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重磅!大都市圈集体“拆墙”,背后有何玄机?


重磅!大都市圈集体“拆墙”,背后有何玄机?

◎智谷趋势(ID:zgtrend) |  齐以和

重磅!大都市圈集体“拆墙”,背后有何玄机?

一个巨大的变化正在发生。

最近,中国各大都市圈集体“拆墙”,谋划扩容、扩张,进一步做大核心城市影响力!

领风气之先的长三角首先传来消息。
 
5月6日宁波市公安局发文,就全面放宽落户征求意见,提出要实现“舟山户籍同城待遇”。
 
重磅!大都市圈集体“拆墙”,背后有何玄机?

若能实现,可谓率先突破了地级市户籍互通的先例!

宁波、舟山两地户籍实现互认,哪怕行政区划暂未调整,本质上已经算“一家人”了。

在此基础上,舟甬两地将实现港口、路桥、公共福利的互联互通。
 
重磅!大都市圈集体“拆墙”,背后有何玄机?
(文件截图)

消息一出,传言两地合并的消息不绝如缕。

纵观国内各大城市群,哪怕是同一座城市,市区与代管县市之间户籍都难以等同。例如同城化发展10多年的广佛,最新进展也不过是佛山主动对广州实现公积金互认。

这回,先发制人的宁波,倒是给虎视眈眈的上海“将了一军”。

要知道,上海“觊觎”舟山已久,此前就通过一条东海大桥,将浙江舟山的洋山港揽入自己怀中。

重磅!大都市圈集体“拆墙”,背后有何玄机?

宁波这边也毫不示弱。5年前,旗下的宁波港与舟山港合并,直接超越上海港,坐拥港口货物吞吐量全球第一位。

重磅!大都市圈集体“拆墙”,背后有何玄机?
图源航运评论

都市圈一盘棋战略下,宁波、舟山又都是上海大都市圈的主要“势力范围”,三地的沪舟甬跨海通道,早已被纳入长三角交通一体化规划中。

以至于,这三座城市一直有着错综复杂的暧昧关系。

他们各自又存在不同的定位优势。

上海不用多说,长三角当仁不让的“老大哥”,定位国家经济中心;

宁波是长三角仅有的一座计划单列市,港口优势让它成为长三角最不可或缺的重要城市;

舟山的特殊性同样不容小觑,它被定位为“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是国家第4个、浙江唯一一个国家级新区,同时坐拥省内3个自贸区片区,就连杭州、宁波都未能分一杯羹。

不过,舟甬户籍互认,其实并不算意外。

哪怕两地合并,都有很好的历史文化渊源和社会基础。

重磅!大都市圈集体“拆墙”,背后有何玄机?
图源舟山发布

舟山曾是宁波的一部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两地同城了数千年。直到1953年,舟山才改为舟山专区,脱离了宁波的管辖。

但两地的风俗相近、语言相通,舟山话似乎比余姚话、象山话更像宁波话,老一辈的舟山人,也习惯称自己为宁波人。

交通上,宁波与舟山又有跨海大桥连通,跨海高铁也在规划中。

因此,这一波操作,更像是舟山回归,助攻宁波夺回昔日荣光。

这背后,体现的也正是浙江省的意志。

前工业时代,浙江本是杭甬双中心格局随着海运光环失色、高铁时代来临,宁波被杭州甩开了,二者实力差距才逐渐拉大,无法形成对称的双中心。

偌大的浙江,只凭杭州难以带动,像隔壁“散装大省”江苏就是多中心格局,无论经济总量还是人均GDP,都长期压过浙江一头。

做大做强宁波,成了题中应有之义。

有专家分析,舟山若与宁波合体,凭借后者的海洋优势和政策优势,几乎可以形成一个与杭州具有同等能量场的辐射极,共同引领浙江奔跑。

如此一来,在长三角群雄并起的大势中,浙江也能充分掌握话语权、争得一席之地。

重磅!大都市圈集体“拆墙”,背后有何玄机?

不只是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的扩容拆墙步伐也在提速。

广东日前出台的《广东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下称《措施》)提出,要打造五大都市圈。

其中3个位于珠三角核心区,分别是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和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另外两个则是粤东的汕潮揭都市圈、粤西的湛茂都市圈。

重磅!大都市圈集体“拆墙”,背后有何玄机?

其中,深圳都市圈战略规划明确表示,将协调东莞、惠州、河源、汕尾四市共同参与,助力河源、汕尾融入大湾区建设。

重磅!大都市圈集体“拆墙”,背后有何玄机?

也就是说,深圳都市圈腹地不仅局限于“深莞惠”,而进一步将河源、汕尾两个弱市纳入范围。

广州大都市圈方面,则在广佛肇一体化的基础上,试图推动更高质量的广清一体化,同时版图继续扩大,提出要促进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合作发展。

但是,除广深都市圈外,其它三大都市圈想要真正发展起来,只会面临无比严峻的形势。

其重要原因便是缺乏强有力的中心城市。

像珠三角西岸都市圈,中山、珠海、江门三个城市经济实力都不强,都要依靠广深的间接辐射;而粤东的汕头、粤西的湛江,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区域首位度还远远不够,加上周边经济弱市居多,都市圈想要真正崛起,只会难上加难。

