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景德镇市城市风貌
导
读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从各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中选出一批工作扎实、创新突出、特色明显的报告予以刊载,供各地交流参考。清华同衡编制的景德镇国土空间规划开发保护现状评估作为全国典型示范予以推广交流。
内容来源:中国国土空间规划
撰稿人:赵霖 尚嫣然 薛昊天
景德镇是享誉世界的瓷都,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以产业入选的孤例,近年来通过城市双修,实现了自然生态修复、城市基础功能提升以及城市文化功能的复兴,被住建部誉为城市双修的3.0版。2019年7月26日,获批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以来,景德镇城市发展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本次评估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精神,对接试验区要求,将文化传承创新主题贯穿于城市评估全过程,利用多源数据,进行多维比对分析,对景德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情况进行了客观评估,为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了坚实基础。
01
主要思路和创新
01
聚焦国家使命,构建特色评估指标体系
对标试验区实施方案提出的建设国家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基地、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国际陶瓷文化交流合作交易中心三大定位,以及建设世界陶瓷文化中心城市和新型人文城市两大目标,在《评估指南》的基本评估指标基础上,将文化与安全、创新、开放、共享等评估维度相融合,围绕文化保护-文化创新-文化交流-文化设施增设监测评估指标,构建文化空间的全要素调查监测体系。

图2 将文化融入评估检测指标体系


图3 景德镇历史文化资源摸底
02
多维比对分析,综合判断开发保护水平
在评估中避免就景德镇谈景德镇,设置多维比对对象。横向对比,考虑景德镇地处长江中游丘陵地区,在生态环境、土地利用等指标方面,重点对比周边自然地理环境相近的四省九市,在社会经济、文化交往、城市品质等指标方面则重点对比欧洲文化之都、国际旅游度假城市。纵向对比,尽可能收集分析历年连续数据,分析各指标的变化趋势。目标对比,梳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目标,评估规划目标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和原因,为后续规划编制提供依据和借鉴。
03
多源数据校核,精准刻画城市画像
在“三调”初步成果、各职能部门统计数据和居民问卷调查基础上,整合手机信令、POI、夜间灯光数据等多源数据,精准刻画城市对外联系特征、居民通勤行为及职住空间分布特征,识别需要进行开发强度控制、优化功能布局的地区,精准测度教育、医疗、体育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空间服务能力,为织补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图4 基于手机信令的城区就地就业人口分布

图5 基于手机信令的城区就地就业人口占比

图6 基于手机信令的城区实际服务人口密度分析

图7 基于手机信令的城区实际服务人口OD分析
04
新技术应用,基于GIS平台进行二次开发提高评估效率
基于GIS平台,对部分指标计算过程进行编程,提高运算效率,包括自动完成从三调数据向指标统计数据的转换,自动计算各类设施覆盖率等,为后续的年度评估提供了自动化和标准化基础。

图8 基于GIS平台的二次小程序开发
02
实施成效
01
资源本底条件优越,实施管控到位
-
底线管控较好,生态环境保持优良
景德镇位于赣东北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属于典型的河谷丘陵地区,生态本底持续优化,与二调相比,三调林地增加30.29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呈持续增长态势,2018年达到65.39%,高出江西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陆地水域和湿地面积增加5.84平方千米,Ⅰ~Ⅲ类水质断面和饮用水水源地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空气质量指数(AQI)居全省首位。

图9 景德镇地形地貌

图10 市域林地分布

图11 中心城区森林步行15分钟覆盖率

图12 景德镇生态景观资源(上:昌江风光带 下:城区鸟瞰)
02
陶瓷传承创新不断突破,国际交流有待提升
-
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千年瓷都地位凸显
景德镇是我国陶瓷历史最连续的瓷业城市,见证了从唐至今,中国陶瓷生产技艺不断演进的历史。现有世界文化遗产及预备名单2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1处,国家级文保单位13处,省级文保单位29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17处,传统村落35处。景德镇城区老旧陶瓷厂厂房遗存较多,工业文化保护也是景德镇文化遗存保护的重要特色,目前有国家工业遗产3处。文化资源总体分布呈现全域广布、局部集中的特征,保护相对较好,但在活化利用方面则存在重城区轻市域等问题,浮梁北部村落、东河流域资源活化利用程度较低。

