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石晓冬:首都规划视角下的北京中轴线申遗

石晓冬:首都规划视角下的北京中轴线申遗

2024年10月26日,第21届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论坛上,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员会总规划师石晓冬院长发表主题演讲“首都规划视角下的北京中轴线申遗”,系统梳理了北京中轴线保护理念的历史演进过程,探讨规划视角下北京中轴线的价值认知,并介绍中轴线申遗保护的规划策略与具体实践。



12

石晓冬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员会总规划师


石晓冬:首都规划视角下的北京中轴线申遗





01

中轴线保护理念的历史演进



01 中轴线的提出与发展


1940年,朱启钤先生成立队伍,对北平中轴线古建筑进行首次全面测绘,之后的1951年4月,梁思成在文章中使用“中轴线”一词,使得中轴线首次被完整细致的描述。而回溯北京历版城市总体规划,可看到随着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念的不断提升与完善,对中轴线的保护也在逐步系统、全面,并得到了不断传承和发展。



02 中轴线与老城保护


在持续40年的北京老城整体保护实践探索下,北京老城的保护对象逐步扩展、保护数量逐步增加,历史风貌逐步强化,为中轴线提供了更加完整、更加协调的遗产环境,也为中轴线申遗保护打下了扎实基础。



03 中轴线申遗历程


2011年12月,政协北京市常委会会议提议开展中轴线申遗准备,随后的2012年,北京中轴线被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经过漫长的研究与不懈的努力,2024年7月27日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次申遗成功是展示大国形象,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标志性事件。


02

规划视角下的北京中轴线价值认知



01 中国传统礼制的映射


中轴线是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例证之一。中轴线见证了北京自元至今7个世纪以来的变迁,它不仅是一条线,更是一种独特的空间秩序,集中表达了中国传统礼制在空间上的映射。



02 统领老城整体风貌


中轴线统领的北京老城整体空间格局与城市风貌,是塑造大国首都形象的重要内容。在保护的过程中,不仅要保护遗产构成要素,也要保护为中轴线提供完整遗产环境的北京老城。



03 反映传统都城规划理念


中轴线体现了形胜、择中、礼乐的都城营建理念,是中国传统都城规划思想的生动实践。其选址展现出中国古人对“天人合一”的认识,并遵循《周礼·考工记》中描绘的理想都城进行规划建设。



04 展现首都建设发展成就


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为代表,中轴线充分体现出新中国对民族文化基因的创造性继承,集中反映了首都规划建设的重大成就。同时,中轴线也承载着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是富有生机的活态遗产。


03

中轴线申遗保护的规划策略与实践



01 识别遗产保护管理对象


依托老城整体保护,明确中轴线遗产环境的构成要素,将能够烘托并强化中轴线整体空间秩序的遗产环境要素纳入缓冲区进行整体保护,具体包括:四重城廓、棋盘路网、景观视廊、第五立面、历史水系、传统地名等。



02 解读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要求


依据《世界遗产公约》及《操作指南》所提出的遗产保护管理要求,应着重从保护遗产真实性与完整性两个层面开展保护管理,为此需从规划管理层面将真实性与完整性加以分解,形成不同的规划管控重点。



03 建立以实施为导向的规划体系


围绕中轴线遗产价值,形成以保护管理规划为纲领,整治规划、风貌导则和三年行动计划为指导的规划体系,从价值、目标到要求、措施,再到任务、方案进行逐层、逐项传导,确保申遗保护工作落实落细。



04 中轴线申遗保护的具体实践


制定加强遗产的真实性保护,保持遗产原有的丰富性与多元化,以及依托老城整体保护,持续提升遗产的完整性两大核心规划策略,并结合先农坛文物腾退保护、万宁桥文物环境整治、前门大街南段御道环境提升、钟鼓楼至景山景观视廊整治等实践案例展示实施效果。


04

“两轴”引领首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展望



01中轴线构建城市发展新轴线


20世纪90年代初,侯仁之先生提出“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三个里程碑”,都立于中轴线之上。未来,立足北京“山-水-城”格局,规划将以63公里长安街及其延长线、90公里中轴线及其延长线为骨架,推动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持续传承和发展。



02“两轴”构建城市治理新未来


中轴线和长安街是中国古代与近现代建设集大成所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伟大见证。同时,“两轴”也串联着首都重点功能区与战略性发展地区,对于持续强化首都战略定位、总体把握城市运行节奏有着重要意义。


05

总结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以中轴线遗产保护为首都规划建设提供经验借鉴。“纲维有序,礼乐交融”,以两轴统领首都规划建设秩序。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为新的起点,通过遗产保护推动城市治理,助力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内容来源:城市规划学刊upforum


相关阅读

中轴线“另一个起点”很会圈粉

沉沉一线穿南北 汤汤不息续文脉——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管理实践

北京推出中轴线古树主题游线,拥有这6大古树群!

在实景三维里,来场北京中轴线的City Walk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这条线上有哪些看点?


您与京城,一之隔!

石晓冬:首都规划视角下的北京中轴线申遗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的公众宣传平台,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办,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专业支持,北京日报提供运营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和专业全媒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石晓冬:首都规划视角下的北京中轴线申遗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印迹 inBeijing):石晓冬:首都规划视角下的北京中轴线申遗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