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
读
曾任通用电气集团CEO的杰克·韦尔奇说过:“如果我们对一项业务的长期竞争力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那么终将有一天业务会陷入困境,这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上回说到传统公交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与机遇,转型升维迫在眉睫,这一次我们来正式开启救赎之旅。拒当时代弃儿反击之重启战斗准备,我们的武器是——那个你可能熟悉而又陌生的——MaaS。
作者:刘音希,清华同衡 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所 规划师



01
从哪儿来
MaaS的概念和起源

自此,工程领域和学术领域对MaaS展开了丰富多彩的探索与实践。MaaS以其方便、可持续、有助于减少交通拥堵、有助于降低交通成本等优势,成为交通运输领域最热门的发展方向。


我们可以把MaaS理解为一种服务承诺,意味着用户总是可以得到从A点到B点的门到门的解决方案。MaaS的吸引力在于其提供给用户的自由和多样性,为用户提供最有价值的解决方案,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并解决出行过程中的一些不适,如拥堵、危险等。最有价值的解决方案不限于最快或性价比最高的,还可能是最安全、最健康、最环保、风景最美或提供最好的出行途中的工作条件等。
MaaS最终的目标是将交通出行从“工具占有”转变为一种服务,把原来通过拥有一种交通工具解决出行问题的方式,转变为把出行作为一种服务来消费。即人们不再购买交通工具(小汽车、自行车等),而是通过购买MaaS平台的服务来满足其个性化的出行需求。因而,MaaS是一种有效的交通资源配给优化方式,是交通供需关系的有机协调,是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极大化的新模式。
02
来干嘛的
国际和国内案例介绍
世界各地尤其是欧洲地区已兴起了对MaaS系统的试点与长期应用,目前全球共有数十个基于MaaS概念的APP在运行,服务于欧洲、北美、远东地区的50多个城市。

我们搜集整理了部分案例,在此简要总结各自的一些特点,带大家了解当前MaaS系统的应用现状。

(图中logo及App展示页面源于谷歌)
正当MaaS在国际上混得风生水起之时,优秀如阿中当然也在不甘落后的搞事情。一些出行商如百度、滴滴等都在尝试整合多种交通方式,虽不是按照MaaS的模式打造,但是也有了一定基础,可为今后我国MaaS从“智能交通”向“智慧出行”的转变提供支撑。与此同时,近几年国内交通科技公司也在各大城市展开了一些先行实践,不同公司的产品特征、运营流程以及服务模式各有特色。

(图中logo源于百度)
综上,从世界范围来看,MaaS已经开展了多种多样的试点与应用,但其实长期稳定发挥规模效益和范围效益的MaaS系统甚少。此外,现在MaaS仍处于发展初期,成熟完善的MaaS体系仍有待进一步探索,MaaS的现阶段成果距离其预计的目标尚有一段路要走!
因而,积极建设更高水平的MaaS,不仅能够为交通运输、社会经济、百姓民生等方面带来极大效益,更能为世界提供先进的MaaS发展经验。
特征总结
看到这里,有没有觉得对MaaS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呢?还没有也没关系,我们帮你再来总结、理清、夯实一下,九大特征结合运用思路,只为让你感知到一个真实具象的MaaS,离“美好出行”再近一点点。

