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原北京丝绸厂历史建筑群:北京丝绸工业发展的实物见证

原北京丝绸厂历史建筑群:北京丝绸工业发展的实物见证

历史建筑

历史建筑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科学技术、建筑艺术等方面具有显著价值,突出反映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保护和利用好历史建筑,对保护传统风貌、延续历史文脉、留存城市记忆、提升城市品质意义重大。


作为全国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北京研究制定了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实施了一批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的优秀案例。由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指导、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支持,北京建筑大学组织编制了《北京市历史建筑保护图则》。本栏目精选部分优秀案例,旨在展现历史建筑之美,引导科学保护利用,持续推动新时代首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

北京丝绸厂前身是棉织厂,后改为解放织布厂、北京市染织一厂等,1962年定名为北京丝绸厂,厂址位于西城区棉花胡同和柳巷。


1985年,北京丝绸厂迁到海淀区清河镇北、德昌公路西侧四拨子地区,是纺织工业部丝绸总公司兴建的亚洲一流的大厂。厂区建设是集生产、办公、住宿及各类服务设施于一体的综合建筑群,大小共24个单位工程,占地8032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4884平方米,由北京纺织设计院设计,北京城建二公司承建。1983年10月开工,1988年2月竣工。主厂房建筑面积达26064平方米。


2000年12月,北京丝绸厂宣布破产,2001年11月被北京光华染织厂竞拍收购,将园区逐渐改造成为光华创业园,是集餐饮业、中小企业及文体设施多功能于一体的园区。


该建筑群内的建筑是20世纪80年代工业建筑的代表。


建筑群内的原北京丝绸厂1号厂房、2号厂房为典型的工业砖混结构厂房,建筑本体保存较好,整体结构展现了当时建筑的建造技艺,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先进的防火材料和技术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同时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丝绸工业发展的实物见证。


该建筑群内的原北京丝绸厂办公楼的立面纵向线条装饰和原北京丝绸厂礼堂的立面波浪折线造型处理手法极具现代主义风格,建筑结构和建造技艺体现了很强的时代特征,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建筑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改革开放时期工业发展的实物见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原北京丝绸厂历史建筑群:北京丝绸工业发展的实物见证

平面位置示意图


1

原北京丝绸厂1号厂房

原北京丝绸厂历史建筑群:北京丝绸工业发展的实物见证


原北京丝绸厂1号厂房位于园区厂门入口东侧,是20世纪80年代建厂初期的主要建筑之一,原为丝绸厂的主厂房,现成为23号楼,沿西北—东南向纵轴中心线分为两部分使用,西侧临街部分改作超市使用,东侧院内部分属于光华创业园,改作办公用房出租使用。

原北京丝绸厂历史建筑群:北京丝绸工业发展的实物见证

北立面


原北京丝绸厂1号厂房建筑平面为矩形,砖混结构,平屋顶。建筑分为两部分,北侧为办公区域,4层;南侧整体为厂房车间,原为1层通高,现改为2层。建筑为框架、排架结构。框架部分为13.5~14米高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柱和6米长花篮梁组合而成,排架部分由6米高的牛腿预制柱及锯齿桁架、薄腹梁组成。屋顶一排锯齿状采光天窗,天窗外墙面装饰花格。建筑内为水泥地面、地板砖贴面。建筑内部可见构造柱及钢架结构,保存状态较为完整。一层外立面为米黄色喷砂涂料,二层外立面为中黄色涂料,四层外立面为红色涂料。建筑内部部分地面、屋顶、门窗、楼梯等都保留较好,外部仍保留原始路灯。

原北京丝绸厂历史建筑群:北京丝绸工业发展的实物见证

屋顶锯齿状采光天窗

原北京丝绸厂历史建筑群:北京丝绸工业发展的实物见证

立面装饰


2

原北京丝绸厂2号厂房

原北京丝绸厂历史建筑群:北京丝绸工业发展的实物见证


原北京丝绸厂2号厂房位于1号厂房东侧,是20世纪80年代建厂初期的主要建筑之一,为丝绸厂的辅厂房,现为10号楼和11号楼。原为北京丝绸厂的生产车间,现为办公场所使用。

