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遗产保护 | 驻地陪伴成长——石狮八卦街片区保护与复兴系列规划实践

遗产保护 | 驻地陪伴成长——石狮八卦街片区保护与复兴系列规划实践

驻地陪伴成长——

石狮八卦街片区保护与复兴系列规划实践

● 项目地点: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八卦街片区

● 完成时间:2020年11月

 参与单位: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与部所:遗产中心海西规划室


01

八卦街片区是石狮城市发源地


1

八卦街片区是石狮城市发源地

石狮是泉州下辖县级市,亚洲最大服装城、福建综合改革试验区、著名侨乡,服装、商贸、侨乡特色突出,县域经济竞争力排名全国第22位,福建省第3位。八卦街片区位于石狮市中心城区,因隋代毗邻沿海通往泉州的“官路”(东京大道),商业活动集聚而逐渐兴起,是石狮城市的发源地。石狮得名也源于片区内凤里庵前的隋代石狮子。

遗产保护 | 驻地陪伴成长——石狮八卦街片区保护与复兴系列规划实践

区位图

遗产保护 | 驻地陪伴成长——石狮八卦街片区保护与复兴系列规划实践

凤里庵前石狮子


2

骑楼建筑风貌和方格状街巷格局特色突出且保存完整

八卦街片区较完整保留了民国时期改造形成的骑楼建筑风貌特色和方格状街巷格局特色。民国16-22年(1927-1933年),为改善城镇面貌和商业经营环境,由华侨主导,在原街巷格局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宽改造,形成了“九街十一巷”分割围合方格状街巷格局和中西合璧的骑楼街风貌特征。

遗产保护 | 驻地陪伴成长——石狮八卦街片区保护与复兴系列规划实践

街巷格局

遗产保护 | 驻地陪伴成长——石狮八卦街片区保护与复兴系列规划实践

大仑街(1967年)


3

最美人间烟火地,侨台联系纽带

八卦街片区是石狮传统商贸活动生发与汇聚地,至今仍保存着丰富的传统业态类型,是石狮婚丧嫁娶、信仰民俗用品、传统小吃等最齐全的地方,也是近代石狮服装产业的起源地。这些传统业态与片区格局风貌相得益彰,是目前发现的福建省仅存的“神”与“形”兼备的“最美人间烟火地”。


八卦街是华侨心系祖国,反哺家乡的重要见证。片区内的城隍庙分香台湾、香港、菲律宾等地,每逢城隍诞辰,许多华侨回乡参加城隍信俗活动,是侨台联系的重要纽带。

遗产保护 | 驻地陪伴成长——石狮八卦街片区保护与复兴系列规划实践

2008年城隍诞辰信俗活动

遗产保护 | 驻地陪伴成长——石狮八卦街片区保护与复兴系列规划实践

八卦街骑楼与传统业态现状


02

驻地陪伴式服务

海西规划室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


1

驻地陪伴式服务实践经验

2016年6月,海西规划室入驻晋江,探索针对遗产地的驻地陪伴式服务模式,完整服务了晋江五店市历史文化街区、梧林古村落从规划到落地实施、运营管理的全过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1) 

规划统筹引导,全链条设计服务

规划统筹是从宏观、中观层面提出遗产地所在区域的保护与发展路径,明确遗产保护价值、保护边界、保护内容及保护措施,并提出片区未来发展方向与发展定位,制定实施计划,帮助遗产地管理者理清工作思路,统一思想。在思路统一、方向明确的基础上,提供全链条设计服务,推动项目迅速、精准落地。


 (2) 

动态设计,加强实施服务与监督

全链条设计服务强调多专业的协同设计,特别是在工程实施阶段。由于项目组长期在地,可随时掌握现场情况,因此可根据现场变化,协同其他专业提出综合性的优化方案,保障工程的有序实施。同时,设计团队可进行高频次的现场监督与指导,以保证实施效果与设计一致。


 (3) 

