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打造无车慢岛,重塑人车关系
浪漫的水城威尼斯上没有一辆汽车,街道为人而生。我们的沙面提升以同样“无车岛”的理念逐步取消室外停车场,把停车空间转变为活动空间,扩容7900平方米活动场所,实现人车分流,还空间于民,打造舒适的步行街区。


精细化慢行交通组织,处处可见的无障碍设施,回归以人为本的街区理念,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一个亲切和谐的生活与游憩空间。
二、开敞通江廊道,恢复历史格局



三、经典场景塑造,促进街道复兴




散步在岛内的三处围闭经营场所变成街道广场,从私营密闭走向公共开放,街道空间的使用更加多样,提升了场所的魅力。


四、还原邻里生活,建设“口袋公园”
沙面岛目前仍有许多常住人群,对他们来说,岛内的里巷是有温度的,历史和记忆,哪样都抛不开。纵使外面的大街再热闹,里头的小巷仍是属于他们的归宿。
为此,在改造时将原貌场景渗透到背街里巷,深入挖掘老建筑文化底蕴,促进社区空间优化,将9个院子变成“口袋广场”,把5条巷子变为“经典小巷”,建筑清洗、三线下地、更换管线,里巷的改造在于讲究人情味,为原岛居民提供品质生活的同时也保留住原始的街区记忆和市井气息。


五、历史建筑修缮,实现全景街区
在广州最具欧陆风情的沙面岛上,保留着新古典式、折中主义式、仿哥特式等形式的建筑群体,保留、改造旧建筑,可以让人看到历史是怎样前进的。尊重建筑原有肌理,剔除不和谐的因素,恢复原有细节,重现了建筑欧式风情,为未来新产业置入预留了可能性。

在保证不破坏文物建筑基底的基础上,采取“半照明”理念,明暗区分,突出文物建筑的历史厚重感,打造越看越耐看的夜景效果。



六、精细城市构造,塑造品质生活




国庆前后,沙面、西堤人流似锦,交通有序,游人休闲慢步,夜晚安静灯光烘托文物建筑的厚重感,为市民提供了一个高端、经典、大气的“广州西客厅”。

图文|GZPI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所
版式|GZPI办公室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老城市·新活力】沙面西堤品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