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陈秉钊 | 漫话当前城市规划中的问题与应对

陈秉钊 | 漫话当前城市规划中的问题与应对

陈秉钊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资深总工


编者按

陈秉钊教授在城乡规划的专业领域里,不仅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且始终走在理论与实践的最前沿。

2018年3月19日,应我院学术交流中心的邀请,陈秉钊教授在我院408会议室做了题为《漫话当前城市规划中的问题与应对》的专题讲座。陈秉钊教授以泉州、德化、苏州、青岛、郑州、兰州等地规划评审会议时遇到的问题为例,详细分析了当前城乡规划所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方法,为我院的规划师上了一堂生动的理论实践课。

本文由讲座听录稿整理而成,并经演讲者本人审核。




最近参加了一些会议,发现了很多共性问题。结合案例,来谈谈我的看法。


泉州市发展策略座谈——规划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空间载体


福建省有三个主要城市。泉州市2017年完成GDP总量7548.01亿元,居全省第一,连续19年领跑福建全省。厦门GDP总量4351亿元,不如泉州,但厦门人少,因此人均GDP全省第一。福州市GDP总量7128亿元,居全省第二,增速8.7%。福州与泉州的经济规模的差距逐渐在缩小,自2014年564亿的差距,己缩小到2017年的443.99亿元的差距。可以说,福州“大而弱”、厦门“小而强”、泉州“大而散”,泉州大而散局面不改变,全省老大难保。


城市规划应当从发展轨迹出发,识过去,明现在,判未来。泉州是民营经济起家,民营经济的特点就是自发型、小买卖,相对分散。但小买卖发展成大买卖,就要求提供更加高端的生产服务业:金融、借贷、会展、总部、交通枢纽……然而,泉州的“大而散”,是一个没有城市核心的松散的城市体。城市的产业形态发展,一般而言是低端可散、高端必聚,泉州耍继续领跑,就必须打造核心区(CBD)。泉州应该聚集在哪里?最好的条件就是泉州湾,环湾滨水空间有优势。比较世界城市中心区的发展往往在滨水地区,交通方便、景观优美。泉州可以很好地利用泉州湾,打造泉州的“外滩”。


泉州厦门距离不到100公里,长久以来强化的“一体化”发展,应该重视轨道交通的建设。泉州城市的发展,应结合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对现状用地进行梳理,从而形成 “指掌状”的新空间结构,手掌部分类似外滩,满足未来城的新一轮发展。看了泉州湾晋江南岸的建设,我觉得存在一定问题,政府投资建设泉州的《晋江滨江商务区企业运营中心》中,缺少对轨道交通的同步布局。

城市发展,如果产业空间结构不科学,不适时转型升级,那么就难保持持续快速发展。泉州保持了19年的第一位,可能被福州赶上。

 

陈秉钊 | 漫话当前城市规划中的问题与应对

图1:泉州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结构示意


德化县规划咨询——发挥县域中心职能,创造小城镇特色


德化,中国瓷都。古泉州港出海的很多瓷器都是德化生产的。德化县是典型的小县(31.6万)大城关(25万),城关人口占全县78%。人聚集,三产兴,德化县城位于整个县域中间的位置,从县城弓全县各处车时半小时可达,非常有利于打造一个大中心。利用整个区位优势,形成扁平化的城镇体系,一竿子到底。做大县城中心的规模优质服务于全县,有利于提高全县的公共服务水平。我参加过很多县城规划,都有这问题,总想在城市性质上有新意:什么基地、枢纽……却忘记了县城首先是作为全县的中心这性质。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提出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城市定位,越简洁越有特点,越好记,越容易落实。习总书记讲话通俗易懂,我们也要避免罗嗦。这一轮北京总规,上海总规,城市定位都非常简洁明确。我认为城市性质就是城市职能,就是城市定位。而常用的“宜居、生态、园林、文明、清洁”等概念其实是目标,不是性质。规划师不要把目标和性质搞混了。


