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区域差异:证据、理论与政策含义
Regional Inequality in Europe: Evidence, Theory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源自: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2019,19(2): 273-298
作者:Simona Iammarino, Andre’s Rodriguez-Pose and Michael Storper
推荐:魏宗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weizongcai@scut.edu.cn
区域间的经济差异已经成为欧洲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及政治稳定的威胁,导致本应扩大繁荣和创造机会的市场过程和政策难以起到预期的充分效果。当前,为响应所面临的不同发展挑战和机遇,欧洲已形成了多种区域经济绩效模式。但无论是主流还是非正统的理论,在解释这些区域发展轨迹的存在以及它们之间收敛过程的缺陷时均存在不足。这篇论文提出了“对地方敏感的分布式发展政策”(place-sensitive distributed development policy),其与欧盟经济发展框架正在推进的政策改革基本一致,但有两方面的改动:第一,讨论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要素流动对财富扩散的作用;第二,试图克服欧洲范围内地方中立的或者一般性的地域政策本身不能解决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局限。作者提出的对地方敏感的分布式发展政策旨在解决区域人力和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能兼顾增强欧洲最发达地区和增加工业衰退和欠发达地区发展机会,从而推动欧洲更加均衡的发展。这对中国正推进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克里斯托弗·雷恩的1666伦敦规划带来的长期影响
The Long After-life of Christopher Wren’s Short-lived London Plan of 1666
源自:Planning Perspectives, 2018, DOI: 10.1080/02665433.2018.1552837
作者:Michael Hebbert
城市再生愿景:伦敦奥运会后10年的遗产再生设计
Futurescapes of Urban Regeneration: Ten Years of Design for the Unfolding Urban Legacy of London’s Olympic Games, 2008-2018
源自:Planning Perspectives, 2018, DOI: 10.1080/02665433.2018. 1541757
作者:Juliet Davis
推荐:傅舒兰,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fushulan@zju.edu.cn
本期介绍来自《规划视野》的两篇论文,均为针对伦敦城市的案例研究。分别涉及伦敦城市发展的两个重要历史节点——1666年伦敦大火后城市重建(Michael Hebbert, 2018)与2012年伦敦奥运(Juliet Davis, 2018)。迈克尔·赫伯特一文主要针对业已成为规划传奇的雷恩方案——克里斯托弗·雷恩在1666年伦敦大火后提出的巴洛克式规划方案。文章运用丰富的史料,对已经成为公认说法的失实表述提出了质疑,并对其在伦敦重建过程中产生的实际影响和历史作用进行了全面的重审。朱丽叶·戴维斯一文则主要追踪了伦敦奥运举办前后、有预见性地围绕“奥运遗产再生”展开规划实践的10年。论文通过对过程中发展出的规划框架、机构设置、规划方式(legacy planning and urban design)及其作用关键点等的全面梳理,证明了奥运遗产再生规划对振兴伦敦东区产生的重要影响。通过比照阅读两篇文章,还可以对规划史案例研究展开的两种不同方式,做进一步体会和理解:一种是通过逻辑性的史料组织,对看似公认却经不起常理推敲的说法,提出挑战与新的见解;一种是在考察一定时期的规划实践与现实发展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基础上,总结经验。
相关阅读
排版:徐嘟嘟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际城市规划):书刊导览 | 期刊导航(20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