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玛莎·施瓦茨演讲内容

”
01 愈演愈烈的全球气候危机!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的预测模型,如果全世界依旧按照当下的模式发展,截至2050年,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将超出工业时代前温度2℃;到2100年时,温度将比工业时代高出5℃。研究表明,人类在面对气候危机的时候,比想象中更加脆弱,我们很难在极端炎热的气候下生存。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人口数量也会逐步降低。

上升的气温导致西藏高原的冰川融化愈演愈烈,冰川水作为饮用水的一大来源,水源补给量将大大减少。与此同时,中国西部的沙漠化和戈壁线向东推移了四到六千米,水污染和杀虫剂的滥用引发耕地退化。另外,由于海平面的上升,中央气候变化指数显示路基相对于海平面呈下陷趋势。这使得中国的沿海地区城市更容易遭受盐水侵蚀。在中国的十大污染城市中,河北省占据了七个位置,它们分别是石家庄、邢台、唐山、衡水、邯郸、廊坊和保定,空气污染的治理迫在眉睫。

02 我们如何应对气候危机?
”


“对于我国河北省而言,玛莎提出要建立以绿色基础设施为主导的城市结构。推广林木复合生态系统、植树造林,结合可再生能源和“透水路基”解决方案,才能从根源上重塑河北省内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景观设计作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在每一个实践中融入应对气候危机的方案和措施,帮助城市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03 应对气候危机的景观实践……
她提出,景观设计手法需要达成一定的城市规模效应,才能有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

以树木为媒介,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与土壤、植物与水资源、植物与有机物、以及植物内部之间的“对话”沟通,实现“脱碳”,从而增强城市的生态弹性。


多选用适应力强的“高价值”树木种类,也非常重要。这些树种能够快速积极地适应当地环境,以保证移植后的高存活率。玛莎介绍美国农业部林业局(USDA Forest Service)开发的i-Tree系统,可以查询树种所产生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04 行动的最佳时机就是现在!

接着,玛莎对于空气污染、二氧化碳排放、地下水枯竭、水资源安全、食品安全等问题均提出了“绿色”解决方案。温室气体的排放不仅会影响我们的空气安全,还会影响水安全和食品安全。去碳和除碳,是我们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人类生存的前提条件,脱碳化(Decarbonization)将为我们带来一个崭新的世界。

对话玛莎·施瓦茨
2
李宝章:作为一名优秀的景观设计师,玛莎教授今天从气候变化的角度为我们带来了令人惊喜的讲座分享,我很好奇您为什么会以“气候危机设计”作为本次园博会的演讲主题?您什么时候开始研究气候变化这个议题?是否有什么契机?
玛莎: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很乐意跟大家分享我的这段经历,也很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跟大家分享我们团队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设计作品。
四年前,我的姐姐分享了一个YouTube视频,视频里剑桥大学的科学家介绍,海洋冰川融化对我们环境造成的巨大危害。当看到物质散发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加重导致大气热量释放,从而引发全球温度的升高、大气层发生的巨变,让我感到震惊。我热爱设计,但我更喜欢解决实际问题,为此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进行深度学习,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一起找寻减缓气候危机的解决方案,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希望,在像我这样的人的集结推动下,更多的人能意识到我们面临的处境,并能积极采取行动。
玛莎:很有趣的问题。我可以明确地回应,我们在中国的所有项目都是以负责任的态度去应对气候变化这个话题。一直以来,我鼓励我的团队去思考景观如何塑造未来,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去畅想未来的景观设计是什么样的?特别像今年,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外部环境一直在发生变化,面临这种全球性突发事件,世界各国都需要采取应对措施,气候变化也同样需要各国的支持。
以我们在中国做的河道净化项目为例,在该项目的设计初期,我们便优先考虑“气候”和“环境”这两大重要因素。在雅加达,我们也有一个类似的项目,是将污水净化引入海中。众所周知,污水净化或水处理属于经济成本较高的做法,却也是我们团队一贯坚持的设计手法。每个项目存在一定的生命周期,需要以更长远的方式来规划,以全局的视野来设计。现在,哈佛大学本学期新增一门“气候变化”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修课,希望这个理念可以发光、发热。
玛莎:如何让城市实现水和食品的可持续性?我们可以先着手于一些小项目,然后逐步扩展。其中,城市绿化虽然只是一个环节,但在形成水资源利用以及城市食物生产闭环和完成城市转型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另外,从“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角度考虑,充分利用公共空间、公共资源来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可行的。例如,建议大家放弃私家车而更多选用乘坐公共交通,从而减少气体排放。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点看法,不同城市有不有架构,如何具体实施,还要再根据具体问题来分析。
我有一个在波士顿从事城市能源工作的朋友,现在就在做屋顶绿化方向的研究。她现在致力于为城市居民提供树种,鼓励大家在住所周边种树,我觉得类似的活动是可以在中国普及和开展的。城市的规划人员、市长、设计师,是极具创造性思维的群体,他们可以参与其中,共同为我们城市的可持续创新发展助力。
玛莎:根据专业书籍所述的原则进行设计实操,在吃透书本的基础知识之后,再进行实践。其实,有很多优秀的著作都出自非专业人士,我就是从这些书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并且获得了很多启发性的观点。我很乐意跟大家分享我的阅读书单,供大家参考学习。
玛莎:如果有机会,我很乐意分享更多我们的设计作品,特别是在中国的设计项目。虽然这些项目还在初始阶段,但很大程度上,都在回应和解决了我今天提到的问题。
关于如何应对未来的气候变化,景观设计师的自我表现是极其重要的。在做设计的时候,我们不仅需要充分考虑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等因素,同时还要把“环境友好”的理念传达给客户,提高客户的环境意识。我们要学会把自己当成老师,向更多人分享和传达这样的理念,让大家行动起来,有所作为。谢谢!
* * *
欢迎关注我们的原创内容号 “什么是城市” Whatscity
了解更多城市设计的报道资料,请在后台回复“搜索”,调取城市设计号内搜索页面。了解更多城市设计提供的设计企业合作服务,后台回复关键词“设计企业服务”。
城市设计,以专业的立场,前沿的视角,洞察社会文化的建筑现象;用及时的评论,深度的解析,搜罗来自各个领域的设计原料。致力于成为泛行业的城市文化与设计知识杂志。后台回复关键词“媒体合作”联系我们。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设计):玛莎·施瓦茨:景观设计如何助力减缓气候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