德化县的规划用地也存在过度扩张问题,这种情况在县城中十分普遍。中国具有两端城镇化的特点。一端是超大、特大城市人口继续发展;另一端是县城的城镇化。随着农村人口进城,外出打工者回乡,都会向县城集聚,寻求较好的教育、医疗服务。中国人口高峰在2030年约达14.6亿,然后人口总量将回落。2017出生1730万,其中二胎占51%,但比上年少生63万人,比二胎政策推出后预计2000万差270万,土地规模与人口规模增长相关联,中国虽然放开了二胎政策,但生育、抚养负担的加重,育龄妇女的减少,使得生育意愿降低。这样趋势下,德化县城的常住人口会增长,但是增量极为有限,不会超过30万,即增长20%左右。所以总体规划的土地使用规模的增长,要有大趋势的基本判断。


瓷都德化,魅力之邑。作为一个小城镇,城市规划中尺度控制、人性化设计尤为重要。德化的国际陶瓷艺术城,采用了市花茶花造型,但展馆体量过大,像是“姚明走进幼儿园”。我建议把每一朵大花㚆为几朵小花,和现状城市尺度比较协调,也与瓷器产品特性相称。尺度缩小了,建筑设计就有了更多的人情味。

德化的新园区规划,把坡地当平地,横平竖直的路网布局缺乏和地形的结合。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对大自然要友好,更是城市品质的高低的评判标准。德化城市很有特色,就要抓住任何机会,彰显自己的文化,突出陶瓷之都的美名。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咨询——制造大市、历史名城的创新转型发展


苏州是制造业大市。2016年时,苏州GDP总量达地级市第一。工业总产值3.58亿,全国第一。这既是优势,也是隐忧。根据上版苏州总规资料,比较城市GDP与职工平均工资。可以看到苏州GDP高,但职工工资不高;但温州恰恰相反。这其实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江苏GDP高在外资,市富民穷。苏州市富民穷虽有改善,但科技创新能力仍有限。深圳、杭州等城市在经历创新转型之后,逐渐找到了新发展动力。深圳没有名校,靠的是吸引创新人才,原始创新。苏州和深圳曾经并驾齐驱,今年城市规划学会年会在东莞召开,东莞市长接见我们时,―开口就说东莞2016年GDP居地级市第二位,仅次苏州,把苏州叮上了。现在正打造广深创新走廊的中国硅谷,已有70家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装备制造企业的集聚,占全国总数10%。苏州核心技术是电子,低端代工,面临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压力。苏州必须创新,否则解决不了问题,不仅科技创新,更要全面创新。


正如苏州市原市委书记石泰峰书记(现任宁夏自治区委书记)在《对话苏州发展2015.9.25》所说:不能限于苏州人谋苏州,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庐山中。苏州园林知名,但园林思维是可怕的。小园林打造出大山林,只是个错觉,实际没有大世界。经济发展模式不转变死路一条。凤凰涅盘,不易,要烧的死去活来。谋创新,否则解决不了问题,不仅科技创新,要全面创新。深圳没名校、原始创新,关键是吸引创新人才。苏州菜很精致,很好吃,但为什么走不出去?淮扬菜、川菜走出去了。规划要摆脱小园林思维,就要有城市群的概念。苏州的规划尤其是要考虑和上海的关系,竞争还是合作共赢。城市总体规划,就是城市发展的顶层设计。


苏州的城市性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国家高新技术基地,长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我曾经在《微更新视角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城市设计》一文中读到:“古城文保和保控单位存在资源闲置,破败现象”,“平江街区现状常住18643人,其中外来人口占21%,人口密度1.96万人/km”。我在会上说,苏州的古城,超载严重,低收入,老龄化突出,与历史上作为名人聚居之地形成鲜明对比。苏州历史文化名城,若是缺少历史辨证观,历史可能成为前进的沉重包袱。古城要保护,但是古城的资源不应闲置和衰败。


