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京津冀协同发展六周年——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及问题(上)

京津冀协同发展六周年——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及问题(上)

平台全面系统整合了非首都功能疏解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推进思路、重点任务及相关实践研究,提供了国内外区域发展实践与案例,以期为专业人员提供经验借鉴。


1

非首都功能疏解进展与相关政策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提出要强化首都的“四个中心”定位战略。2015年2月10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要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大国的首都,不应承担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承担过多的功能。”2016年5月、2017年2月分别就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做出重要指示,并明确要作为承接非首都功能的重要载体。

国家和京津冀三地已出台多个规划文件,指导北京的一般性制造业、商贸批发等服务业、部分非核心功能的公共服务设施、部分行政事业性机构和一批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总部经济、金融后台及科研附属机构在京津冀范围内有序疏解。

北京市先后出台一系列文件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产业疏解方面,北京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劣势及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国有企业退出工作的指导意见》《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8年版)》等文件,明确向外疏解的6大类重点行业和具体名录。税收支持方面,2016年北京出台《疏解非首都功能产业的税收支持政策(试行)》,提出鼓励产业疏解的税收减免优惠政策。

2

京津冀的承接政策与载体

2016年,北京、天津和河北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指出要聚焦建设一批重点承接平台。天津市先后发布《天津市承接非首都功能的工作意见》、《天津市承接非首都功能精准发力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对接全面加强承接非首都功能有关工作的通知》等。2019年天津市为推动非首都功能承接制定了七大举措。河北发布了《关于加强京冀交界地区规划建设管理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提出加强承接非首都功能的具体举措。其它地方也出台相关文件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

2019年,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通州-北三县协同发展规划相继获批。到目前主要的承接地包括:作为北京市“一核两翼”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天津滨海新区、曹妃甸临港工业区、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等。2019年2月27日,国家出台《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在在9个方面提出了支持雄安新区发展建设的35个指导意见,其中有6条涉及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

3

北京的产业转移态势

在全国层面,北京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对津冀的投资虽然增长快,但占比不高。2015-2017年,北京对外投资金额中,天津占比5%,河北为4.5%。总体上投资依然集中在加工制造业,服务业在京津冀的投资额度偏低。
京津冀协同发展六周年——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及问题(上)
图 北京对外投资金额对比(对各省区市)

从投资产业结构来看,北京对天津投资以金融、科研教育和商务等服务业为主。北京对河北投资以劳动密集型及资金密集型制造业为主,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成效一般。北京对石家庄投资主要以科研教育、商务、信息技术、制造业为主;北京对廊坊、唐山、保定的投资均呈现出以制造业为主的特征,北京在三个城市制造业的投资占比都超过了一半;其中北京对保定、廊坊在科研教育方面比较突出,对唐山侧重金融商务。
京津冀协同发展六周年——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及问题(上)
图 2010-2017年北京对河北投资结构变化

从空间差异来看,北京对趋于的投资联系强度分为三级:第一级别投资强度最大,包括环京地区和石家庄,北京周边50公里紧密型产业转移圈层;第二级别包括张家口、承德、沧州;投资强度最弱的为冀中南地区,总体结构为以北京为核心的“中心-边缘-外围廊道”扩散体系,在投资产业门类上,批发零售、软件信息、餐饮服务增长快,其中以北京为中心表现为50公里的紧密型产业转移圈层。
京津冀协同发展六周年——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及问题(上)
京津冀协同发展六周年——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及问题(上)
图 京津冀跨区县的投资分布和京津冀的企业总分支机构网络分布

制造业的转移依然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从投资数量所占比重看,北京对天津、河北的投资规模及涨幅均排在全国首位,投资金额在2015-2017年虽有一定下降,但仍保持全国第一。目前主要投资分布在廊坊、天津、唐山、保定、承德、沧州、衡水、石家庄、张家口、邯郸、邢台等。在投资的城乡格局上,已经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广域扩散特征,北京在河北的制造业投资仅有不到30%分布在地级市市区,70%则分布在县域单元,其中有1/3投资落在了广大的乡镇地区。
京津冀协同发展六周年——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及问题(上)
图 2000-2017年北京企业投资制造业-河北占比
京津冀协同发展六周年——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及问题(上)
图  北京对外投资数量对比-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服务业投资方面,从投资数量和投资规模两方面来看,北京向津冀内的转移均不高。如批发业方面,天津名列全国第四,但投资规模仅为上海的1/3,而石家庄、唐山的规模仅为天津的1/10-1/8;又如信息传输与软件信息技术产业,天津排名全国第七,投资规模仅为上海的18%,石家庄、廊坊分别为天津的1/2和1/4。
京津冀协同发展六周年——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及问题(上)
图 北京对外投资金额对比-批发业

高新技术产业是指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业。目前北京的投资数量上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河北等省份,其中对深圳的投资最为活跃。从京津冀内的投资数量来看,天津位于第一梯队(但投资数量仅为深圳的1/3),第二梯队为廊坊、保定,第三梯队为石家庄、唐山。但北京对津冀的绝对资金量明显偏小。
京津冀协同发展六周年——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及问题(上)
图1-13 两个时期北京对外投资数量对比-技术密集型制造业

北京科技创新成果在京津冀内转移的空间特征可概况为:“近域扩散”和“中心联动”两大模式。一方面,以向紧邻北京地区的“近域扩散”为主,特别是研发成果的中试、转化和生产环节。另一方面,北京与天津、石家庄等区域中心城市的“中心联动”在加强,特别是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技术密集型服务业领域。

执笔:
徐辉、翟健、李昊、余加丽、冀美多、骆芊伊

杨保军:国际视野下的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六周年——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及问题(上)

点击图片 阅读全文

京津冀协同发展六周年——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及问题(上)

城市副中心 | 李晓江:引领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地区协同发展, 共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

京津冀协同发展六周年——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及问题(上)

点击图片 阅读全文

京津冀协同发展六周年——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及问题(上)

【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周年】“厉害了,我的京津冀”!

京津冀协同发展六周年——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及问题(上)

点击图片 阅读全文

京津冀协同发展六周年——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及问题(上)


京津冀协同发展六周年——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及问题(上)

共同战疫  

北京市社区及工作地疫情防控风险等级图(截至2月19日)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规划中国):京津冀协同发展六周年——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及问题(上)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