-
交通方式整合
除常规交通工具外,考虑到城际间出行,还可囊入长途公共汽车、火车、航班和渡轮等。
-
计费方式选择
可提供两种收费选择:“移动性套餐”和“现收现付”。前者提供多种运输方式的捆绑,包括一定数量的公里/分钟/积分,可用一个月的额度进行支付;后者则根据每次服务进行收费。
-
统一平台
整合旅行计划、预订、票务、支付和实时信息等。包括其他有用的服务(如天气预报、与个人活动日历同步、出行历史报告、发票和反馈等)。
-
多方协作
协同移动性需求者、运输服务供应商和平台运营商。其他行动者也可以进行合作(如:地方当局、支付结算、电信和数据管理公司等)。
-
技术集成
包括电子设备(如移动计算机和智能电话)、移动互联网网络、GPS、电子票务和电子支付系统、物联网等。
-
需求导向
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典范。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制定出行服务(如多式联运、计划性行程和需求响应型服务等)。
-
用户接入
终端用户需要加入平台才能访问可用的服务。注册后的账户对于个人或在某些情况下对于整个家庭都是有效的;订阅服务不仅方便使用,而且使个性化服务成为可能。
-
个性化选择
根据用户的个人资料、表达的偏好和过去的行为(如出行历史)向用户提供具体的建议和定制的行程方案。
-
定制化服务
根据用户喜好修改所提供的服务选项,以更好地实现其出行体验。
03
到哪儿去
需要应对的挑战
虽然科技的发展、理念的更迭给MaaS的发展带来了极佳的基础条件,但是,MaaS的实践仍然具有极大的挑战。
-
管理体系框架匮乏
由于MaaS系统需要集成多种交通方式,并且要实现协调运作、“一体化”支付等运营模式,因而需要各个交通服务供应商的有机配合。然而,促进MaaS系统各个环节的活力,保证各类交通服务得到有效的布置,需要一套完整的管理框架体系。该管理框架体系包括: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管理章程、绩效评价体系等。这一管理框架体系,往往需要打破边界,打破政府与MaaS运营商、交通服务供应商之间的边界,打破不同行政区之间的区域边界,打破不同交通方式间的管理边界。这是MaaS系统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决定其稳定、可持续的必要环节。包括标准的制定、政府和市场的参与程度、服务范围的确定与把控、公平性问题、利润的分配等……这些都是管理框架体系需要注意和规范的问题。
-
参与者的目标不一致
MaaS的各个参与者,其目标有待统一。MaaS系统应该是以社会效益最佳为目标,提供交通运输服务。其中的政府角色,基本上能够保证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参与MaaS的系统建设;而部分交通服务供应商属于自负盈亏的企业,其目标更倾向于经济效益最大化,因而可能违背了MaaS系统的初衷;MaaS系统的用户,一旦体验了MaaS优质的服务,可能诱发更多不合理出行,甚至是过度的汽车出行,违反了绿色出行的目标,不利于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因而,需要在MaaS系统建设过程中,通过税收、补贴、奖励机制等方式,实现各个MaaS参与者的目标汇聚,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
平台开发难度大
MaaS亟需开发出一个处理能力极强的交通运输供需交互平台。MaaS系统需要管理众多的交通供给端,并且均衡其资源配置,协调其运营效率,划分其收入结算;MaaS系统需要掌握全方位用户数据,包括需求、偏好、出行计划等,并且与用户保持实时的交互与信息传递;MaaS系统需要进行高速实时的交通供给规划与交通需求响应,需要以社会效益最优为目标不断进行优化计算。因此,MaaS应该是一个处理效率极高的平台,实现MaaS的各类功能。
-
信息安全亟需保证
由于MaaS系统运营依赖数据共享、数据开放,因而需要保证各类数据在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处于安全状态,保证各方的信息安全。使用者是否愿意车辆共享以及信息透明化?服务提供者是否愿意被实时监测?基于数据得到的成果是否都是为了用户得到更好的体验?因此,需要建立诚信系统和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维护用户、交通服务供应商、政府以及各个参与者的信息安全。
又说了这么多,这次说得有点多,先好好消化一下吧。
未来可期,前路漫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咱们,下个路口见。

未来城市出行服务系列报道
立足时代背景,挖掘现有问题;引入创新理念,畅想未来出行;探索技术思路,重构出行系统;搭建政策框架,实现平台运行。四步带你了解基于MaaS理念的公共出行一体化服务系统规划研究。
陆续发布,敬请期待 ··· ···
2. 畅想未来:城市出行的未来在哪里?
3. 技术探索:未来究竟会是什么模样?
4. 实践路径:敢问路在何方?
感谢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李瑞敏团队的支持
排版|王淑芸
封面图/图片|佛山项目组
供稿|清华同衡 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所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华同衡规划播报):城市出行的未来,来者何人? | 未来城市出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