这里引用一篇《旧金山商业时报》2016年报道,在线求职平台woo数据显示,在2015年希望离开湾区工作者中,37.5%对纽约感兴趣,2016年上升到47%。逃离硅谷,奔向纽约,美国出现了科技回归都市的现象,即“从硅谷到硅巷”。探究其发生原因,在于一是大城市是“问题”的发生器,会激发创新的灵感,城市不仅是巨大消费市场,更是产品迭代提升的试验区;二是创新概念已不局限于当年对芯片、半导体之类的技术创新,而更在运用互联网技术为商业、时尚、传媒及公共服务等领域提供解决方案,用技术来改革传统行业的模式创新;三是今天的年轻科学家们不同于以前的清教徒式的科学家。今天域市更加强调城市的高品质生活。所以,科技助力于老城更新,已成为众多国际都市的共同选择。以往,老城的传统产业往往是旅游、文化、商业等多属消费侧的产业,是数人头的生意,也造成了喧杂,外来游客降低了社区原住民的生活质量。而科研、研发作为生产侧产业,不但能带来更强的经济动能,而且能更好地吸引就业,并解决了环境干扰的种种问题。


马化腾说,腾讯的80%的研究人员在深圳,如果要走也可能是去上海,不会去广州。但上海房价更高,年轻人和初创企业最在意成本。纽约硅巷和伦敦东区成功第一要素既靠近市中心,又拥有较低商务成本。创新企业往往围绕低廉房租和风险投资而形成空间集聚。苏州可以利用毗邻上海,高铁半小时可达,古城文化氛围和低租金之利来吸引创新人才。正如改革开放之初,上海的星期日工程师到苏南乡镇企业所带动的“苏南模式”。


苏州吴中区的木渎智慧工业园定位高,意义重大,但不要忘了张江的教训,要注意产城融合,创造吸引人的环境。古城再生,不仅要“留”,更要“流”,山塘街,需要植入新功能。乌镇如果不加新功能,互联网永久会址岂能落此?拙政园,重点在于提升品质。苏州历史古城保护思想要变,要从景点旅游迈向全域旅游,提高整体价值。让背包族游逛大街小巷,激活古城,孕育硅巷。


总之,今天城市间形成为城市品质而竞争。创新型社会,城市竞争的着力点正由吸引资本,转为吸引并留住人才的竞争。因此,城市生活质量将成为决定创新型城市建设成败的关键。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咨询——以精明发展提高空间发展效率和品质


总体规划对青岛发展剖析了五大问题:一是空间扩张过快、功能碎片化;二是产学研结合不足,创新转化不足;三是文化特色消退、品质平庸化,难支撑国际交往和国际服务;四是人口服务等级的集聚能力不足;五是门户地位下降,高铁发展落后,区位边缘化。问题导向很好,但所引出的对策不够鲜明、针对性不强。


我认为,青岛问题关键归纳为以下两点。


“外”,空间扩张过度,造成分散、碎片化。土地利用低效。青岛经济密度每平方公里8952万元,仅为直辖市末尾的天津14933万元的一半,深圳的十一分之一。中心城区退二进三,贵地高用、廉地低用,优化土地使用,是普遍现象。但青岛的中心城产业空心化的问题,可能是没有按照产业价值链来重组产业布局,产业链的高端(营销、研发)应聚集,不能外迁,这可能是问题所在,而低端制造可以分散散。


“内”,空间扩张过度,造成人气不聚,创新环境氛围差。某次参加青岛科技园的考察,深有感触,东西两个科技园相距几十公里,太分散了,谁也长下大。青岛产业有“五朵金花”,今天还加上“高铁产业”,列车头、车厢的制造,本该很强,但研发上不去,产业难上新台阶。总规说青島人才在流失,出我意料,人气不聚、研发难成气候。中国城市规划与建设,要懂中国人的文化:“好山好水好寂寞,好杂好乱好热闹”。城市有人气,就容易催生商业服务、人际交流,思想碰撞,就会萌生创新灵感。创新型社会,城市生活质量将成为决定城市创新型建设成败的关键。


