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是本刊吴良镛主编99岁生日。那天吴先生讲了一段话,“我生于战乱忧患年代,1946年至今,一直在教学岗位上,培养学生,同时努力治学并开展实践,总的来说都是在不断求索,是求索的人生”。

百岁老人的求索精神,令人十分钦佩,所体现出来的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的科学态度,更是做好学术研究及其他工作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吴先生多次强调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反观现下的规划界,不少人缺少的正是这种探求学问的意识,专业技术上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夸夸其谈;价值理念上无视公益,背离初衷,突破底线;设计成果粗制滥造,特色缺失,贪大求怪。规划原本是未来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愿景,是对发展路径的安排,事关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千家万户福祉,来不得半点马虎,惟有虚心学习、认真严谨、兢兢业业,才不枉塑造新时代空间格局、营造高品质精神家园的历史重任。
求索也是一种方法论。无论是规划工作,还是城市研究,面对的都是复杂巨系统,单一维度或简单化的解决方法,往往难以抓住问题本质,难免挂一漏万,治标不治本。一方面,建立起系统观、整体观的辩证思维,是规划工作的根本特征;另一方面,借助复杂问题有限求解的方法论,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在保留对象复杂性的前提下,从不同维度研究问题,化错综复杂的矛盾为有限的关键问题,审慎地、切实地化解挑战,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当前全国各地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制定工作,城市更新也已列入各级政府议程,必须对不同层级、不同类型规划的内容、深度和重点进行认真探索,才可能把握要点,回应诉求。至于城市更新这样的重大战略问题,更需要这样的工作方法,仅就城市更新中的遗产保护问题而言,吴先生很早前就提出过积极保护、整体创造的思路,既应对文化传承的挑战,又鼓励不断创新发展,可谓战略思维的范例。
求索精神还是格局的象征。格局是认知,也是修养。保持宽广的眼界和深入的思考,才有大格局,才能内心豁然大度。所谓大师,不只是说他们知识渊博,更在于他们对未知的永恒兴趣。作为一名建筑师,吴先生的研究远远超出建筑的范畴,更加关注城市与区域发展,也早已跨越物质空间的领域,朝着社会经济及文化发展的维度。吴先生说,“我时刻提醒自己,要淡泊名利、珍惜时间精力;要淡化学科概念、综合融贯;要以思想为引领,向先贤、向年轻人寻找智慧,不断探索新路”,这大概就是所谓科学家精神的写照吧。我们说尊重科学,强调的是遵循规律,更根本的则在于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
上下求索,朝夕不倦;为真求索,为梦笃行。一代宗师吴良镛院士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微信改版后 好多人说不能很方便找到我了 其实把咱们“城市规划”置顶就可以啦 只需要5秒钟哟~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 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 电子期刊:App Store搜索“城市规划”(支持iPad下载)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关注、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编者絮语】石楠 | 求索