不过,都市圈毕竟是新一轮城镇化的趋势,对这些城市来说,“报团取暖”总好过“孤立无援”。

坐标切换到中西部,成渝也是如出一辙。

成渝一体化加速的战略背景下,两座西部门户不仅要在西南地区形成一个“双黄蛋”的中心结构,还需缓解成渝双圈中部塌陷的问题。

于是,扩容提上日程。

5月9日,重庆发布消息称,主城区将实现扩容,以构建一个更大的“主城都市区”。扩容之后的城区面积,将由原来的主城9区,扩容为21个区。

其中,涪陵、长寿、江津、合川等渝西12区也将纷纷囊括在内,这一范围还包含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三个功能区。

重磅!大都市圈集体“拆墙”,背后有何玄机?
图源网络,红色框框区县都将划为“主城都市区”

这一扩充后,重庆主城区的人口、面积经济规模,全部实现了大幅上升

重庆主城区GDP从9000多亿扩充到1.8万亿左右,相当于翻了一番;

城区人口从1508万增加到2027万,这一指标是二线城市之最,甚至超过一些一线城市;

城区面积更是变大了“一圈”。原本主城区5500多平方公里一下子扩大了4.21倍,增加到了2.87万平方公里。光城区面积,就相当于3.8个广州,4.5个上海,14.4个深圳。 

如此一来,重庆在“小省”与“大市”中得以平衡,城区统计口径上也更为科学。

严格意义上来说,“主城都市区”,并不等同于主城区,还需要时间过渡。但可以肯定的是,重庆往西发展的步伐只会一往无前,城区扩容也将成为城市竞争的重要手段。

如果重庆是往西,那么成都则是在东进的战略下一路迈进。

重磅!大都市圈集体“拆墙”,背后有何玄机?
成渝区域格局示意图,图片来源:规划文件

无论是此前“肢解”资阳、抢走简阳并将第二机场落户于此,还是最近获批的东部新区,都是成都主动“张开怀抱”,迎接重庆的姿态性举措。

重磅!大都市圈集体“拆墙”,背后有何玄机?
成都东部新区示意图

同时,两地不乏与扩容相关的一系列拆墙互联动作,例如成渝竭力打造成渝1小时通勤圈,实现两地公积金互认互贷,重庆在西边规划了第二机场……

携手剑指中国经济第四极,成渝的扩容互联才刚刚开始。

重磅!大都市圈集体“拆墙”,背后有何玄机?

此前,中心城市想要做强做大自身,大都也是采用“吞并”的物理扩充方式。

比如成都吞并了资阳市代管的简阳,西安接手了咸阳范围内的西咸新区,合肥瓜分了地级市巢湖……力度最大的,则是济南吞并了地级市莱芜。

这种看似粗暴的吞并方式,效果立竿见影。

三分巢湖后的合肥、吞并莱芜的济南,原本在省内十分边缘,扩容后GDP短时间内都实现了量的提升,是强省会的重要战略举措;成都、西安也能借此壮大自身发展,巩固西部门户的地位。

纵观这么多扩容举措,其实存在两个共同点。

其一,城市扩容与原有城市面积大小无关,目的在于强化中心城市。扩容主体多为省会城市,主导力量均为省级政府,它是绕不开的关键环节。

倘若宁波和舟山成功合并,很可能成为副省级城市扩容第一例。

其二,共同点都是“强吃弱”。被扩容方一般是经济人口体量小的城市,与扩容方“两情相悦”。

因此,人多地荒的深圳肯定会扩容,但往东莞扩的可能性很小。

目前,东莞经济体量离“万亿俱乐部”只有一步之遥,早就不是“大鱼吃小鱼”的路径方向了,顶多在深圳都市圈,延续佛山之于广州的同城化模式。

扩容惠州倒是值得期待。一方面,从都市圈角度看,扩容深圳可以激活贫弱惠州及汕尾等城市,另一方面不至于过度削弱广东强省实力,可谓一箭双雕。

这一切,也都离不开顶层设计的参与和支持。

重磅!大都市圈集体“拆墙”,背后有何玄机?

今年4月9日,中央重磅发布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其中就提到:
要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探索推动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
由此可见,“户籍同城化”或将迎来发展新阶段,各地“拆墙”扩容动作将进一步加剧,城市架构巨变的时代已然来临。

不过,“扩容”也不单指“土地面积上的增加”,更多的是城市的直接影响力和辐射,将散落的各个部分凝聚成一个更大的整体,进行协调发展。

根据不同的城市等级和实际情况,还会出现扩容的多种“变体”,例如飞地模式。雄安之于北京,汕尾之于深圳就是这种关系。但这种方式也有鞭长莫及的劣势,毕竟城市再强大,辐射半径也难以超越60公里。

可以肯定的是,这类调整基本上只会发生在中心城市和大都市圈,那些主城区在收缩的小城市,恐怕只有被吃掉的份。

总之,楼市总是和这个城市的发展命运交织在一起。

行政区划调整,也是最能影响地方楼市的事件。看清趋势、读懂城运,只会越来越关键!

局势震荡,正是抄底优质资产良机
押注国运,投资粤港澳大湾区
添加工作人员微信获取专业咨询
重磅!大都市圈集体“拆墙”,背后有何玄机?

智谷生活馆,“夏”不为利!

专区两件9折大优惠噢~

↓点击买它,陪你冰霜↓

重磅!大都市圈集体“拆墙”,背后有何玄机?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智谷趋势):重磅!大都市圈集体“拆墙”,背后有何玄机?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