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6日,由北京市建筑高能效与城市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联合发起、共同主办,特邀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城市生态与节能论坛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举行。图为原国家建设部部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汪光焘 。
原国家建设部部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汪光焘在题为《推动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率先取得突破——以大气环境改善为例》的报告中,从近日全国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讲起,介绍了京津冀地区大气环境的进展以及现状情况,提出大气污染的治理理念要由传统的属地治理转向协同治理。
汪部长表示,解决当前城市生态存在的问题,首先要研究各个时期城市发展、城市规划与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城市生态保护和修复关系的相互关系。要运用系统论思维来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六大系统:第一,城市生态系统的构建对自然生态系统自然调节能力、物种及其生境的干扰影响。第二,土地利用与水生态系统。第三,节能和能源利用与大气污染。第四,城市下垫面变化与城市局地气象。第五,物资流动与固体废弃物处置。第六,前五个系统建立联系的数字化系统。
汪部长表示:“只有用符合城市生态系统的理念和要求,这样重新审视城市规划建设的有关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在城市的发展中把城市生态保护好,这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因此,要转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理念,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重新审视所在城市的定位,全面贯彻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坚持依法规划建设管理城市,创新城市治理机制和体制。
汪部长指出,环境质量改善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的核心,要贯彻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一系列精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坚持城市生态保护和修复贯穿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我们规划建设的目标,不仅要针对人的需求,更要把人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结合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