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肖 颖
花粉“围城”,背后其实是城市面临的生态治理挑战。任何一次生态治理,都需要拿出耐心和远见,站在更久远的时间维度上去考量、去论证,不能搞“急救章”。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天,本是人们踏青赏景、拥抱自然的好时节,可在北京,不少人却因花粉过敏而烦恼不已,别说悠哉地外出赏春了,甚至连日常生活都受影响。
专家指出,今年这场花粉过敏风波的主要“元凶”是圆柏等柏类树种。北京核心城区有400多万株柏树,一些地方花粉甚至一度达到“可视化”浓度。风起时,黄色“烟雾”从树上喷涌而出,过敏人群眼睛红肿、喷嚏不断,苦不堪言,医院里过敏科室人满为患。
北京花粉年年有,为什么感觉今年特别猛?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过度硬化的地面迫使植物通过增强繁殖力维持种群。加之今年气候异常,监测数据显示,去冬今春以来,北京地区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较以往偏高和偏多,利于植物生长,导致花粉开始期和高峰期均比去年提前4至7天。
不少网友一边“涕泪横流”一边留言:“圆柏花粉这么多,能不能全部砍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圆柏等柏类植物一直是北京绿化的“大功臣”。作为北京的乡土树种,它们四季常青,对丰富北京冬季景观非常重要。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数据显示,圆柏等柏类植物冬季常绿特性形成的生态屏障,可使城区冬季PM2.5浓度较空旷区域明显降低。更关键的是,圆柏林为多种城市鸟类提供越冬庇护所,若简单砍伐,不仅破坏生物多样性,还将导致局部湿度下降、鸟类栖息地锐减。同时,一些古老的柏类植物更是活着的文化遗产。故宫和天坛的古柏承载着中国独特的园林美学密码,记录着自明清时期以来的气候变迁,这些“活档案”的历史价值远超单纯景观功能。
一砍了之不可取,但市民的健康诉求也不能忽视。好在北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多部门打出“组合拳”:园林绿化部门修订林木目录,严格控制易致敏树种栽植量,未来新建或改建工程将不再使用圆柏和侧柏雄株,并逐步替换现有易致敏树种;对现存圆柏,采取疏枝剪叶、洒水喷淋、地面湿化等措施,减少花粉飘散,及时清扫散落花粉;还联合气象、医疗等部门,开展花粉监测预报,普及过敏防护知识,科研单位也在努力选育无粉或少花粉植物品种。
花粉“围城”,背后其实是城市面临的生态治理挑战。任何一次生态治理,都需要拿出耐心和远见,站在更久远的时间维度上去考量、去论证,不能搞“急救章”。我们不是要将自然驯化为温顺的盆景,而是在钢筋铁骨中构建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城市绿化的初衷,是让人与自然更亲近,让城市充满绿色生机。但随着城市发展和生物进化,我们在绿化规划、树种选择、生态平衡维护等方面,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改变。在未来城市建设中,我们应秉持科学与自然并重的理念,多元化选择树种,合理规划绿化布局,划定花粉过敏区等等,以充满敬畏的退让带来更稳健的前行。
大自然是一首宏伟的交响曲,人类只是其中一个音符。或许未来某天,当孩子们问起春天为何要戴口罩时,我们可以从容回答:“这是城市在为年轻时的自己补课,好在现在,我们已学会如何更好地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我们不是
要将自然驯化为
温顺的盆景
而是
在钢筋铁骨中构建
动态平衡的
生态系统
以充满敬畏的退让
带来
更稳健的前行
!!!
评论投稿请前往:
邮箱|zrzybpl@126.com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本文所用图片来源于摄图网等,视频中所用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仅用于辅助文章说明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i自然全媒体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010-68047618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花粉“围城”,除了涕泪横流还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