因此,青岛的城市规划策略中,首先,要强调“壮士断腕,精明收缩”。青岛空间格局是“一城两副六廊”,最主要是集中力量建设的胶州湾区,形成高端集聚、创新驱动,生态紧凑的湾区。其次,着力打造创新环境、社会氛围的同时,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实体产业是基础。全球城市核心功能仍然是流量枢纽与控制节点,因此,创新功能要服务于城市整体产业的提升。第三,中国进入休闲时代,城乡恩格尔指数分别下降到为34%和37%,生活方式将发生重大转变,从住酒店到住民宿,从吃大餐到风味小吃,从观光到度假。青岛的游客增长缓慢,邮轮母港也没火,原因在哪里?我感觉,就是青岛东部新区建设起来了,而老城中山路萧条了。最吸引游客的往往是具有丰富历史积淀的老城区,老城区的激活与复兴,也是精明发展的重要部分。


河南省空间规划成果评审——大区域格局中的差异化发展


空间规划提出趋势判断:“全省人口向以郑州为核心的大都市区聚集趋势明显”。这些判断符合国内外经验。日本从上世纪60年代起,每隔10年编制全国综合开发规划,试图解决城市与人口发展过密过疏问题,都以失败告终。如,第三次全国规划显示,新干线、高速公路网形成一日经济圈,产业向地方分散,居住人口向地方回流及半回流;但到了第四次全国规划中指出,已出现技术革新,信息化带来产业结构变化,产业与人口重新向东京集中。同样,欧盟在彼特.霍尔爵士主持下的平衡发展规划也失败了。


因此,空间规划原则“坚持集聚发展,促进均衡发展”,应改为“差异化发展”。河南整体而言,北部协同,东部承接,西部转型发展,南部高效生态。通过分类引导,细化产业指引。如,三门峡的义马煤矿,从煤炭里提烁蛋白质·纤维己初步成功,如何培育科技孵化和产业创新。焦作的孟州市,中原内配集团发动机核心零部件占国际市场15%。国内45%,气缸套产量世界第一。但研发团队不在孟州,如何保证持续性的产品更新。河南的历史文化极丰富,如仰韶文化、三门峡、函谷关、道德经等,但“等级高”而内容单一,吸引力有限。如,仰韶特色小镇,如何突破单一景点发展,实现多元融合的整体旅游效应。


兰州总体规划实施评估评审——新城区的集约有序发展


兰州是沿着黄河发展的带状城市。西部是化工工业区,苏联老大哥帮忙搞的。上一轮总体规划确定了新区建设,在兰州飞机场附近。规划设计的效果图很漂亮,但是多年过去了,房子盖起来了,马路很宽阔,但毫无人气。新区2011-2015累计投资1602亿,开发建设52平方公里里,平均每年13平方公里,高于中心城区年均增长9.5平方公里的扩张速度。但新区的GDP规模仅占全市6%,也就意味着土地利用效率极低,而城市基建投资过大。当年规划时兰州石化、兰州化工等企业明确表态10年内不会搬迁,可是总规还是规划迁新区。导致新区成为鬼城。


总结


我沿着黄河边走,发现兰州非常热闹,因为用地比较紧凑。黄河里有水鸟,黄河滩上有人放风筝。城市很生动有人气。习总书记考察北京指出: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兰州新区规划就是佐证。兰州的城市发展应当充分考虑新老城的土地有序发展,集约发展。

 

从福建的泉州、德化到江苏的苏州,再到山东的青岛,河南的郑州与甘肃的兰州,从东南到西北,难免浮光掠影,但可以对当前城乡规划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窥见大致。当前这个时代,投资竞争转变为人才竞争。营造生态、人文、创新之城,让人愿意来,并能留住人,营造创新的环境氛围将是城乡建设的新挑战。从过去的高速度转变为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强国做贡献。

 


陈秉钊 | 漫话当前城市规划中的问题与应对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