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与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举办“运河之源,首善之区”主题视频直播微访谈。直播邀请专家围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价值发挥、将大运河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等方面,对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中的亮点进行解读,并回答网友提问。直播微访谈由@北京发布 微博发布,联合北京政务新媒体发布厅成员单位、光明网推广,浏览及点击量150.2万人次。

网友提问不少

下面整理了直播微访谈的部分内容
也欢迎大家回看精彩直播
↓↓↓
嘉宾介绍

孔繁峙
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长
曾任职北京市文物局局长
从事北京文物保护和名城保护工作

张宝秀
教授、博士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
北京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学研究基地主任
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北京学”学科带头人

陈喜波
教授、博士
北京物资学院大运河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地名学会理事
北京市行政区划与区域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
通州区大运河文化研究会理事

Q & A

微博网友那小花:
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包含了人文、生态、经济等相融汇的发展方式,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北京大运河文化保护的突出特点有都哪些呢?
孔繁峙:
规划有如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是突出了对运河文物和文化遗迹的保护,对文化遗址的保护是整个规划的基础,《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坚持了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标准;全面保护运河沿线的各类历史文化遗迹;遵照并实现大运河历史遗迹的”真实性、完整性”保护的国际准则,将历史文化遗迹作为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核心要素;实施重点地段的保护、整治工程;实现大运河文化遗产的高水准保护;完善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提高保护等级;推动运河文物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还确定了疏解整治的区域和明确了通州老城整体风貌保护、城市历史格局、历史遗迹的保护措施等,形成了一个大运河文化带完整的历史遗迹保护体系;
二是推进运河历史文化与文化带建设的深度融合,将大运河历史文化的核心内容作为文化带建设的精髓,深度发掘和提炼大运河历史文化的价值体系,梳理大运河不同地段的历史文化元素,恢复和再现大运河历史上形成的不同地域的系列性的运河历史文化序列;
三是塑造了大运河历史文化与创意文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大运河文化及其内涵,是建设大运河创意文化的核心要素,《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依托大运河历史文脉的整体传承与未来发展,以更开阔的视角,构建具有大运河物质及非物质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扩大和延伸运河文化 的传播与影响;
四是制定了实现规划的保证措施,提出了以创新的体制机制、创新的遗产保护模式及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大运河遗址的保护利用体系;疏解腾退、恢复传统空间;实现大运河 文化创意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推进和落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整体任务及目标。
《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高点定位,制定和提出了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方式、新目标;以新的理念,塑造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的文化创意及文化产业,全面释放和展现展示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魅力。

微博网友冰雪wing:
随着大运河文化遗产价值提升,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也会更加严格,重要文物的复建和展示工作目前的进展是什么?
孔繁峙:
大运河在古都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做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巩固了北部边疆,保证了国家的统一,繁荣了北方经济,促进了南北文化交流,保证了北京城的建成和城市的生存,元、明、清北京古都城市的存在和发展,同大运河是分不开的,一直是古都的经济命脉。没有大运河就没有我们今天看到的古都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大运河的保护与文化传承,对大运河的保护工作做出过重要的批示;北京市委蔡书记几次亲临现场,视察大运河的保护状况,解决大运河保护中的各项问题,对大运河的保护利用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工程,全市七个区共同参与打造这一大型文物保护项目和文化建设活动。
《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的公布实施,是全市文物保护事业中的一件大事,是大运河遗址保护利用的最高形式。他规定了运河遗址保护的方式和利用的方向,规划的针对性和指导性都很强。对大运河的整体保护及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市区政府加大保护力度,解决运河遗址保护的历史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北京段运河的保护情况十分复杂,北京段运河的现状是:部分保留原状;部分保留遗迹;部分保留遗址,其中重要的八里桥,还始终做为道路交通运输设施使用而不能发挥其展览功能等问题。现在我们看到,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区政府正在不断加大资金投入,运河保护中的历史问题正在得到解决:如长期以来被企业使用的白浮泉都龙王庙文物建筑,已经转变为对外开放的文物景区,为保护大运河水源地的历史环境,还以白浮泉为中心,建成了占地398公顷的白浮泉湿地公园。恢复了大运河源头起点的历史景观。玉河遗址公园的建设,恢复了历史上的昌蒲河水域;为保护八里桥,市政府还投入专项资金,另建新桥,使八里桥从公路桥变成了文物桥,建成了一个历史文物景区对开放;通州区还投入巨资建成了占地万亩的大运河森林公园,成为一处展示大运河遗址的人文景区等等。这些重要历史遗迹都将成为运河保护规划中的历史文化景区。

