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文化传承 · 健康发展
一、会议主题
1、Conference theme
Topic 1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e in the water network areas, and the protection and renewal of waterfront space will be discussed.
Topic 2 Inheritance of history and cultur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the water network areas, the plan for rapid response to public emergencies, and the planning of healthy cities will be discussed.
Topic 3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water network areas will be discussed.、
二、会议议程
三、会议时间及平台
-
会议时间:2020年9月20日 (9:00—17:00) -
会议平台: 腾讯会议(会议 ID:704 136 749,会议密码:10332) Bilibili(http://guihuayun.com/zhibo/SUSTUP/) 2020中国学术季直播平台:v.planning.org.cn
3、Time and Online Meeting Platforms
• Time: September 20, 2020
• Online Meeting Platforms:
VooV meeting(ID:704 136 749, password: 10332)
Bilibili(http://guihuayun.com/zhibo/SUSTUP/)
2020 UPSC Academic Season Live Platform:
v.planning.org.cn
四、报告人简介

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德国工程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院院师。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总规划师,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设计综合方案总规划师。世界规划教育组织WUPEN召集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全国城乡规划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亚洲规划院校联合会主席、世界规划院校联合会首届联席主席。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世博全国劳动模范和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城市规划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曾获多项国家级、教育部、建设部、科技部和上海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国内外诸多规划设计重要奖项。

弗吉尼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与环境规划系Teresa Heinz可持续社区教授。Beatley教授是超过15本书的作者或合著者,其中包括《蓝色都市主义:探索海洋与城市之间的联系》(岛出版社,2014年)和《蓝色双亲城市:沿着城市海岸的自然与韧性》(帕尔格雷夫,2018年)。Beatley教授指导了UVA(http://biophiliccities.org/)的Biophilic Cities项目,也是建筑学院UVA设计与健康中心的联合创始人。

威尼斯大学建筑与艺术系教授,长期从事住房研究,关注城市环境中的福利国家政策。Tosi教授是11本书的作者或合著者,担任意大利-克罗地亚跨境地区Interreg项目CREW的湿地管理科学协调员(2018-2021),担任the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the E-journal of Urban and Landscape Planning等杂志编委。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教授,致力于遗产保护和城市规划理论的研究和教育,倡导历史环境中的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现任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资源管理教席主持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遗产管理学会秘书处(AAHM)负责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中国区评委;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和理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苏州科技大学教授,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地理学会常务理事等。主要从事城乡空间规划与治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实践,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地方委托重大课题多项,获全国青年城市规划论文竞赛二等奖、江苏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等奖励等。

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专业委员会委员。荣获“全国优秀城市规划科技工作者”。主持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部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完成“大运河(无锡段)遗产保护规划”、“南京工业遗产保护规划”等重要规划设计。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和全国优秀规划设计等奖项。出版《现代城市更新》、《城市规划与设计》等专著和教材。

原苏州市规划局总规划师。现任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兼长三角分院院长,研究员级高级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委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商业建筑规划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历史街区学部委员、城市设计学部委员,苏州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专业研究方向:历史文化保护、城市设计、城市总体规划。

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总经理,研究员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第四批产业教授。兼任江苏省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乡村规划建设专委会委员,江苏省乡村规划建设研究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城市规划研究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研究生指导老师。近年来分别参与完成多项多层次的国家文化公园保护建设规划,包括全国、省、设区市等。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地理联合会健康与环境委员会常委,中国地理学会健康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环境学会环境医学与健康分会常委。一直从事地理环境与人类健康和生态文明制度研究。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健康城市实验室主任。担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健康城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人居署《健康城市与空间规划指南》评议专家,国家卫健委《健康影响评估手册》副主编,亚洲开发银行-同济大学城市知识中心执行副主任。主要从事城市规划提升公共健康的原理及方法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健康城市规划研究和实践;内容包括城市规划对居民身心健康的作用机制、城市发展的健康影响评估、健康规划设计循证实践。发起和筹建“健康城市研究国际网络”,主持“健康城区标准”编制工作。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规划系副主任,教授,博导,同济大学博士,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规划分析模型、规划GIS技术、大数据分析、行为和健康关系等方面研究。主持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规划设计研究项目。著有专著《城乡规划GIS技术应用指南》、“十三五”规划教材《城乡规划GIS实践教程》等。在《城市规划学刊》、《城市规划》、《规划师》等发表文章三十余篇。目前正在开展基于行为视角的老年人易感新冠肺炎原因研究。

中国科学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资源利用及其区域效应与综合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委托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或参编著作10余部。中国地理学会长江分会主任,江苏省地理学会理事长。曾获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国土资源部科技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全国生态十年遥感调查先进个人”等奖项和荣誉。

注册规划师,历任苏州高新区管委会总规划师、苏州市规划局高新区(虎丘)分局局长、苏州市规划局高新区(虎丘)分局总工程师、苏州科技城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现担任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生态和规划建设组组长。

英国卡迪夫大学博士,英国卡迪夫大学中英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地理与规划学院生态城市硕士专业主任;苏州科技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Habitat International杂志,Journal of Urban Management杂志和《国际城市规划杂志》编委。主要研究领域:规划的体系与理论;规划国际比较研究;城市与区域发展与规划政策研究包括:城乡一体化发展,乡村振兴,生态宜居城市规划与发展及转型。在国内、外杂志发表的文章和撰写或翻译、编辑出版的书籍百余篇、册。
五、会议报名
本次会议不收取任何费用。参会人员可通过扫描以下二维码报名,加入腾讯会议平台进行交流互动。报名截止时间2020年9月18日24:00。有关信息请关注会议官网:http://icurdp.usts.edu.cn
5、Conference registration
No fees will be charged. Participants can register by scanning the QR code below to join the VooV meeting for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Please complete the registration by 18th September to confirm your attendance.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follow: Conference official website : http://icurdp.usts.edu.cn.
六、会议举办单位
-
主办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苏州科技大学
-
承办单位: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本次会议由苏州科技大学城乡规划学科(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江苏高校优势学科)提供支持。
6、Organizers
• Host Institutes:
Urban Planning Society of China (UPSC)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Organizing Institutes: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s supported by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discipline of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ional First-Clas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Project, Jiangsu University Advantage Subject Construction Project).
七、联系方式
周老师:
-
E_mail:sustup@163.com
-
官方微信公众号:苏科大规划
7、Contacts Us
-
Conference email: sustup@163.com
-
Conference WeChat public number: 苏科大规划

欢迎收藏,欢迎点击在看,欢迎添加星标
确保重要信息不会错过
欢迎加入国匠城学社知识星球
每日学习,共同进步
学堂推荐: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经验分享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匠城):正在直播:文化传承·健康发展——第二届水网地区城乡发展与规划国际会议(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