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垂直落差120米漂流,南京江宁废弃矿坑治理新玩法

近日,江宁区东山街道的佘村社区,因为“一条龙”火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佘村社区利用废弃矿坑资源打造的“龙出没”穿越漂流项目,正式“开漂”,4处90度急速弯道、极速入水设计多达5处……家门口就能畅玩的刺激穿越漂流,迅速吸引了大批南京市民的到来,为原本废弃破败的佘村矿坑增添了无穷乐趣和巨大商机。


刺激
垂直落差达120米
龙出没穿越漂流景区的建成,填补了南京夏日专业漂流项目业态的空白,市民又多了一个避暑纳凉的绝佳选择。
龙出没穿越漂流项目全长2公里,垂直落差达120米,俯冲最大落差15米,拥有16级超大刺激落差,4处90度急速弯道,极速入水设计达5处之多。
在现场,一条70多米长的橙色“巨龙”顺着山脉蜿蜒而下,游客乘着皮划艇从山顶出发,穿梭于密林飞驰而下,落入偌大的“天坑”,旋即又进入神秘的隧道。经过大大小小十几道关口的搏击挑战,最终滑入一个巨大的“起艇池”。

垂直落差120米漂流,南京江宁废弃矿坑治理新玩法

垂直落差120米漂流,南京江宁废弃矿坑治理新玩法

据了解,项目一期工程以惊险刺激的山地漂流为主导,并辅以丛林穿越、卡丁车俱乐部、爱心湖、荷塘抓鱼、晃晃桥等亲子游产品。在漂流现场,东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前,这里只是一个废弃的矿坑,不仅影响环境,而且还有扬沙起尘、山体滑坡的隐患。现在这里的优美环境和漂流项目的引入,无不得益于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持续治理。” 

垂直落差120米漂流,南京江宁废弃矿坑治理新玩法

垂直落差120米漂流,南京江宁废弃矿坑治理新玩法

他所说的矿山整治,便是2012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全国首批重点支持建设的33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建设项目之一的南京市麒麟科创园青龙山沿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
惊叹
这里原是山体滑坡隐患点

该示范工程分为北部治理分区、中一治理分区、中二治理分区和南部治理分区等4个分区,对南京市加强“两型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佘村漂流项目,便位于中二治理分区中的佘村东段(江宁区)。

垂直落差120米漂流,南京江宁废弃矿坑治理新玩法

    由于为露天“斜坡式”开采,环境保护意识淡薄,该治理区矿山初期开采重开采、轻治理,盲目开采、采富弃贫等不规范开采,造成了治理区内地形破碎、坡高壁陡,矿坑、孤丘残坡凌乱分布,植被破坏、土地退化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与周边树木茂盛、郁郁葱葱的自然环境极不协调。
在掠夺式不规范开采方式下,区内地质灾害隐患严重。根据现状调查,区内坡体节理裂隙及采石震动和爆破影响,坡脚可看到大量崩塌体,坡面上危岩孤石随处可见,危岩孤石在雨水等外力作用下随时可能发生崩塌地质灾害,坡面存在大量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

垂直落差120米漂流,南京江宁废弃矿坑治理新玩法

围绕 “绿色南京”“森林城市”的建设目标,遵循“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建则建”的原则,青龙山沿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目的是为了消除矿山地质灾害隐患,恢复生态环境,使废弃的矿山与周边优美环境融为一体,彻底改变南京市东大门青龙山沿线中部地区生态环境。废弃地综合整治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后备建设用地,缓解了土地供需紧张的矛盾,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垂直落差120米漂流,南京江宁废弃矿坑治理新玩法

佘村东段治理内容包括坡面治理、矿区废弃地治理,总治理面积0.892km2,逐步恢复了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开拓了城市空间。示范工程建设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为手段,恢复重建“青龙山—紫金山”生态廊道,推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以矿山废弃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为主要特色,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地方经济和谐发展。
修复
重塑南京东大门形象