原北京丝绸厂历史建筑群:北京丝绸工业发展的实物见证

南立面


原北京丝绸厂2号厂房建筑平面为矩形,混合结构,人字坡屋顶,高1层。建筑构造独特,是日本神户川铁株式会社制造的拼装式活动房,所有部件均在日本加工好,经天津港运到工地,由日商配合安装。其承重部分是工字钢,跨度最大达30多米。此建筑是较早使用玻璃丝棉防火阻燃材料和彩钢板屋顶的厂房。入口设玻璃构造门廊,建筑内为水泥地面、地板砖贴面。建筑内部可见构造柱及钢架结构,保存状态较为完整。外立面为米黄色喷砂涂料,底部为蓝色横条涂料。侧立面为三角山墙,可见构造柱及延至屋顶的外挂维修梯。建筑内部部分地面、屋顶、门窗等都保留较好。

原北京丝绸厂历史建筑群:北京丝绸工业发展的实物见证

入口及立面装饰

原北京丝绸厂历史建筑群:北京丝绸工业发展的实物见证

屋檐


3

原北京丝绸厂办公楼

原北京丝绸厂历史建筑群:北京丝绸工业发展的实物见证


原北京丝绸厂办公楼位于园区厂门入口东侧,是建厂初期的主要建筑之一,建成于1986年,原为丝绸厂办公所用,如今为光华创业园办公所用,现称为2号楼。


原北京丝绸厂办公楼为矩形建筑平面,砖混结构,平屋顶,现代主义风格建筑。建筑整体造型看起来像两个矩形穿插而成,整体显得端庄挺拔。入口处矩形楼体凸出建筑正立面,入口设门廊,门廊上方有“一”字形雨篷,窗户饰有密集竖向格栅,保留有木制门窗。建筑主体为5层,外立面可见突出的构造柱,隔一柱设一窗。外墙体为中黄色水刷石饰面。楼道墙上可见垃圾倾倒口。建筑外观的原始信息保留较为完好,内部后铺设瓷砖地面。

原北京丝绸厂历史建筑群:北京丝绸工业发展的实物见证

南立面

原北京丝绸厂历史建筑群:北京丝绸工业发展的实物见证

窗户及立面装饰


4

原北京丝绸厂礼堂

原北京丝绸厂历史建筑群:北京丝绸工业发展的实物见证


原北京丝绸厂礼堂位于园区厂门入口正对面,是20世纪80年代建厂初期的重要建筑之一,原为丝绸厂礼堂,如今被各企业办公及室内运动馆所用,为光华创业园4号楼。


原北京丝绸厂礼堂为矩形建筑平面,砖混结构,建筑造型奇特,外观新颖,礼堂高4层,为现代主义风格建筑。建筑整体由两部分组成,西侧部分为平屋顶,东侧主体部分为人字坡顶,侧立面可见三角山墙。面向入口的西南立面设计为波浪折线效果,窗户随着波形纵向分布,底层凹进,立面灵活生动,在视觉上富有变化和趣味性。外墙面材质为水刷石,饰中黄色涂料。礼堂现改为室内羽毛球馆,内部仍保留当时礼堂时期的波浪形吸声板。

原北京丝绸厂历史建筑群:北京丝绸工业发展的实物见证

西立面

原北京丝绸厂历史建筑群:北京丝绸工业发展的实物见证

室内屋顶


内容来源:《北京市历史建筑保护图则》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北京市历史建筑保护图则》,仅供学习交流


相关阅读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数字中轴,点亮文明 “数字中轴”项目启动,腾讯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

红墙里的来今雨轩——百年茶庄的红色精神

那个在讲北京故事的“小印”有多丰富?收藏一波表情包就知道~~


您与京城,一之隔!

原北京丝绸厂历史建筑群:北京丝绸工业发展的实物见证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的公众宣传平台,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办,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专业支持,北京日报提供运营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和专业全媒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原北京丝绸厂历史建筑群:北京丝绸工业发展的实物见证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印迹 inBeijing):原北京丝绸厂历史建筑群:北京丝绸工业发展的实物见证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