图13 景德镇发展历程

图14 景德镇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图15 景德镇传统村落-东埠古村
-
陶瓷创新要素丰富、创新空间多元,但创新转化能力仍有待提升
景德镇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和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均为全省第二。全市共拥有普通高等学校5所,均集中在陶瓷工程和设计领域。拥有陶瓷领域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级以上众创空间4处。陶瓷相关创新空间丰富多元,形成了完整的设计-原料-制胚-烧制-绘制等细分环节和市场,功能混合特点明显,陶瓷生产与展示、销售、生产、教育空间高度融合,陶溪川、三宝村等已经成为景德镇“地标”空间。但创新转化能力有限,陶瓷企业占全市高新企业总数的22%,而且以小微企业为主,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不足10%,利润占比不足8%。

图16 2018年江西各市R&D经费投入强度(%)

图17 2018年江西各市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


图18 陶瓷多元空间分布

图19 陶溪川文创街区

图20 三宝瓷谷

图21 名坊园

图22 景德镇高新技术企业情况
(左:分行业企业数量 右:分行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
-
在国际上有较高认知度,但区域联通存在短板、国际贸易相对滞后,对外开放程度有待加强
景德镇以千年瓷都闻名于世, 2018年景德镇入境旅游人次占旅游总人次比例在省内仅次于九江(庐山),可见景德镇至今在国际上仍有较高认知度。但在文化交流贸易方面,景德镇目前国际交流平台数量少影响力低,不利于“国际瓷都”形象的塑造和传播。进出口总额及其占GDP的比例在区域中均处于较低水平,且出口产品主要为医药化工产品和炭黑,陶瓷出口额仅占5%。在区域联通方面,高铁作为当前国内重要的中长距离出行交通方式,景德镇目前仅有一条九景衢区域联络高铁线路,与京津冀、珠三角两大城市群城市无直接高铁联系。

图23 景德镇区域联通情况

图24 景德镇区域人流和投资联系
03
城乡发展整体良好,城市建设存在部分短板
-
城乡综合发展水平高,对周边地区有较强吸引力
景德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6.94%,长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城镇、乡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处分别居全省第3位和第4位。2014-2018年间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差值不断减少,表明景德镇已经进入了人口回流期,城市具备较强吸引力。

图25 景德镇与全省城镇化率比较

图26 景德镇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变化情况
-
城市公共服务和公园绿地建设存在短板,宜居水平有待提升
城区各类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公园绿地等服务覆盖范围存在较大盲区,养老、幼托设施总量不足,城市绿道建设滞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应和公园绿地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图27 社区生活圈覆盖率
03
对策建议
01
底线约束+分区指引,完善文化空间管控体系
探索划定文化保护控制线,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将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控制范围纳入控制线内,根据文化发展要求,逐步增补保护对象,拓展文化保护范围。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市域规划分区中增设文化分区,有序引导市域文化资源活化利用。
02
结合试验区建设,探索陶瓷文化创新空间利用模式
顺应陶瓷创新链条及其相应空间需求规律,合理优化陶瓷文化创新空间资源配置,探索与城市密切结合、无边界、功能高度复合、以存量空间为主的陶瓷空间布局模式和土地利用政策。

图28 探索陶瓷文化创新空间利用模式
03
加强对外开放,为区域交通、国际交流贸易平台预留空间保障
衔接试验区国际陶瓷文化交流合作交易中心建设,在国土空间规划中为机场、高铁等重大区域交通设施和交通廊道、国际交流平台和国际贸易平台预留空间保障。
04
建设新型人文城市,谋划高品质人居环境
对接试验区2035年建设新型人文城市的目标,面向本地居民、“景漂”、游客的需求,补足城市公共服务短板,优化文化休闲、体育健身等空间布局,提升城区文化特色和宜居品质。
05
完善文化设施分类体系,提升城乡文化活力
探索具有景德镇特色的覆盖全市范围的市-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市级文化设施突出国际陶瓷文化交流合作功能,基层文化设施重点实现城区15分钟、农村30分钟生活圈全覆盖。
06
对接自然资源应用系统,支撑自然资源的智能决策
将实现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等进行对接,为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等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实现对多场景自然资源应用提供智能决策支撑。
编辑/排版|王淑芸
封面图/图片|景德镇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供稿|清华同衡 总体规划研究一所、遗产三所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华同衡规划播报):怎样评估国土空间规划开发保护现状?景德镇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