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搞村镇的都关注了我们——

2019年9月6日,以“汇流/从天津到北京”为主题的建筑分展开幕仪式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主体主体坛成功举办。
此次展览在“汇流/从天津到北京”的主题之下,以“改造”为关键词,分为“城市改造”与“乡村改造”两大板块,邀请到请了北京、天津一带共14组团队、21人次参展,其中包括设计院建筑师团队(张华,任军,郭海鞍,姜娓娓,陈天泽,关英健,甄明扬,田恬)、事务所建筑师团队(狄韶华,王振飞,卜骁骏,张继元,张曙辉,王淼,王求安,张东光,刘文娟,申江海)、高校教师(赵劲松,韩文强)以及文化传播CEO(王成福)。
主持人:黄元炤
ADA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建筑历史研究所
开幕仪式的主持人ADA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建筑历史研究所黄元炤先生表示,此次展览作为2019北京国际设计周的一部分,是继五月份在天津举办的“2019天津国际设计周建筑分展”基础上,将内容进行扩充优化以后延续到北京的巡展。这样的变化本身也再次体现了“改造“这样一个关键词。同一主题在不同地区的变动和展现方式以及希望传达出的价值理念成为此次开幕式热议的话题。
致辞:宋昆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党委书记
开幕式首先由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党委书记宋昆开幕致辞,他高度肯定了此次展会。展会经过多年的成长,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吸引了更多的中青年实力派设计师加入到其中,为广大观众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盛宴,更是对建筑思想和潮流的引领。
开幕式现场
随后,观展嘉宾及观众共同跟随设计师的脚步,逐个走到作品旁,聆听设计师对作品的讲解,以及从天津到北京后对作品的众多感悟。近来在国际上获得七项大奖的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张华工作室总监张华,中国建筑学会小城镇建筑分会秘书长、中国建筑设计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乡土创作中心主任郭海鞍,以及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姜娓娓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姜娓娓,天津市规划院愿景公司总景观师(西井峪设计师团队)田恬,第一实践建筑设计创始人/主持建筑师狄韶华,天津市天友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建筑师任军等设计师纷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了作品的内容、理念和独特之处等。
按发言顺序排序
中国建筑学会小城镇建筑分会秘书长、中国建筑设计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乡土创作中心主任郭海鞍,以崔愷院士倡导的微介入理念,展出了昆山实践、寿山实践、绩溪实践、北京周边等城乡实践项目。他们创造性地进行了有机更新设计,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受到了各地政府和当地村民的赞誉,在建筑设计行业也引发了新的思考。
其中,昆山西浜村昆曲学社项目采用本土材料竹子,将竹子和昆曲文化巧妙结合搭建戏曲舞台,利用当地的河道水网再现繁华景象,新筑巧妙融合进老村庄,不仅唤醒了村民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和记忆,也增强了村镇的文化凝聚力,激发了创造活力。
祝家甸村砖窑改造项目为一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老砖厂改造,改造后主要包括展厅、砖艺手工坊、多功能厅及一些配套小教室。
建筑基本维持原有格局和风貌,呈南北走向,对着湖面。建筑外形维持原貌,保持乡愁记忆,风格色彩与原来的厂房一致,屋面上用有机玻璃的透明瓦替换掉原本破落的旧瓦,整个项目以钢为骨,以砖瓦为表皮,没有多余的装饰。
伴随着砖窑文化馆项目的启动,金砖工艺与文化再次深入人心,使得当地村民改变了对烧砖的传统态度,增强了地域自豪感的同时也意识到本村传统文化潜在的市场价值与内驱动力。
郭海鞍先生向来宾和参观者做设计理念讲解
与会嘉宾认真聆听
开幕式座谈气氛活跃欢笑不断。除了各位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思考方式的交融碰撞,大家还分享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师徒情谊,多方面多角度地为我们呈现了一位位立体的建筑师,他们也是一群热爱生活,又充满情趣和思想的人。伟大的设计往往就是他们这群人在不经意间闪耀出的智慧光芒所造就的,他们在彼此碰撞与交流中催生这种智慧,为人们和社会奉献出伟大的作品。
最后,开幕式在欢声笑语中以合影顺利落下帷幕,但展览将持续至9月15日,欢迎各位莅临中华世纪坛,近距离感受大师们的作品风采,预祝此次展览取得圆满成功!
展览地点:北京中华世纪坛主坛体一层综合展厅
展期:2019年9月6日至9月15日9:00—17:00(每逢周一闭馆)
商务合作:18515058855(微信)
邮箱联系:xcyczjs@163.com
扫描二维码关注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乡村与城镇建设):【委员风采】小城镇建筑分会秘书长郭海鞍带队参加“汇流/从天津北京”北京国际设计周建筑分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