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文化大餐丨展览活动
牛年春节临近,辞旧迎新之际,京城各类文化活动也拉开了帷幕,小印特别为大家精选了四个新春大展,涉及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国古长城、北京中轴线等领域,这个假期,和小印一起共赴京城文化盛宴吧!
01
擦亮历史文化金名片
北京名城保护再出发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专题展
为了更广泛深入宣传条例,展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成效以及《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让更多人树立全市域名城保护意识,自2021年2月3日起,“擦亮历史文化金名片 北京名城保护再出发——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专题展”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举办,为期6个月。
该展陈共分四大篇章,分别为:问城哪得“名”如许、保护工作路渐宽、社会各界齐参与、名城条例强保障,层层递进地全面展示了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现状和成效。整个展陈通过对顶层设计和实践案例梳理,生动的展现了北京作为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北京的一张金名片,传承和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
在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官方网站可云上展览,广大市民轻点指尖便可随时随地看展。线下展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三层,市民可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每日16时前可预约7日内参观(含当日),暂不接受团体预约、电话预约。
展览时间:2月3日 – 8月(周一闭馆)
友情提示:春节期间,线下展览大年初一至初四闭馆,初五恢复对外展出
02
中国古长城
董旭明摄影展
董旭明是著名长城摄影家,拍摄长城近40年,他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有计划地拍摄长城,对北京周边明长城,战国及秦汉时期以来历朝历代的长城、卫所、城防、烽火台追寻拍摄,用镜头记录诠释和见证雄浑壮阔的万里长城。



董旭明致力于拍摄独特的长城,用光影展现长城的伟大。他为了追求独特视角,对每幅照片的构图要求近乎苛刻,对光影运用近乎完美。为拍摄到最美的长城,他长时间地蹲守,等待光线照射到长城的一刹那。
40春秋的努力和坚持,他用相机把精彩的瞬间凝结,他对家国之爱,对历史的敬畏,表现在对古长城的不卷情怀,燕赵人的赤子之心。北京时间2021年1月24日,董旭明《中国古长城》作品云上展览于SFPA开展,展览分为战国-宋,明清两个部分。
展览时间:1月24日 – 3月20日
友情提示:本展仅设线上展览
03
发现 · 北京中轴线
RE睿·国际创忆馆开年首展
大年初三(2月14日),首钢园RE睿·国际创忆馆的《发现 · 北京中轴线》开展,三大板块,644平米公共空间,50+北京城的旧地图,20+机构、23种文创、多项互动带你发现我们身边的“北京中轴线”!

看景山、万宁桥、钟鼓楼……第一次感觉到“北京中轴线”仿佛触手可及;听92岁“鼓楼活字典”崔奶奶讲故事,了解老北京解放前的记忆;感受二层沉浸厅的阵阵鼓声,钟鼓楼的记忆也随之应声而起……北京中轴线的点点滴滴,都在这场展览中被串联起来~


体验VR讲解,宏丽壮观的北京城建筑尽收眼底;中轴线明信片打卡机,将北京的“名片”带在身边,揣在兜里;充足的互动空间,随时等待迎接你的故事与分享!
展览时间:2月14日 – 6月13日(周一闭馆)
友情提示:大年初三开展,春节期间不闭馆
04
美在耕耘
中国美术馆新年展
本次展览定位“耕耘”。展览总策划、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展览前言中说:“这个展览,千言万语融为四个字——美在耕耘。如果说,即将到来的牛年春天是一首激情澎湃的歌,那么,耕耘者就是最美丽的音符。我们赞美耕耘者,他们是平凡而伟大的人民;我们感恩耕耘者,他们是可亲可敬的人民。”

此次展览一共分为瑞牛呈祥、时代壮歌、大地诗韵、艺心同音、石榴同心、医者仁德、大国工匠、书为心画、人民的形象共计九大板块,展览的九大版块虽然定位不同,但从方方面面抒写耕耘,从点点滴滴赞美耕耘者,弘扬耕耘精神。


正是每一个耕耘者的辛勤付出使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小康梦想即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展览呈现在中国美术馆全部展厅(含户外雕塑园)。
展览时间:1月9日 – 3月14日(周一闭馆)
友情提示:春节期间,除夕当天闭馆,其余时间对外展出
温馨提示:部分展馆采取错峰限流参观、实名预约等措施,请您提前到其网站、公众号等官方平台查询、预约。(疫情防控期间出行,要严格遵守北京市疫情防控相关规定,逛展前不要忘记准备好有效的身份证原件和实时“健康码”哦~)
内容综合整理自:北京规划自然资源、长城志、 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首钢园、中国美术馆
推荐阅读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权威发布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全文)
请您来看展!“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专题展”今日上线
正在热播丨第三集《一脉传城》完整版
您与京城,一“码”之隔!
”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 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主办,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印迹 inBeijing):擦亮历史文化金名片,北京名城保护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