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9日, 2025年度空间院技术交流会在同济规划大厦一楼大厅顺利举行。“融合型规划与研究”为下午专场“从传统到创新的城市设计与专项研究”的主题之一,由空间院副院长赵哲主持,以下为详细报道。
主题报告
贺小飞 战略二所
科技创新片区“融合式”城市设计的探索——以湘江科学城首开区中央绿轴两厢城市设计为例
建设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是湖南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湘江科学城属于长沙“一城一区三基地”的科创集聚区之一。
2024年,随着标志性科创载体湘江科学中心开工,科学城中央绿轴公园两厢地区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但也同时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一个创新要素投放相对密集的城市空间中,进一步激活科创要素、匹配人群需求和建立空间规则。基于当下的新技术、新需求、新理念,项目团队提出“融合式”的城市设计思路,从关注人群和空间两个方面作为设计切入点,重点关注三类人群和三类空间,并建立从科学功能、到空间产品、到实施管控,全流程的城市设计步骤。
报告从三个方面阐述了项目的特点。一是融合创新的功能体系,即提出面向科学功能,立足区域创新趋势,明确片区创新功能导向并进一步匹配产业创新空间载体,形成片区创新功能体系。二是融合全人群的空间设计,即通过全人群画像,扩大科学受众人群研究,在为科学人群提供相对完善的空间产品基础上,尽量创造公众参与的科学的活动与空间,引导科学功能服务更多的城市人群。三是融合刚性和弹性的导则,即通过“底线管控+动态指引”双轨制,将城市设计意图转化为22项空间形态导则,以中央绿轴为纽带,打造“科学+生态+生活”深度融合的长沙科创标杆区。

“设计三问”示意图

“融合式”的城市设计思路示意图
郭柳园 都市二所
规划总师:从设计工作到综合服务——成都彭州百里画廊总师咨询服务的实践探索
当城市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政府、开发平台聘请设计院承担总师服务或总控平台的工作。报告指出如何通过“全领域-全流程”的咨询服务,助力政府与市场、社会,政府内各条块协同共建,精准解决城市精细化治理阶段面临的各类问题,例如,除了聚焦空间资源的完善和再利用外,还要关注城市的运行效能,基于现有资源条件实现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成都彭州百里画廊规划总师服务对象是约60公里的综合发展廊道,现状要素类型多样、可用空间较为破碎、服务主体相对多元。面对复杂多元的需求,本次工作建立全领域、全流程、全维度的工作框架。一是整合历史保护、交通、市政、建筑、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的综合规划与分析,统筹解决规划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方面问题;二是形成策划运营、规划设计、评估反馈的全流程实施链条,把运营化的实施思维贯穿到各个环节;三是提供全过程伴随的咨询服务,包括探索建立方案审查、审批、争议协商等工作机制,进行技术把关,审查设计方案等。
最后,报告总结两点:在长期伴随服务中,规划总师一方面在政府的统筹谋划、运行组织、建设实施中做好管家、陪练、裁判。另一方面在政府与市场、社会、居民的合作共建发挥桥梁作用。

规划总师服务对象示意图

规划总师“角色”示意图
开欣 都市一所
挖掘公共基础设施的“双面价值”
——平急两用的规划思路及技术方法探索
报告的内容基于研究课题。为落实国务院、自然资源部对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要求,按照“平时”服务生产生活、“急时”转换功能抵御风险的思路,研究课题提出三个规划目标:①保持韧性安全,城市公服及基础设施应能适应平急的及时切换;②保障应急功能,保障应急医疗服务和基本生活物资稳定供应;③保护全龄人群,保障各类人群的民生需求,兜底关注弱势群体。同时,研究课题从医疗救治隔离、避难安置、疏散救援、物资供应等应急保障功能需求出发,提出保功能、畅流通、留弹性三个规划策略。
保功能:重点保障紧急时期的应急医疗、应急安置、应急居住、应急物资四类空间需求。并重点研究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政府产权物业的梯次启用机制,建立多层级的应急空间保障体系。
畅流通:以大仓基地为核心,构建跨界物流体系,保障应急物资和生活物资中转调动站、接驳点或分拨场地。畅通大仓基地、中转仓库、配送网点的应急物流及通道。
留弹性:提升重点公共设施、公共开敞空间的平急转换能力。筛选重要的体育场馆、展览中心、大型文化教育设施、绿地与开敞空间等,按需预留市政、交通设施接入条件。

