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听谁的话?肯定不会听县长与镇长的话,这是血脉与宗谱关系决定的,就像孩子只听父母的话一样。

乡村边界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刘奇先生在《别再折腾农民》一文中写到:“现在却是这也不能放,那也不能种,把城市那一套生搬到农村,这样合理吗?以城市思维设计农村的制度必须改变,把选择权交给农民,至少,也应让农民参与,让农民为自己谋划,才能使他们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
2006年取消农业税,农民种田补贴,补贴绕开村干部直接补给农民,从此开启了不信任村干部之路,也开启了乡村步入维稳与上访的时代。结果对农业、农田、农民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中国补贴一步到位,农民上访也一步到位,政策绕过村干部,农民也绕过镇村干部。
今天,不种田也有补贴,荒废农田补贴,流转还有补贴,所有这些村干部都管不了,自治失控,这就是结果。
还权于村干部
1、一个村就是一个大家庭,几千个人怎么转也变成亲戚关系,村干部就是几千人的父母官,可是父母的钱归乡镇管。就像一个家庭,自己的钱是外人给你当家,是不是笑话?这种奇怪的日子还要自治,还要搞产业,可能吗?百年以来,农耕文明正在加剧弃农解体,工业文明与科学技术应该给农业文化插上双翅,可惜没有,农民正处在一个没有亲妈,是后妈治村,老干妈指导的时代。
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今天的村干部可谓一穷二白,60%以上还有外债,80%的年轻人外出打工,90%的村委会比农民家还贫穷。
2、村里有很多工程与村集体没有任何关系,修路、修桥、盖房、建庙等,这些工作都是由村里能工巧匠做的事,这在今天,真的不行。农民没有注册设计师,没有资质,村集体不能招投标。家里的事农民不能做了,还要付钱请城市人做,这不是扯蛋吗?村委会比任何一个农民家都穷,村干部每天都在做“中国梦”。
3、从2003年新农村建设就开始提出“产业兴旺”,一直喊到2020年还在喊“产业振兴”。喊了这么多年,农村产业没有振兴,并且农业大国步入农业弱国,60%农民在弃田流转,乡村80%人不种田,90%的年轻人不种田。乡村治理水平比40年前下降90%,这些都是因为错误“产业”。农村不是城市,也不是工厂,没有上岗下岗、就业退休、童工辞退。农业90%以上农民都是以自给自足,是过日子,小富即安,哪来的“产业”!
正是按照城市的产业,步入一条工业化的产业概念,结果是农业毁了,产业没有起来。温铁军所言:美国的大规模农业加政府补贴29亿亩耕地,才生产3亿多吨粮食,而中国约15亿亩,和不到一半补贴生产了5亿多吨粮食。并保护生态,照顾父母,解决就业,乡村稳定,难道这不是产业?这还不是先进吗?
4、土地与宅基地属于村集体所有,这是法定的,事实是这样的吗?土地与宅基地准确上说是属于政府,村干部只是保管员而已。土地实质上变成城市振兴取款机,乡村变成城市人真正意义上的后花园。
5、1998年实行民主选举村干部,终结了长达5000年的乡贤禅让制,村干部三年一届,一人一票,什么人都可以参选,彻头彻尾学习美国竞选总统的方法。从此出现贿选、宗族、拉票、吹牛等,长达20年里,把最优秀的乡贤人才挤出乡村。
乡村有道
选举与竞选都是城市文化的产物,是典型的市场经济中“争权争利争钱”的结果,如此之场景下父母之名还有意义吗?谁还听父母之命,孝道让位养老,亲妈让位后妈,后妈又让位干妈,干妈还要让位“老干妈”?
有妈的孩子是像个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今天乡村是一群被遗弃的孩子,四处漂泊,乡村要振兴,后妈玩命也不行啊!
寻找亲妈,是乡村振兴之本
2020年6月15日江东
由中国城乡统筹委、北京绿十字、农道基金会主办的系列公益课程7月11日晚19:00-21:00孙君老师《乡村房子》
“乡村是成长过程中的规划,是一个有灵魂、有组织、有完整生态与生命的群落,村与宇宙同生同道,然而乡村房子又是最重要的载体。让我们和孙老师一起了解乡村房子,做最中国的乡村设计!”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绿十字):乡村,寻找亲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