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观点杂谈#国家公园当成为公园国家的试验田

观点

杂谈

国家公园当成为公园国家的试验田

在日前召开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透露,我国正加快国家公园立法进程,明确国家公园设立标准和程序要求,构建并完善国家公园标准规范体系,推动各类自然保护地整合。目前,全国共有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涉及青海、吉林、黑龙江等12个省份,总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


笔者认为,我们要建设国家公园,也要建设公园国家。当下,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就是因为其中饱含着人民群众对美丽中国、美好生活的向往。

#观点杂谈#国家公园当成为公园国家的试验田

飞鸟不知边界,虎豹无分政区。目前,我国已建立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重叠设置、多头管理、边界不清、权责不明等突出问题。青蛙在水里游就归渔业部门管,跳到岸上归林业部门管,被抓了由公安部门管,卖了归工商税务部门查……想要彻底改变“七八个部门管不好一只蛙跳”的局面,就要充分借助当下机构改革气势如虹、势如破竹的良好局面,大力改变以部门设置、以资源分类、以行政区划分设的旧体制。特别是在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体制下,同时处理好跨地域、跨部门的“块块”问题,以及从中央到地方的“条条”问题,告别条块分割,整合优化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构建新型分类体系,实施自然保护地统一设置、分级管理、分区管控,实现依法有效保护。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不能独立于这一自然共同体以外。国家公园强调生态体系的整体性保护,而人则是保护行动的主体和承担者。国家公园不能把人类与自然进行简单地物理隔离。特别是我国人多地少,不像北美等国拥有大范围的荒野地、无人区,因此也绝不能像那些国家一样,以保护为名驱逐原住地人民。


国家公园应是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的生态资源。目前我国很多自然保护地集体土地占比较高,无论是转化为全民所有,还是对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林地、草地)实行用途管制,或当地居民易地搬迁,都必须严格按法定程序办事,决不能行政手段“一刀切”,把“为人驱兽”变成“为兽驱人”,影响域内群众生计和脱贫攻坚工作。要按中央要求,创新管理模式,引导社会力量特别是当地居民参与。国家公园是人民之福,也是人民之事,公众参与共建水平,事关国家公园建设得失成败,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公园国家的内在要求,国家公园本身就肩负着公园国家建设试验田的使命,就是探索在我们全部海陆国土之上,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之路。国家公园不是地方部门利益的“唐僧肉”,也不是百姓不得触一叶的“皇家禁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属于当代人,又属于未来人。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国家公园具有全民性、公益性、共享性,全民共享理所当然包括属于后代子孙的代际共享。我们要有这样传之万世的大局意识,在重视生态保育,确保子孙后代永续利用的大局观、未来观之下,合理地科学研究、普及教育、体验分享,让世世代代炎黄子孙都能体验宋山明水、汉莺唐啼的美丽中国。(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观点

杂谈

TOD模式下自然资源
开发利用管理的策略选择
随着管理体制改革,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思路发生了重大变革,从按资源类型分割管理转向整体管理,从单一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转向提高资源利用的系统效率。在此背景下,以何种方式统筹推进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成为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公共交通导向开发(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是一种通过改变城市发展用地方式系统解决土地资源紧缺、能源消耗过大、空气污染严重等问题的新的发展模式,兼容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的核心目标,通过改造完善,可成为今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的重大策略。

#观点杂谈#国家公园当成为公园国家的试验田

推进TOD发展的政策建议 


健全协调机制。一方面,由于TOD的实质是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目标是提高资源系统利用效率,因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政策和目标导向对TOD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TOD意在通过建立住宅、产业、交通、公共设施、开放空间等用地的有机联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出行方式等,达到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发展目标。为实现TOD全方位效益,需要协调和平衡各层级政府、公共交通机构、开发商、社区居民等各方土地利用的目标和权益。


完善政策体系。一是完善空间规划体系。按照“多规合一”要求,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控制线的基础上,不同层级的空间规划应按照TOD发展理念,最大限度地实现土地利用、产业布局、交通建设等相关空间格局的有机组合。二是强化政策组合。运用用途管制和用地政策,建立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住房保障、公共交通建设、教育、医疗、文化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土地利用功能的有机联系。三是改革土地利用管理政策。适应功能混合、联合开发等土地综合开发的特征,转变按单一用途、单一宗地开发利用管理思路,创新和完善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的供应、价格、监管等政策。


推动地方实践。按照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求,会同有关部门,选择部分地区,组织开展试点,以实现TOD全方位效益为目的,按照城市型、近郊型、远郊型,以城市社区、建制镇、行政村为单位,区分轨道交通、铁路交通、快速交通、公共汽车等多种公共交通方式,结合建设用地整治、低效用地开发等工作,以填入式、新建式为分类,开展多层级、多类型的TOD模式探索实践,形成可复制、利推广的试验成果。


加大宣传力度。TOD模式目标多重,模式多样,主体众多,运行机制复杂。推进TOD发展,实现其全方位效益,需要政府、企业、居民等参与者对TOD的目标、模式有充分的认知并达成共识。从当前实践看,媒体介绍的所有案例几乎都集中在发达地区的轨道交通、铁路建设领域,反映出对TOD的认知仍缺乏广泛性。因此,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对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宣传,对全面推进TOD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深化理论研究。美国的TOD是针对城市蔓延引发的资源环境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虽然我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但比美国更为复杂,不仅有城市的蔓延,而且有乡村的蔓延;不仅有工业化特征的郊区蔓延,而且有后工业化的郊区蔓延。由于问题更为复杂多样且形成机理不同,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在推进和总结地方实践的基础上,深入挖掘TOD的理论价值,不断拓展TOD的内涵外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TOD理论体系,指导实践。(来源:中国土地)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南京规划资源):#观点杂谈#国家公园当成为公园国家的试验田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