实践中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海西规划团队的驻地,是为了将正确的遗产保护观念进行在地化实践,以引导地方遗产保护意识、保护行业健康成长。并通过在地的深入实践,探索遗产保护观念落地实施中的难题,进一步完善遗产保护方法与理论。


2

基于驻地陪伴式服务的八卦街片区项目框架

针对石狮八卦街片区需要实现的规划目标,项目组结合在地陪伴式服务的特点,通过系列规划设计,引导八卦街片区的保护与复兴。

遗产保护 | 驻地陪伴成长——石狮八卦街片区保护与复兴系列规划实践

项目框架


03

保护先行,坚守遗产保护底线


1

确定遗产保护基调

2015-2017年,项目组通过《石狮市八卦街片区保护整治规划》,总结梳理了八卦街片区的价值特色为:

千年商脉传承地,石狮商贸文化最重要的活态物质载体


石狮城市发源地,完整见证了近代及之前石狮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与华侨紧密相关的街区发展历史和文化传统


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社会物质反映


以此为基础,规划明确了片区保护内容、保护要素,划定街区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提出街区保护与整治措施。并积极推动八卦街街区作为历史文化街区,纳入我院遗产中心正在编制的《泉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树立了法定保护依据。

遗产保护 | 驻地陪伴成长——石狮八卦街片区保护与复兴系列规划实践

保护区划及保护要素

遗产保护 | 驻地陪伴成长——石狮八卦街片区保护与复兴系列规划实践

八卦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区划


2

坚守有利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不为做项目而做项目

2017年12月,在保护整治规划的基础上,项目组为甲方制定了“七年工作计划”,提出 “整体统筹、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工作思路。由于各种因素,甲方指挥部作出暂不编制整体统筹相关规划的工作,仅对三处节点进行改造提升,且需在2018年底完工的要求。项目组基于驻地服务经验,判断缺乏整体统筹,对八卦街片区未来的保护与复兴不利,于是作出退出项目的决定。


3

重新主导,整体统筹

退出项目后,甲方邀请其他设计院进行了三处节点的工程方案设计,但由于缺乏整体统筹,出现了未能统一各方意见的情况。2019年8月,甲方主动委托我方编制《石狮八卦街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统筹八卦街片区的保护更新工作。项目组建议将规划范围拓展至周边相邻的旧城区域。

遗产保护 | 驻地陪伴成长——石狮八卦街片区保护与复兴系列规划实践

片区范围图

遗产保护 | 驻地陪伴成长——石狮八卦街片区保护与复兴系列规划实践

规划总平面图


基于八卦街片区的价值特色,规划从石狮产业、空间发展需求角度,综合街区本身价值特色和石狮发展需求层面,提出片区的发展定位为福建省独一无二的,神与形兼备的“古早商贸市集传承地、城市文化休闲会客厅”。并分片区进行差异化功能定位及实施策略,与城市空间相链接。

遗产保护 | 驻地陪伴成长——石狮八卦街片区保护与复兴系列规划实践
遗产保护 | 驻地陪伴成长——石狮八卦街片区保护与复兴系列规划实践

规划结构图

鸟瞰图


04

精准施策,探索共同缔造实施模式


2020年3月,泉州市一新冠隔离安置酒店因建筑结构不安全发生坍塌,这一事故开启了泉州市域范围内关于房屋安全的“百日大整治”行动。八卦街片区内建筑安全隐患集中,指挥部提出了 “建新如旧、居民自主翻建、风貌控制”的以确保建筑安全的更新思路。针对这一突发情况,项目组及时提出了保护与建筑安全兼顾的“共同缔造”实施模式。


1

明确居民自主翻建的更新方式不可行

根据片区内街块建筑密度高、石结构建筑集中等现状特点,明确提出居民自主翻建的更新方式不可行的四条理由:

1

施工设备进不去;

2

施工过程中相邻建筑安全无法保障;

3

基础设施、日照、通风、消防等问题无法改善;

4

政策不允许。2016年《石狮市人民政府关于城市中心区域石结构和危险房屋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区内的房屋……不得办理翻建手续。”


