神树、祠堂、庙宇等等。
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历朝历代经济与文化之发展,都是从土地改革开始,土地对中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资源,中国的农宅特点是田人(房)合一,大国小农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固农安邦、安居乐业是千年国策,这种特殊的小农经济其核心就是宅基地的稳定。让农民安居,让乡村乐业,国家才能稳步发展,才能繁荣。
农宅,不仅仅是居住,它是千千万万中国人在960万平方千米上,默默无闻地滋养着、维系着华夏文明的纽带。
尊重农民,保护农宅,我们不能小视。

手绘乡村

想要了解更多图书相关内容请联系:
010-64429281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绿十字):《手绘乡村》乡村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