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陈越,浙江大学建筑学学士,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硕士,墨尔本大学城市设计硕士。舟山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墨尔本长期以来占据世界最宜居城市的首位,其规划在其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请来陈越总规划师,为我们介绍一下墨尔本的规划以及她的感想,并可关注她的微信公众号《蕾娜塔的海鸥日记》———徐磊青
结构规划是战略规划下一层级的规划,兼顾中国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两方面的内容,本文将以“布朗斯威克结构规划”(Brunswick Structure Plan)为例,介绍澳大利亚结构规划的基本设计内容。
(一)概览
各规划的层级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战略规划和结构规划为法定规划,而规划手册为规划审批依据文件汇总,含图、表、条文式说明,侧重于控制范围与具体指标,足足有1000多页,相当于一部地方性法典。
(二)战略框架
1、共享文化遗产;
2、全球性问题的本土化对策;
3、由健康的交通模式串联的社区;
4、由街道、场所和空间组成的丰富网络;
5、强势经济发展下的就业和服务;
6、促进艺术、文化和娱乐活动;
7、为全体居民服务的进出口、公共设施和居住环境。
卷一的末尾给出了基本的规划目标和规划政策,该规划旨在:
1、发展一个更密集的活力中心,鼓励投资,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基础设施,改善建筑环境,并确保有效开发土地并与其环境相结合;
2、确保有一个支持地方规划和土地使用目标的适当政策框架;
3、尽量减少互相竞争的土地用途之间的冲突;
4、概述一个规划框架,以指导未来的发展和增长,并管理变革的影响;
5、在今天相关经济环境下,加强活力中心的经济作用,确保稳健、多样化和具有竞争力的经济支持当地社区需求;
6、支持从传统制造业和工业用途过渡到新的经济活动,如商业服务机构和面向出口的商业服务。
同时,还以图件方式框定了土地利用规划。


(三)街区规划
“街区规划”相当于对卷一“战略框架”的局部节点放大,更详细地约定了主要街道两侧的规划控制要素。由于澳大利亚很多独立或联排式住宅是私有产权,所以规划中对私有小住宅区域未做干预(见图中浅米色区域),而对这些小住宅的制约规定则在“规划手册”中以条文的形式体现。
街区规划关注的几个侧面跟战略框架类似,如土地利用、交通模式、公共空间等,在每一个侧面也提供了更为具体的规划目标,如在悉尼路交通模式里提出了以下几条规划目标:
1、改善机动车、行人、自行车与阿普菲尔德火车线路的交叉点;
2、确保阿普菲尔德共享路径满足日益增长的使用者需求;
3、确保悉尼路维持其社会、经济、交通功能的平衡性;
4、通过改善步行系统的渗透性和提倡步行者庆典活动的多样性来鼓励步行行为;
5、改善火车乘客的步行体验,包括到达火车站和穿越火车线路的便捷性。
(备注:由于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其城市地铁系统除了在CBD区域使用地下轨道行驶以外,大部分线路都位于地面之上,所以一般称之为“火车(train)”。)
6、为应对人口增长,确保高质量运行的公共交通系统。
7、确保交通网路之间的便捷转换和轻松导航。
街区规划中还就更细微的节点作出类似中国“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总平面布置以及设想中的鸟瞰效果图。
(四)结语
本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城市设计研究平台,欢迎来信投稿或推荐内容。如果希望同我们交流,欢迎微信留言或致信tongjicaup@163.com。我们期待探讨。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环境设计研究):408研究小组 | 墨尔本的结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