2

细化保护与安全兼顾的建筑分类整治方式

针对八卦街片区以小街块为单元方格状街巷格局特征,规划提出了“以街块为单元”整体改造的方式。在保护整治规划确定的建筑分类整治的基础上,兼顾建筑结构安全,结合结构检测,精准细化建筑分类整治方式。


 (1) 

沿街:重点保护连续的骑楼建筑风貌特色

基于骑楼建筑为“同一时期统一建设,建筑结构一体化”的特征,结合结构检测,规划针对性提出传统风貌及以下骑楼建筑可采用 “重点保护骑楼前胯,后胯与街块内部建筑整体改造”的改造方式。


 (2) 

街块内部:重点保护传统风貌及传统风貌以上建筑

街块内部,重点保护传统风貌及传统风貌以上建筑,其他建筑结合沿街建筑进行统一设计、整体改造。


3

提出居民与政府 “共同缔造”实施模式

综合产权因素,在与指挥部、街道、社区充分沟通后,提出了由居民和政府共同出资的“共同缔造”的实施模式。其中:

1

政府负责方案设计与施工,并承担相关费用。

2

政府承担建筑风貌保护修缮费用,包括骑楼建筑的骑楼胯建筑修缮、加固费用和非骑楼建筑的立面修缮费用。

3

居民按产权面积,承担除风貌保护外的建筑改造费用。


以街块为单元的“共同缔造”实施模式,在保护并延续沿街骑楼建筑风貌特色的同时,在街块内部可形成丰富的空间类型,使八卦街片区由现状线性街巷空间转变为“点、线、面”共存的网状空间。

遗产保护 | 驻地陪伴成长——石狮八卦街片区保护与复兴系列规划实践

以街块为单元的“共同缔造”实施模式


4

提出“社区自治”的业态管理模式

规划提出将传统业态集中分布的街巷划定为传统业态保护街巷,建立法定保护依据,并从政策制定、成立业态管理委员会等方面,提出了传统业态规范管理、品质提升等策略。


结合“共同缔造”实施模式的提出,项目组通过密集、多轮次、多形式的沟通,协助新任市委书记,将指挥部观念扭转回“保护优先,保护与安全兼顾”,统一了各方思路。


05

陪伴成长

引导遗产保护观念成为社会共识


在八卦街片区系列项目中,项目组始终秉持“陪伴成长,引导遗产保护观念成为地方社会共识”的初心。2020年11月,指挥部迅速委托我方开展了片区核心范围内“一街四节点”近期工程设计。


1

引导地方遗产保护意识成长

基于在地陪伴式服务经验,在统各方思路后,针对近期工程,项目组协助指挥部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及时间节点。并通过多次沟通,使指挥部成员充分了解遗产保护工程的各个环节,强化了政府各部门的遗产保护意识。同时协助指挥部深入社区,向社区群众讲解“共同缔造”实施方案,将社区居民关心的产权难题融入设计中,在社区居民中树立了遗产保护意识。

遗产保护 | 驻地陪伴成长——石狮八卦街片区保护与复兴系列规划实践

保护并延续沿街骑楼建筑风貌特色


2

引导地方遗产保护行业成长

遗产保护工程设计需要多专业的协同,项目组始终坚持在加强规划统筹和技术把控的基础上,与地方的古建、结构、市政、景观、照明等多方团队协同设计,提出从设计到落地的切实可行的最优解决方案,推动项目落地,带动地方遗产保护行业的健康发展。

遗产保护 | 驻地陪伴成长——石狮八卦街片区保护与复兴系列规划实践



专家点评

对居住人口全面摸底,实时动态关注与把控,技术探索有亮点,充分体现了团队对现实问题的深刻理解。



编辑/排版 | 孙青

图片 | 供稿部门

供稿 | 清华同衡 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

遗产保护 | 驻地陪伴成长——石狮八卦街片区保护与复兴系列规划实践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华同衡规划播报):遗产保护 | 驻地陪伴成长——石狮八卦街片区保护与复兴系列规划实践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