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文章导读】空间环境对交通出行特征的影响

【文章导读】空间环境对交通出行特征的影响图片来源于网络

面对日益恶化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许多国家的城市都已经开始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 希望以此来扭转以小机动车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但是,许多城市管理者在大都市区空间发展上,尤其在城市空间结构、土地利用和公共交通整合上缺乏总体策略。由于希望能够很快见到政策实施的效果,因此更注重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以解决机动性问题,而忽视了与土地利用的整合以引导城市的可持续宜居发展。中国城市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拥有大规模的快速公共交通体系,是促成城市TOD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同样拥有大规模公交体系的城市,却在交通出行结构、可持续宜居属性上呈现出极大的差异。究其原因,除了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与管理机制的不同外,不同城市空间环境的巨大差异是一个关键因素。

本刊第8期刊登了吴放、竺越和沈济黄的论文,题目是《空间环境对交通出行特征的影响——拥有大规模公交体系的城市比较研究》,选择世界范围内已拥有较好公交体系的城市,借助统计分析工具,比较研究空间环境差异对交通出行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空间环境因素中,道路密度、车站密度、人均CBD距离、公交廊道面积占比、建成区密度、中心性程度对于公交出行比例有更强的影响力。相较于公交都市,中国城市呈现出建成区面积更大,但建成区密度更小;大容量交通长度更长,但车站密度和公交走廊面积占比更小;道路长度更长,但道路密度更小的问题。这反映了中国城市趋于蔓延扩张的事实, 也反映了城市大运量公共交通的布局问题。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论文针对中国城市的特征,探讨建构起适合中国可持续宜居城市发展的TOD城市空间设计策略框架。敬请关注。


——————————————
了解更多《城市规划》杂志信息,搜索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或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

【文章导读】空间环境对交通出行特征的影响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

通过「BeePress|微信公众号文章采集」WordPress 插件生成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