网友提问:
北京大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发挥大运河文化价值中坚持首善标准,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效,未来北京还将发挥怎么样的作用?
张宝秀:
北京是首都,是国家的重要象征和标志。在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新时代,首都北京担负着大幅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和首都首善文化国内引导力的前所未有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规划明确将”传承弘扬中华文化、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作为北京市大运河文化带的首要发展定位,将”展现千年古都风韵,建设魅力运河”作为第一发展任务,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高远的全国眼光,自觉把大运河文化带北京段放在展现中华文化魅力和时代风采、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整体格局中进行谋划,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深厚的历史文化,多措并举强化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重现大运河风韵,让大运河文化活起来,把大运河文化带打造成古老文明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的美丽画卷,发挥运河文化的引领作用,依托大运河沿线省市历史文脉一体的优势,构建沿线省市文化遗产连片、成线整体保护体系,促进大运河文化带文脉整体传承,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区域文明交流互鉴,进一步擦亮世界认可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家文化符号,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围绕大运河文化内涵挖掘、魅力运河展示方面,北京已联合沿线七省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全流域实践活动,如举办大运河文创设计大赛、”千年韵·万象河”大运河文化之旅、”爱上大运河”大型跨省融媒体新闻行动、召开大运河文化传承传播八省市网信推进会等活动。从思想认识到实践行动,都充分体现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国大运河带保护发展的北京担当。
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点任务是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抓好”一核一城三带两区”,规划明确将”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重要支点”作为北京大运河文化带的核心发展定位,规划了一系列重点任务,着力加强统筹协调、改革创新,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发挥大运河文化带对优化提升首都功能布局的支撑作用,将首善标准贯穿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各方面,在大运河文化带展现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和创新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与北京老城、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交会交融,进一步完善全国文化中心空间格局,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下一步,在北京三条文化带中,大运河文化带将率先构建国家文化公园。可以根据《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提出的”将依托长城、大运河、黄帝陵、孔府、卢沟桥等重大历史文化遗产,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形成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要求,以及今年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带动下,依托大运河、长城和西山永定河三条文化带建设环首都国家文化公园体系,以更加有效地推动三个文化带整体保护和系统发展。

微博网友hi_mild:
通州是大运河北端枢纽,拥有丰富的运河文化资源,推进通州建设与大运河文化相互融合有哪些成效,未来还有哪些安排?
陈喜波:
运河文化是通州的灵魂,通州是大运河北端枢纽,拥有众多的运河文化遗产资源。在通州城市建设当中,北京市十分重视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并将大运河历史文化元素融于城市建设当中。
为了突出通州古城的运河文化,副中心建设十分重视重要文物的复建与博物展示工作。
通州古城东门外有潞河驿,是古代重要水陆两用驿站,还具有接待外国使臣的作用,历史上有着非常高的知名度,是见证北京运河文化的重要遗产。
重视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燃灯佛舍利塔位于大运河北端,是通州古城的标志,有着”一枝塔影认通州”的美誉。在副中心城市建设当中,特别重视燃灯塔的保护,随着大运河文化遗产价值提升,燃灯塔也由原来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升级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另一项重要举措就是重视八里桥老桥的保护,为了保护文物真迹,北京市在通州建设当中将八里桥古桥完整保护起来,在旧桥西侧新建一座现代桥梁,让老桥退役,实行更加严格的文物保护管理。
重要文物的复建与博物馆展示。通州建设当中保留了潞河驿遗址,并准备恢复历史上的建筑风貌。另外,在北京地铁六号线通运门站施工过程中,发现通州古城东城门(即”通运门”)及瓮城遗址,通运门是通往大运河的重要城门,文化价值极高,为了保护这个重要文化遗产,专门对通运门地铁站设计进行了修改,在南侧新增了通运门遗址博物馆,并与地铁站相连。施工期间城墙被切割搬走,待地铁站施工结束后迁回原址展示。车站亦由此得名。
在古城古镇的保护性规划方面。西汉故城遗址得到全面保护,在建设中将其作为考古遗址公园,无疑增加了此处的历史底蕴。张家湾是大运河北端重要的物资转运和客运枢纽,历史上被称为”京东第一大码头”,本次通州建设将部分恢复张家湾古城风貌,注重保护张家湾通运桥、东门桥、虹桥等古桥,古城南门、运河故道、皇木厂古槐等。