通过削坡清坡和挖掘残留山体,露采高陡边坡的坡面危岩、孤石得到清理,消除了坡面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在坡面及坡底修建了全面的截(排)水系统,有效防治水力冲刷、浸蚀坡面。同时,采用最新坡面绿化技术——挂网客土喷播、普通喷播等复绿技术,恢复坡面植被,草灌木等植被对坡面岩土起到固结作用,进一步增强了边坡的稳定,恢复了矿区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实现了明显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根据矿山地形地貌结合工程治理需要,该治理工程分为边坡A区(A12、A32、A4、A8)、废弃地B区(B2、B6、B7)和保留山体C区(C12、C22、C32)三个大区,计10个亚区,挖掘土石方工程量100万m3,坡面整治及绿化面积0.17km2,废弃地平整面积0.56km2。

垂直落差120米漂流,南京江宁废弃矿坑治理新玩法

坡面治理区(A区)
A12区为南侧边坡,边坡坡度一般在50°~60°,局部达70°,坡高最大约50m。设计采用削坡减载的方式对边坡进行处理,以降低坡度,保证边坡安全稳定,设计最终边坡角为48°。坡面采用挂网客土喷播技术进行复绿,并进行补植。
A32区为南侧边坡,边坡坡度一般在45°~50°,局部达55°,坡高最大约25m。设计采用削坡减载方式对边坡进行处理,以降低坡度,保证边坡安全稳定,设计最终边坡角为52°。坡面采用挂网客土喷播技术进行复绿,并进行补植。
A4区为南侧边坡,为B2区与山体过渡带,边坡总体坡度约20°~30°,边坡高度20~30m,由于坡脚部位仍需进行切破,设计对切坡后,边坡缓按35°坡面角削坡减载,保证建筑用地周围边坡的稳定性,坡面采用普通喷播绿化,并进行补植。
A8区为北侧边坡,为B6区与山体过渡带,边坡总体坡度约30°~40°,边坡高度20~50m,设计对原缓坡按照35°削坡减载,保证建筑用地周围边坡的稳定性,坡面采用普通喷播绿化。

垂直落差120米漂流,南京江宁废弃矿坑治理新玩法

废弃地治理区(B区)
废弃地治理区主要规划为建设用地和林地,采用撒播草种的方法进行简单复绿,以防止水土流失、避免造成扬尘污染及视觉污染。
B2区位于治理区南侧,该区域地形由西向东逐渐降低,利用削方和残丘方量对区域内填低,最终形成坡度不大于10度、标高为80m~45m的自然缓坡。
B6区位于治理区北部,该区域地形由西向东逐渐降低,利用削方和残丘方量对区域内填低,最终形成坡度不大于10度的由92m~70m的自然缓坡。
B7区位于治理区中部,该区域原始地形相对平坦,对区域内进行整平,形成+45~+70m平地。

垂直落差120米漂流,南京江宁废弃矿坑治理新玩法

矿区中部废弃地与矿坑现状

期待
二期网红业态等你来解锁
佘村东段矿坑整治一期工程共持续了3年时间,从坡度调整到植被修复,再到道路的修葺……如今,废弃矿坑焕然一新,尘土不再“飞扬”、道路不再崎岖。山脚下的古村落也获得了重生。东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这样描述到:“2013年施工队刚进场时,矿坑周边都是光秃秃的,非常难看。经过3年时间的整治修复,目前已经绿意盎然。

垂直落差120米漂流,南京江宁废弃矿坑治理新玩法

矿区中部废矿堆场现状

通过对示范工程治理区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实现了消除环境污染、关闭矿山和废弃地平整连片植树复绿的目标。治理区的矿区地质环境得到了较大改观,与东郊风景区良好的自然山水生态环境相协调;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确保了周边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净化了空气质量,改善了青龙山生态走廊的投资环境,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场所。

垂直落差120米漂流,南京江宁废弃矿坑治理新玩法

“生态整治修复后,我们就在思考怎样利好用好自然景观的优势,为当地居民创造收益。”该负责人表示,“既能带动周边村子的经济发展,也能让新的业态成为整个景区的配套,形成景区的特色和吸引力,最终形成双赢、多赢的局面。

垂直落差120米漂流,南京江宁废弃矿坑治理新玩法

如今,亮相仅两个多月的“龙出没”穿越漂流景区,不仅修复了昔日“城市伤疤”,为游客们提供了夏日玩水休闲的好去处,而且更为社区带来了经济效益。未来,景区二期将规划龙出没乐园、玻璃栈桥、山地滑草、跑马场、山塘垂钓等网红业态。

废弃矿坑的新玩法,正等着你去解锁!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南京规划资源):垂直落差120米漂流,南京江宁废弃矿坑治理新玩法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