课题研究目标示意图

“平”“急”设施功能转换示意图
专家点评
孙施文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同济规划院资深总师
三个汇报项目都很有特色,一个是设计类的,一个是服务类的,一个是研究类的,尽管都属于融合型规划,但每个项目的特点不一样,涉及到不同的融合。我认为要从几方面建立融合逻辑:首先,需要明确融合的目的和内容,为什么要融合,融合什么。第二,需要分析之前不够融合的问题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实现融合。第三,需要确定融合的要素和手段。
第一个项目,目前考虑更多的是功能和空间的融合,还需要考虑原有控规存在的问题。城市设计本身的作用就是融合,项目需要对合并地块、改变地块功能、改变单元组合等问题有更好的交代,对中央绿轴涉及的地块产权问题和交易行为有更多的挖掘,并强化人群需求分析。
第二个项目,目前内容比较原则,可结合具体案例展开,分析项目如何执行、如何说服他人,如何修改方案等。规划师类似运动员,到一定阶段需要转型,由单纯绘图到负责更多的协调性、综合性的工作。建议通过更加丰富的案例来说明协调性的工作。
第三个项目,关键问题是需要深入挖掘公共基础设施平急如何转换,转换需要什么条件,而不是转换成什么。还应分析平急转换后会带来什么问题,谁来负责,谁来承担转换费用等。
黄建中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同济规划院总师
规划工作本身就是体现融合的,三个项目的汇报内容都很丰富,第二个项目与规划工作的融合更为契合。
第一个项目,中央绿轴非常重要,可增加资产运营的概念,将运营内容与城市设计方案结合,并将中央绿轴活动人群的需求分析进行前置。人的活动是复合的,需要创造更多的非正式交往空间。中央绿轴设计方案做得细致精彩,在管控时将会出现边界和容量等问题,可增加正面或负面清单,提高成果的可操作性。
第二个项目,总师咨询服务要具备产品意识,也需要思考规划师的边界到底在哪,要有风险意识。汇报的内容目前缺少针对“风险”的反思,总师咨询服务的责任与风险是并存的,要同时探索总师制度的“整合服务”内容和规避风险的“防火墙”,进一步探讨总师的责任、价值和发挥作用的路径等。
第三个项目,内容梳理得比较细,希望能进一步提炼出公共基础设施平急两用的规划技术指引或导则,增强对规划编制的指引。同时,公共基础设施平急两用也存在边界问题,要评估是否所有的公共基础设施都具备平急两用模式实施条件。同时,要细化分析各个灾种的关键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谁来投资、谁来建设和实施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鞠德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名城分院院长
三个项目汇报者讲得总体上不错,总结非常到位。但三个项目都还缺少案例和空间场景的实践。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个项目,仍然属于传统城市设计,融合之处在哪里还不够清晰。应加强对场地的大层面情况和具体情况分析,明确什么是好的科技创新片区,什么是融合式的科技创新片区,在科技创新片区,我们应该采用何种管控方式。
第二个项目,可结合具体的实施项目展开,明确总师咨询服务的工作重点和边界问题。总师咨询服务是否有最后落地实施的项目,需要阐释项目在落地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以及如何协调解决这些问题,这点非常重要。同时,还需要明确总师咨询服务的工作重点,未来规划师需要关注空间场景实践这种比较生动的内容,否则将被机器代替而迅速失去市场。也还需要重视总师咨询服务的边界问题,可以提供正式的意见咨询,并且将其转化为政府决策,然而无法代替政府做决策。
第三个项目,需要考虑公共基础设施平急两用研究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支撑。研究成果在未来有什么用途,研究是否可实施,提出的建议是否有一定依据,目前平急两用的优秀案例有哪些,建议提供一些城市具体案例。
王新哲
同济规划院常务副院长
这三个融合型规划与研究项目是我院生产经营产业链延伸的典型项目。
第一个项目,湘江科学城是在路网与设施都已确定的情况下,探讨该如何继续深化设计,体现了项目组对设计的把控能力,建议在空间设计方面,除了关注中央绿轴以外,更需要关注街道界面和整体建筑空间形态的优化。
第二个项目,总师咨询服务这项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完成了从设计工作到综合服务、跟踪及服务甲方,再到不断协调并确保工程质量等多方面的任务。要把各项工作的运行流程梳理畅通,引入其他专业团队解决专业问题,让多种专业人员参与进来。
第三个项目,体现出我们团队的研究特色。体现了我们快速学习能力,能提供多样化的与空间有关的产品。但对于一些具体的细节还要多征求相关专人人员的意见。
刘颂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同济规划院党委书记
三个项目各具特色且类型不同,对规划内容有清晰的概括和提炼。有几点建议:
第一个项目,应加强产权空间和灰度空间的处理。中央绿轴作为开放空间,空间布局关注了三类人群和三类空间,但功能没有与产权空间和灰度空间相呼应,建议强化相关的处理措施。
第二个项目,全面介绍了总师咨询服务的内容,但也要看到风险,酌情考虑总师的职责边界感。总师咨询服务体现了转型趋势下,规划师除了传统职责以外,还要提供指导,并注重培养地方相关人员共同参与。
第三个项目,建议进一步深化研究的严谨性,可按照灾种来区分公共基础设施平急两用的要求和措施。同时,可建立公共基础设施平急两用的适宜性评价体系,并把建设资金和维护成本等问题考虑进去。
现场会议照片(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主题报告内容由报告人提供。专家点评内容基于录音整理,并经点评专家确认。

相关链接

供稿 | 空间院总工办
摄影 | 陆佳元
编辑 | 宣传办
审核 | 王颖 肖达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同济规划TJUPDI):2025年度空间院技术交流会系列报告 │ 融合型规划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