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本经历了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其智慧城市建设也有较好的基础。本周日本国际协力银行代表团就智慧城市建设合作事宜来我院作第二轮交流。日方代表茂垣哲野先生结合11月份来苏调研考察的情况,表示希望将我院确立作为优先级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见,加强中日民间和企业在智慧城市方面的合作将成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
日本:以节能减排为主题的智慧城市建设
日本是个能源和资源绝对稀缺的国家,对能源的外部依赖,使得日本社会具有强烈的危机感。据日本经济产业省介绍,自2011年大海啸发生核电站事故以来,日本核电站已停止供电,全社会用电供应只能依靠石油、天然气,用电成本因国际价格上涨不断上升,强化了日本的能源危机意识。比如:日本中央政府严格推进办公机构节能,在政府办公大楼内实行28度恒温控制;推广公务员不打领带的“凉爽服装”运动;全社会开展的节能激励和奖励机制。日本的智慧城市建设,基本以节能减排为主题。
从服务和满足家庭、社区需求出发,通过使用各种现代技术减少家庭、社会的能源消费开支,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重点通过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广能源资源需求的智能化、可视化管理。比如通过用电量、燃气、用水量的可视化图像或数字表达提醒人们节约使用;利用太阳能,甲烷气体、地源热泵发电,开发储存转换系统供应家庭生活应急用电;通过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帮助人们选择更节能的出行方式等。
我国应当吸收借鉴日本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和服务。日本以促进资源节约为切入点,不仅符合国家的能源战略,也因为接近市场需求,始终与家庭和社会需求相结合,为大批企业提供了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是长期可持续的。建议在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思路中,应从资源节约利用的角度,充分吸收日本的能源资源节约技术和经验。
智慧城市建设既要针对家庭社会需求,更要考虑如何降低成本。日本从节约能源入手,通过长期降低能源消耗来弥补成失。而我国的智慧城市,尚未考虑到政府成本和社会成本。而我们的智慧只是从服务入手,还未和降低成本紧密结合,会遇到推广上的麻烦。
建立基于中国国情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我国人口规模巨大,涉及的城镇化人口也是世界第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资源基础条件差异决定了我们的城镇化模式不能过多地走欧美模式,而应该更多地学习日韩国家集约、绿色、低碳、高效的经验。要尊重我国国情和互联网优势,建立适合我国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
从家庭和社区入手,应该是我国未来智慧城市的重点。一方面有利于减少政府成本,防止新一轮政绩工程的出现。另一方面直接针对社会需求,建立市场化的智慧城市模式。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把智慧城市推进的重点放到家庭上来,从社区切入,有利于企业更好地根据社会需求,针对性制定方棠,也有利于反过来,在家庭和社区完善的基础上,开放技术接口,倒推政府管理方式的改革。
稳步推进,以新的社区建设作为样板,形成示范效应。在国内大城市和旧城,推进智慧城市成本较高,涉及因素复杂,目前推广有一定困难。但是在一些特大城市郊区的新社区开发项目、新园区项目上,可以尽早植入智慧城市理念。把过去政府和开发商过多关注的视觉理念,转移到宜居、低碳、方便和智慧的理念上来。既可以尽快地形成样板,还可以探索房地产开发由短期行为转向长期智慧服务的模式。稳步推进,则是由小到大,由新到旧,由家庭向社区逐步向政府的智慧管理过渡。
加强中日民间和企业在城镇化的智慧城市方面进行合作。当前中日关系尚处于不稳定期,大量的日本企业并不满意政府和媒体的作为,有特别强烈的合作和交流愿望。我们和日中经济协会、日本海外生态项目推进会进行交流期间,他们希望就中日民间以及企业之间就城镇化问题展开交流,也希望就智慧城市方面的内容作为切入点。我们打算,在已经开展的城镇化民间交流研讨的基础上,建立市场化的中日城镇化民间和企业推进合作机制。吸取和借鉴日本在智慧城市、低碳节能的先进技术,为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所用。
本期《凤凰视点》根据我院《凤凰周刊﹒城市》香江评论栏目文章整理,原文作者为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主任李铁。
订阅:
1、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号”关注
2、微信号搜索“jupchina”
3、查找公众号“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分享: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转发给朋友
更多资讯:
点击右上角的查看“官方账号”查看历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