微博网友一抹儿渔:
很多人对运河文化、大运河文化带的概念还比较模糊,那什么是运河文化呢?什么代表运河文化呢?
孔繁峙:
大运河文化带是两个概念。运河,是历史概念,需要保护;文化带,是现代概念,需要建设。那什么是运河文化呢?什么代表运河文化呢?这关系到文化带建设的问题,市委宣传部曾组织力量对运河文化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并取得一些研究成果,大运河文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在运河工程和运河建筑上,运河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文化的产物,是精神产品,是人工塑造的,运河的各类建筑就是运河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历史的文化观念、社会追求和科学技术水平,这种建筑上的文化内涵体现在它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等方面;二是体现在运河千年发展的历史上,千百年的漕运活动、社会文化、劳动生活、生活习俗、人文精神及各种的非遗项目等等,这两方面构成了运河文化的主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规划对大运河的整体保护和未来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确定了大运河保护方向和发展目标,明确了文物文化带建设的人文、生态、自然相融合的发展方式和文化带建设的整体布局,为文化带建设和未来工作开辟了无限的发展空间。
《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是以习总书记视察北京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紧紧围绕着首都文化中心建设和北京”一城三带”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在深入研究和系统梳理了大运河的历史文脉和保护状况的基础上,立足新的发展理念,确定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发展定位、保护方向和发展目标,明确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人文、生态、自然相融汇的发展方式,制定并提出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整体工作布局,符合大运河北京段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 为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与未来工作开辟了无限的发展空间。

微博网友河畔的阿田田:
我家住在通州,通州与大运河渊源深厚,想问问专家大运河文化在城市副中心有什么具体体现?
陈喜波:
在大运河生态文化、现代文化与通州建设方面。北京副中心是”水城共融、蓝绿交织”的生态城市,在副中心规划建设中特别在大运河畔建设了城市绿心,占地11.2平方公里,面积相当于3.8个颐和园,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最大的一块绿色公共空间,不仅改善了城市环境,而且还恢复了古代大运河沿线绿柳成荫的壮观景色。在绿心当中,还将建设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三大现代文化建筑,未来将形成最具亮点的市民中心。良好的生态、古代运河文化,当今现代文化在这里融汇,这将是体现通州作为”人民城市”的设计典范。
北京城市副中心地名规划以展现运河文化为主。地名是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体现地域文化的最重要、最直观的文化载体。在副中心地名规划方面,北京市坚持保持运河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原则,在地名命名当中多采用与运河有关的语词,尽量保留老地名,实现了体现地域文化和好找好记的目标。为了体现通州厚重的运河文化,还启用了部分历史地名,如地铁六号线通运门站的命名,就是由于发现了通州古城东门遗址,本名通运门,是通州古城通往运河的最重要的城门,运河文化底蕴深厚,因此启用了这个历史地名。北京老城地名当中以门命名地名很多,通州在历史上与老城关系密切,有小燕京之称,此次启用通运门也与老城地名相呼应,在体现运河文化的同时,也展现了北京的地域文化特征。
内容来源:北京发布
推荐阅读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
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听到北京的声音
北京在行动 | 大运河北京段保护传承利用提上日程!
一点儿北京 | 明日“大雪”,你还记得老北京的冬天是怎样的吗?
您与京城,一“码”之隔!
”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 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印迹 inBeijing):直播微访谈,与您聊聊“运河之源,首善之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